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寰枢椎进行应用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参数,并通过对寰椎标本的观察、测量和研究,为术中定位寰椎椎弓根提供解剖学依据,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及其方向和角度.方法 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0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并结合临床寰椎椎弓根钉置钉体会,探讨置钉注意事项及其技巧.结果 对4...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ATPS)的推广提供相关应用解剖学参数。 方法 随机选取30例成人正常颈椎CT影像学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测量C3~7椎体相关解剖学参数及颈前路椎弓根内固定(ATPS)的置钉参数,并统计分析。 结果 得到选择最佳进钉点及通过最佳进钉通道所测得的置钉参数。经测量得出,C3~7椎弓根的高度要大于宽度,可以容纳最大直径4.5 mm的螺钉,进钉长度可达30 mm。 结论 ATPS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技术可以应用于下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对某些颈椎疾患如肿瘤、严重骨质疏松及颈椎三柱损伤等疾患的治疗,可能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PACS在颈椎后方结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结合CT片测量颈椎后方解剖学结构,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资料。 方法 利用PACS结合CT片,由5名脊柱外科医师对2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矢状位及横断为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值, 并分别计算各节段左右侧椎弓根测量值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寰椎入钉点距离一般在后弓中点旁开17~20 mm,在C2~7各椎弓根均有髓腔,C2~7椎弓根的高度大于宽度,C3、C4椎弓根直径最小,仍可置入3.5 mm的螺钉。寰枢椎螺钉在矢状面入钉角向头侧倾斜为正角,下颈椎螺钉向尾侧倾斜为负角,C4接近水平, C5~7负角逐渐增大, C7可达-19°左右。在横断位上测量的椎弓根的进钉角度显示,其中C2最小,下颈椎椎弓根具有变异性,术前利用CT片通过PACS进行精确测量,指导术中准确选钉与安全置钉具有指导性意义。 结论 应用PACS系统结合CT片术前测量,能够指导术中安全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明显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经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套成年C3~ 7段 5 0节防腐颈椎标本的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 :颈椎侧块的斜径线为 (10 .5 7± 1.41)mm、其倾斜角为 5 .14°± 0 .82° ,后表面中心点距椎动脉距离为 (13 .99± 1.63 )mm ;颈椎椎弓根的高为 (6.77± 0 .61)mm、宽为 (5 .18± 0 .5 9)mm、侧块后表面经椎弓根至椎体前缘间距为 (3 1.70± 1.44 )mm、椎体矢状面与经椎弓根轴线的夹角为 42 .90°±3 .2 1°。颈椎经侧块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进钉的深度、方向、以及螺钉的选择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根据不同节段颈椎后侧路侧块和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合理设计经颈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 ,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 ,可以保证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对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中的意义。 方法 取福尔马林浸泡尸体颈椎6具,16层螺旋CT扫描颈椎(C3~7),三维重建测量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根据扫描参数结果选择植入螺钉椎弓根,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经前路植入椎弓根钉,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螺钉位置(根据Tomasino 法评价植钉安全性)。 结果 测量6具尸体颈椎(C3~7),共60个椎弓根,其中有4个椎弓根宽度小于4.0 mm及1个椎弓根的进钉点太靠近椎体上终板而不能植入螺钉,经前路共植入椎弓根钉55枚。根据Tomasino 法评价:在横断位Grade1:52枚, Grade2:2枚, Grade3:1枚;在斜矢状位Grade1:52枚, Grade2:3枚。 结论 术前个体化的CT扫描重建分析颈椎椎弓根形态为经前路颈椎椎弓根钉的安全植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测量椎弓根及侧块解剖学参数,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丝钉植入的解剖学基础,确定螺丝钉进钉点和植入技术;选择8例尸体标本并测定其骶骨椎弓根钉、侧块螺丝钉拔出最大拉力。结果S1~S5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直径、长度变化大而规律,倾斜角约20°,S1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关节突基底部外侧与横突中线交点,且椎弓根与侧块螺丝钉最大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S2~5的椎弓根中心点位于相邻骶后孔之间连线与横突中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椎弓根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大于侧块螺钉(P<0.05),该螺钉固定技术可为骶骨骨折提供有效内固定。结论 骶骨椎弓根、侧块固定技术均可为骶尾骨骨折固定和重建提供有效固定,椎弓根固定技术较侧块固定技术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通过尸体标本试验验证导航模板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成年男性正常颈椎骨标本1具,范围从C1-7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采用Mimics 8.1三维重建颈椎数字解剖模型。分别在Geomagic studio9、Magics 9.5软件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逆向工程(RE)原理寻找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提取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椎体后部解剖学形态一致的反向模板,拟合模板和椎弓根孔道成定位模板,将导航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造出实物模型。将制作的实物模板和标本的椎板相吻合,利用导航模板的导航孔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准确性。结果:成功的设计并制作出与椎体后部解剖学结构一致的导航模板。术后CT扫描显示,模拟手术置入的14枚椎弓根钉位置均为Ⅰ类。结论: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RP)技术为颈椎弓根的定位、定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下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参数,探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随机选取80例正常成人颈椎CT影像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测量C3~C7椎体的椎弓根宽度(OPW)、椎弓根高度(OPH)、内侧皮质骨厚度(MCT)以及颈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置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节段左右两侧 OPH 和 MCT 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男性的 OPH 和 OPW 参数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的对侧1.0~3.0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1.0~3.5 mm;C5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同侧或对侧1.0~2.0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3.0~4.0 mm;C6~C7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椎弓根的同侧2.0~4.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4.5~7.0 mm。C3~C7的皮质骨螺钉总体内倾角平均值分别是:39.13°、41.00°、40.91°、37.28°、31.84°,总体矢状角是:90.85°、97.23°、108.97°、111.60°、104.83°。螺钉的直径为3.5 mm,长度选择30 mm,32 mm较为适宜。 结论 下颈椎前路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并总结出置钉规律,为其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目的:为经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游标卡尺和X线摄片测量方法,对54具成年C3~C7段干燥颈椎标本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颈椎椎弓根的宽度可以接受3.0~4.5mm的螺钉,进钉深度在25mm,进钉方向与上终板平行,并且在C3~C6与矢状线的夹角约为40°~45°;C7为30°~40°。进钉点定位:C3~C6位于颈椎侧块背面的中上1/4水平平分线与中外1/4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7位于侧块中垂线与中上1/4水平平分线的交点偏上处。结论:根据不同节段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合理设计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可以保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疾病可获得坚强的三柱稳定,但目前关于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选择尚未达成一致,力求寻找一种更加简单、安全、准确的置钉方法。目的:综合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和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出一种新型个体化颈椎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观察并评估其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8具成人尸体标本颈椎(C3-6)进行CT扫描获取DICOM数据,MIMICS软件重建颈椎三维模型,寻找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根据颈椎椎板的表面解剖学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相吻合的反向模板。最后将设计的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和反向模板合成在一起,建立个体化导向模板的数据模型并以STL格式保存。利用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导航模板实物。将导航模板与椎体的后部结构贴合,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根据术后X射线片及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1)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64枚,62枚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其中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置钉准确性为97%左右;(2)快速成型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高,增加了颈椎手术的安全性,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导向模板提供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方法 取1具下颈椎标本(C3~7)进行CT扫描,在Mimics14.11中重建颈椎三维数字椎骨模型,依据三维椎骨模型在Geomagic studio12软件设计椎弓根导向模板,采用数控机床技术制造出金属材质的个体化导向模板,使用个体化导向模板辅助在下颈椎标本上置入椎弓根钉,根据术后CT数据评价椎弓根钉道位置。 结果 使用5个导向模板辅助钻削10个椎弓根钉道,术后CT扫描示所有钉道均位于椎弓根内。计算水平面绝对偏差值为(0.44±0.23)mm,矢状面为(0.37±0.20)mm,计算机模拟置入3.5 mm椎弓根螺钉置入椎弓根内,1级螺钉9枚,2级螺钉1枚。 结论 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利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作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为下颈椎椎弓根导向模板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60具成年人枢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枢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前路枢柞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向下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枢椎上关节面的距离为(5.0±1.0)mm;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7.8±0.7)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6.1±1.7)mm.前路枢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6.4±1.5)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18±4)°,向下倾斜(14±4)°.结论:(1)经几前路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枢椎上父节面下5.0 mm,距离前正中失状面7.8 mm处;(2)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18°,向下倾斜14°,置入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丁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背景:根据脊柱解剖特点,基于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的数据,设计出新型脊柱外科椎弓根镙钉定位引导系统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123475.1)。 目的:初步评估一种椎弓根镙钉植入定位引导系统在椎弓根镙钉植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人体脊柱标本6例,随机分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和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术前CT测量使用螺旋CT机2 mm厚加密扫描,对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测算各解剖标志点的参数,镙钉植入准确度分级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提出的2 mm标准。 结果与结论:红外导航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41枚,Ⅱ级为5枚,Ⅳ级为2枚,优良率为96%。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组共植入48枚椎弓根镙钉,其中Ⅰ级镙钉为39枚,Ⅱ级为5枚,Ⅲ级为4枚,优良率为92%。两组镙钉植入准确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新型脊柱外科定位引导系统引导置钉标本研究结果接近红外导航系统引导置钉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95 9年Boucher采用长螺钉经椎板、椎弓根达椎体固定腰骶关节取得成功以来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成为脊柱外科后路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 ,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胸椎 ,乃至颈椎疾患的治疗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技术关键是掌握好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 ,错误地进钉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如椎弓根皮质破裂或穿透、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深部感染、大血管损伤、硬脊膜破裂以及脑脊液漏等。为避免和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为经口咽枢椎椎弓根逆向置钉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的组合式个性化精确定位置钉的导航模板。 方法 取4具成人颈椎标本进行CT扫描,在Mimics14.11中重建寰枢椎三维模型,将该模型结合经口咽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导入Solidworks 2014软件,设计经口咽枢椎椎弓根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经该导航模板辅助在枢椎标本上置入椎弓根钉,根据术后CT数据评价椎弓根钉道位置。 结果 使用4个导向模板辅助置入8个枢椎椎弓根钉道,术后CT扫描计算水平面绝对偏差值为(0.85±0.70)mm,矢状面为(0.88±0.53)mm,水平面和矢状面的偏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弓根螺钉钉道评价分析中,I型螺钉为7枚(87.5%),II型螺钉1枚(12.5%),所有螺钉处于可接受位置。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个性化导航模板用于辅助经口咽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为经口咽枢椎椎弓根精准置钉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后区的应用解剖,为临床内镜引导经后路第2、3颈椎(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教学用的成人尸体进行头颈部血管铸型;颈后区局部解剖;施行内镜引导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拟手术。观察颈后区的血管构筑、脊神经后支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经X线摄片观察。结果颈后区在后正中线外侧6.2mm以外椎外静脉丛吻合丰富;颈深动脉在后正中线5.5mm上行;椎动脉经C1横突孔穿出处距后正中线34.1mm;第1、2颈神经后支穿出部位距后正中线分别为11.5、32.1mm。结论临床内镜引导经后路C2-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内镜置入部宜选用在C2棘突水平距后正中线5mm处,螺钉进入点可选定在C2-3侧块距其外侧缘5mm,距下关节突下缘8mm处,螺钉进入的延长线与正中矢状切面的夹角应为40°~45°之间,并向头侧倾斜10°为宜,螺钉的长度为24~30mm,¢为5mm为佳,内镜引导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拟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CT测量对个体化椎弓根形态评价的意义。方法:20例颈椎标本(C3~C7),分别用CT测量及手工测量两种方法对椎弓根的形态进行评价,椎弓根形态的测量包括椎弓根长度、宽度、高度、投射角度、椎弓根轴线在关节凸上的投射点到关节凸外侧缘及上缘的距离,以及投射点是否投射到椎弓根在关节凸的投射面积之内。结果:C3~C7椎弓根全长、宽度、高度、内偏角度及头/尾偏角度分别为27.3~33.5mm、5.2~6.6mm、7.4~8.5mm、36.3°~49.7°及-12.7°~13.3°,椎弓根形态测量的两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CT测量决定的进钉点均位于椎弓根在关节凸的投射面积之内。结论:颈椎椎弓根形态变异大,术前CT测量能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所需的个体化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一种新的经皮经椎弓根置钉定位辅助器械,方便准确的辅助经椎弓根置钉手术操作.方法 术前将每个椎体经椎弓根平面行CT扫描,测量每个椎体水平面椎弓根螺钉植入角度(TSA)和矢状面椎弓根螺钉植入角度(SSA),将其延长线与背部皮肤相交,定位皮肤穿刺点,进行穿刺.两具新鲜冰冻脊柱标本分为定位器组及徒手组,各32个椎弓根...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的解剖学观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临床脊柱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36具成人尸体的整体脊柱标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C_3~L_5椎弓根的高和宽.分别计算各节段椎弓根高和宽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分段计算颈椎(C_3~C_7)、胸椎、腰椎各段椎弓根高和宽的平均值.结果 C_3~C_7的高和宽分别为6.77mm和5.50mm;胸椎分别为12.30mm和6.37mm;腰椎平均值分别为15.97mm和9.41mm.结论 提供国人椎弓根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各种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方法的准确率报道不一,特别是国内常用的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缺乏比较。 目的:探讨下颈椎(C3~7)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比较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管道疏通法在置钉满意率、出血量、置钉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选择60例需颈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下颈椎疾患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分别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Abumi法及管道疏通法。术中计算各方法置钉时间、出血量;出院前观察置钉满意率及在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比较C3~7每一节段的椎弓根外侧壁损伤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椎板部分切除组、Abumi组及管道疏通组置钉时间依次递减(P < 0.05),置钉满意率依次递增(P < 0.05)。3组间置钉出血量及颈椎椎弓根四壁损伤例数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椎弓根损伤好发生于外壁。C4、C5节段外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C3、C6、C7。提示管道疏通法在经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置钉法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