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8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6月份出院病历480份,分析和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6.3%,预防用药使用率达67.5%,联合用药使用率达56.2%,不合理用药病历26份,如未按PK/PD理论给药,Ⅰ类切口用药不当等。【结论】本院2009年上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多方共同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规范输血病历的书写,降低输血医疗纠纷的风险。方法每月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随机抽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份输血病历中,输血病历总合格率为39.0%。被抽查的不合格病例中,病历首页、输血指征、输血前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医生输血记录(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记录、输血后评价)、护理输血记录、血袋条码粘贴不合格率分别为35.0%、1.0%、2.3%、8.3%、31.0%、2.7%、0.3%。结论临床输血病历的规范性或完整性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医院主管理部门及输血科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行为,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督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因素,不断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有输血治疗的病历中,依据住院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00份,调查每份输血病历中输血有关记录完整性,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内科输血指南"结合患者体征,对常见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等输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抽取的病历中手术科室583份,非手术科室317;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合理率存在差异,非手术科室的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χ~2=7.723,P=0.021),非手术科室合理率为93.8%,而手术科室仅为88.0%;900份输血病历中4种血液成分输注合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7,P0.001)。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合理率高于手术科室;900份病历中有55份记录不合格,主要是输血后评估不全、未记录输血反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输血病历相关记录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部分医师掌握输血适应证欠佳,对于用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重视不足,存在输血不合理,且以手术科室明显,不重视输血病历书写,医院应加强输血管理不断提高输血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三甲复评前后临床输血病历书写现状,为提高输血病历书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三甲复评前后输血病历各800份,采用直接分析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800份三甲复评前输血病历中,有353份病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合格率44%;复评后有138份病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合格率17%.结论 经过三甲复评,医院输血病历书写质量显著提高,提高了临床用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规范严格的输血病例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制订输血病历检查量化评分标准,对1 009份临床输血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 009份临床输血病史中缺陷病历数为179份(占17.7%)。随着每季度检查深入,总缺陷病历、一级缺陷病历与二级缺陷病历出现率逐渐下降,直至2015年第二季度分别降至14.2%、2.1%、1.6%(P0.05)。然而,三级缺陷病历出现率下降不明显(P0.05)。临床输血病历的病程记录输血指征不合理35份(占19.6%),无输注过程情况描述23份(占12.8),无临床症状描述或输血后疗效评17份(占9.5%)。结论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与督导以及培训相关人员是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保障输血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规范输血病历的书写,降低输血医疗纠纷的风险.方法 由输血科人员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随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内容包括: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病程记录、输血记录单、临床输血监测记录、输血反应单、血袋回收等七个环节,有一项不合格即视为整份病历不合格.结果 在1 329份输血终末病历中,输血病历总合格率为71.3%,被抽查的不合格病例中,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病程记录、输血监测记录、输血反应回报单、血袋回收不合格率分别为0.3%、9.5%、3.5%、4.1%、9.6%、0.15%、3.6%.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文书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其质量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输血相关制度的培训,进一步规范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行为,加强对输血病历的督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7.
弓自玉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4-1185
目的 了解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和提高输血病历的质量.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用血科室的356份临床输血病历做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查、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过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以及输血过程护理人员的病程观察记录等8个方面.结果 本院近2年的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不合格率达到21.35% (76/356),手术类科室输血病历不合格率达到25.20%(63/250),非手术类科室输血病历不合格率达到12.26% (13/106).结论 据此调查统计分析,可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规范病历书写和提高输血病历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正芳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7-1189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临床输血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技术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1647份输血病历逐一分类,按照相关标准对输血合理性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我院2011年度共输用各类成分血6675 U,合理用血占输血病例的85.77%;各类血液以血浆输用合理性最低,仅为70.48%;临床各大科室中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达到92.14%、74.00%、100%,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为80.12%、68.14%、100%.结论 非手术科室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征掌握较好,而手术科室欠佳.且输用血浆的不合理性尤为突出,提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输血指征和风险意识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输血,以有效节约血液资源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该院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的执行情况。方法通过查阅输血患者的病历,调查临床医师是否在输血后进行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4项检查,是否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来评价输血疗效。结果单独进行成分输血的病历有68.24%的在输血后进行了实验室检查,仅有24.8%的病历进行了输血后效果评价记录;进行联合输血的病历,有58.3%的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有32.5%的病历做了输血后效果评价。结论临床医师对输血后效果评价执行不够,应加强其培训和监管,规范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强化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临床输血病历评价标准,每月对全院临床输血病历开展抽查工作,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临床科室并公示,要求其落实整改。结果随机抽调2012~2016年的408份临床输血病历,手术科室223分,非手术科室185份。其中,2012~2016年的合格率逐步上升,分别为63.2%、81.3%、89.8%、93.1%和97.8%。与2012年比较,2013~2016年病历合格数的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2013年较2012年有显著提高;非手术科室的输血病历合格率(93.5%)高于手术科室(73.5%)。临床用血合理性方面,临床医生对于血小板和冷沉淀的指征掌握比较规范,合格率均为100%。红细胞输注的合理率为88.1%,同时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而血浆的输注合理性则较差,仅为44.8%,虽然与2012年比较,2013~2014年均有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结论通过三年的输血病历检查和反馈,使全院的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然而,临床输血病历中仍存在种种问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尤其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掌握仍然得不到显著提高,而在手术科室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和合理用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影响住院病历书写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病历书写缺陷,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历质量。方法:回顾性调查6348份住院病历的入院记录、病程记录、诊断、治疗、手术硬抢救记录等书写质量。结果:发现缺陷少于5项的病历3836份,占60.43%,其中仅1项缺陷的276份,占7.19%;5~10项缺陷的2511份,占39.5%按轻、中及重度缺陷分类,轻度缺陷病历占97.67%,中度缺陷占2.33%,无重度缺陷病历人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的缺陷率分别为1.107%、0.842%、0.216%.高于诊断、治疗、死亡及其讨论等记录缺陷率(0.004%-0.183%)。结论:病历书写缺陷与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及本院临床医师素质密切相关。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临床医师素质培养,提高诊疗水平,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主动查找缺陷,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血病案书写规范,提高输血病案质量.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于2010年和2011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输血病案各200份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由专人对400份病案逐份检查:“备血医嘱、输血记录、护理记录、知情同意书、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查及配发血记录”等6个项目,记录各项的缺陷次数,计算不合格率.对2010年和2011年所抽查输血病案各项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0年与2011年输血记录质量的同查结果显示,“知情同意书”和“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查”2项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2011年输血病案较2010年质量有所提高,填写更加规范.通过规范输血病案书写和提高输血病案质量,有助于加强输血的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输血过程和相关原始记录,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输血行为和输血相关记录,促进医院输血病历的规范管理。方法按照临床输血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1],对2013年本辖区九家医院输血病历1 511份逐一进行评价、统计和分析。结果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输血医嘱、配血发血记录、输血护理记录、手术室输血记录、输血疗效评价、输血病程记录不规范比例分别为13.37%、12.51%、6.82%、15.62%、32.96%、8.14%、20.25%、25.28%。结论今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输血过程的管理,保证输血相关记录规范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评价,了解临床输血的薄弱环节。方法抽取全市临床用血31家医院的输血病例148份,对输血病历的书写内容、用血医嘱情况、输血前检查结果、输血申请、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病程记录、输血过程记录、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情况、成分输血率及红细胞使用率进行评价。结果未见输血史或妊娠史描述为71%、输注血液品种书写错误为3%、交叉配血单无签名为29%、输血知情同意书不合格为26%、临床用血审批不符合为48%、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具体为97%、输血执行无双签名为45%、输注起止及15分钟患者生命体征没有记录为84%、红细胞输注指征不合理为13%、FFP输注指征不合理为61%、输血后血袋保存不符合要求为19%。结论输血病历的具体化评价有助于改善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并完善临床输血管理的相关过程,保障临床用血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至2014年输血归档病历,每月20份,共720份。检查输血申请单、病历首页、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检测、输血适应症、输血病程记录、输血护理记录、输血医嘱、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前评估及疗效评价10个项目,计算缺陷率和合格率。针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进行了质量管理干预,持续改进输血质量。2012年为改进前,2013年为改进中,2014年为改进后。结果 2012年115份输血病历存在不同缺陷,比率为47.9%,2013年78份输血病历缺陷率为32.5%,2014年32份输血病历缺陷率为13.3%。结论定期开展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并进行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输血病历质量,提高医、护输血质量,加强医务人员对安全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确保输血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住院输血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统计,特别对2009年1~12月份各大科室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红细胞合理性输注约为70%,血浆合理性输注约为3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6~2008年有输血治疗的病历700份,其中外科病历500份,内科病历200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病例输血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700例病例中,合理用血占44%,部分合理用血占40%,不合理用血占16%。内科合理输血比例显著高于外科(χ^2=91.827,P〈0.01)。结论 不合理用血现象在医院中普遍存在,外科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临床输血病历管理,提高临床输血病历管理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我院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控制计划,采用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方式对546份临床输血病历的19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控制项目进行检查、统计和分析,实施PDCA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2015年临床输血申请单和知情同意书填写完整性、临床输血病历病程记录完整性和术中出血量记录等项目合格率比2014年都有显著提高(P0.05);其它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检查项目合格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提高;输血后疗效评价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改进。结论采取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检查等综合措施,通过PDCA持续改进,有利于规范临床输血病历管理,提高临床输血全流程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监管,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降低输血所致医疗纠纷风险。方法每月随机抽检本院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共50份,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医务处向全院通报。结果 2011~2015年共抽查输血病历3 000份,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组各1 500份,其输血病历质量不合格例数及不合格率分别为:252(8.4%)、147(4.9%);2011~2015年临床输血病历不合格率逐年降低,分别为22.5%、18.33%、12.67%、9.67%、3.33%。结论输血病历及输血过程的标准化是临床输血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输血病历质量调查,分析存在问题以规范病历书写。方法本院2015—2016年输血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30份,从用血医嘱、输血病程记录、相关文书、用血管理及审批、输血前检测、输血前后评估等6方面进行评价。结果经χ2检验,2016年度抽查的输血病历中,用血医嘱、输血相关文书、输血前检测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4%、68%、13%,与2015年度的19%、72%、16%相比有所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的临床用血管理及审批、总评的不合格率分别为3%、34%,与2015年的2%、33%相比有所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前后评估的不合格率分别为53%、51%,与2015年的50%、44%相比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问题查找出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本院输血病历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