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建玲  熊隽  龚捷  刘琳  裴琴  黄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57-5158
目的总结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稳定心率。结果198例患者CT冠状动脉扫描,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98%,2例因扫描时心率突然加快所得图像无法进行判断。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安全,快捷,价廉,准确率高,可作为高危人群冠心病筛查首选方法,合理的护理措施,特别是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成角情况,计算MCA狭窄率,分析MB厚度、MCA长度、狭窄率间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33例、36处MB—MCA,位于左冠状前降支25例,MCA平均长度为(20.0±12.3)mm,MB平均厚度为(2.1±0.7)mm,MCA平均狭窄率为(19.7±12.1)%,MCA长度、狭窄率、MB厚度间没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MB-MCA。并可测量其长度,厚度,并评价MB—MCA冠脉的形态。[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性肌桥-壁冠状动脉(Myocardiac bridge-mural coronary artery,MB-MCA)的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CTA成像特点,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将84例患者分为症状组(n=33)和正常组(n=51),分别观察完全性MB-MCA发生的部位,测量MB的厚度、MCA的长度并计算MB指数及MCA的缩窄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CTA成像特点的差异.[结果]84例患者中出现MCA的共有103段完全性MB-MCA,其中前降支有68段,第一对角支11段,回旋支14段,钝缘支8段,右冠脉2段.症状组前降支段完全性MB-MCA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第一对角支段及钝缘支完全性MB-MCA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和正常组MCA的长度无明显差异,但是症状组的MB厚度、MB指数和MCA缩窄率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MB-MCA多发生于前降支,且前降支是引起症状的主要血管,MB的厚度、MB指数和MCA缩窄率越大,越易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照分析16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吉林油田总医院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和导管造影(CAG)检查者96例,并以导管法为金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心肌桥的检出情况.结果 96例中CTA与CAG对MB-MCA的检出率分别为44.79%、3.13%~9.38%,两种方法发现MB-MCA的差异明显(P<0.01).结论 通过与CAG表现对照,16层螺旋CTA对MB-MCA的显示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应用DSCT对47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MB的长度、厚度及MCA受压缩程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记录MCA近段、远段邻近血管及MCA本身的形态变化。用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B-MCA检出率为27.9%(131/470),MB平均长度为(20.8±9.0)mm,MB的平均厚度为(2.3±1.1)mm,MCA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7.8±16.9)%;MCA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0.60,P=0.000),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21,P=0.540)。MB的厚度与MCA长度无相关性(r=0.18,P=0.101)。②62.7%(82例)MB-MCA桥前段或/和桥后段血管走行迂曲成角,且与MB的厚度相关(z=-3.15,P=0.002),而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z=-0.41,P=0.967)。③67例MCA在收缩期呈圆锥状改变,舒张期这种改变明显减轻或消失。经统计学分析,MCA的这一表现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2.91,P=0.004;z=-2.61,P=0.009)。④46例MCA相邻的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经统计学分析,MCA相邻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组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3.42,P=0.001;z= -2.89,P=0.004)。结论:DSCT可正确诊断MB-MCA的存在,并可判断MB-MCA的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A,CCTA)所测得左前降支血管腔内密度梯度相关参数预测收缩期前降支心肌桥压迫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经CCTA证实有心肌桥的患者,测量并计算左前降支血管腔内密度梯度(Transluminal attenuation gradient,TAG)及其校正值(TAG standardized,TAGs)、校正后壁冠状动脉强化值(Corrected mural coronary opacification,CMCO)之差(壁冠状动脉远端校正后CT值-壁冠状动脉近端校正后CT值)、心肌桥长度、心肌桥深度,分析其在预测心肌桥收缩期压迫壁冠状动脉程度中的诊断效能。结果:TAG、TAGs、CMCO之差在显著压迫组、轻度压迫组、无压迫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桥长度、深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分析TAGs、CMCO之差及其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在显著收缩压迫组分别为0.81、0.83、0.89。结论:TAG、TAGs、CMCO之差与心肌桥收缩压迫程度有关,且在心肌桥具有显著收缩压迫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TAGs和CMCO之差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因此可通过这些参数间接判断心肌桥是否具有显著收缩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35例疑似冠心病者行MS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标准,按照4级分法分段评价MSCT冠脉图像的质量,对比分析其诊断各类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根据图像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判定斑块性质,并总结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291支冠脉中242支(83.2%)可评价,其中11例(31.4%)所有冠脉均可评价。MSCT检测冠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83.8%,阴性预测值为98.0%;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单纯钙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较低,与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冠脉成像在显像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助于提高冠脉成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自问世以来,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工具。大量的文献证实其在成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其在儿科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文献国内外甚少,笔者总结我院35例川崎病患儿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结果,以资对多层螺旋CT小儿冠状动脉扫描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F000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对4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其中30例同时行DSA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45例共显示461个节段,显示冠状动脉狭窄36例(89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安全、易行,可作为检杏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SCT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结构和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MSCTCA),依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17段分段法,对各支狭窄节段进行Gensini积分(GS)评估,并利用MSCTCA原始数据一站式评估左心结构、功能参数及GS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将GS四分位分组,患者的LVDD、LADD、LVEDV、LVESV、MM、LVEF和FS在不同积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与LVEF和FS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LVDD、LADD、LVEDV、LVESV、MM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SV和CO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冠状动脉愈狭窄,心功能愈差。冠状动脉狭窄是造成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和心肌重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和方法 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螺旋CT检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2例IAH中,A型1例,B型21例。6例IAH伴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1例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合并动脉瘤。结论: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高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无内膜片。IAH可合并主动脉其他病变,根据上述征象可与其他主动脉急症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CABG术后患者行320排CT造影检查(CTA)资料,对所有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320排CT扫描结果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14例同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共计桥血管372支,CTA对372支桥血管通畅、病变情况可进行良好评估;14.2%(53/37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术后1年内动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4.3%、86.3%,随术后时间延长,动脉桥病变率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胸痛组与非胸痛组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4例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320排CTA对桥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100%、92.5%,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6.5%、92.6%、97.4%。结论:320排CT对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CABG术后随访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CT探讨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我院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病例,将图像质量能满足主动脉弹性测量的111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分为钙化阴性组(n=43)和钙化阳性组(n=68),根据钙化积分值将钙化阳性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将原始数据每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自动离线重建,测量各R-R间期主动脉横截面积及直径,计算评价主动脉弹性的4个参考指标;直径变化率(%A0)、动脉可扩张度(A0D)、动脉顺应性(A0C)及动脉僵硬度(A0SI)。分析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 钙化阳性组的%A0、A0D、A0C小于钙化阴性组,而A0SI大于钙化阴性组(P均<0.05)。钙化阳性组中轻度、中度、重度钙化3组间主动脉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A0、A0D、A0C呈负相关,与A0SI呈正相关。结论 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最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MCA)的诊断价值.方法 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MCA的CTA表现.结果 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其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MCA 肌桥长度为7~32 mm,平均21 mm,厚度2~5 mm,平均2.6 mm.结论 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价值.方法 对70例(包括6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9例PTCA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6SCTCA)检查,对16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评估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每例对冠状动脉的18段血管进行分析,70例患者共显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1083段,占应显示血管86.0%;其中显示钙化27例70段血管,检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17例,其中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7例,检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叉狭窄18例30段.16SCTCA诊断≥50%狭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 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病变程度较可靠,可发现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适合于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