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关于埃及中东部沙漠G.El Missikat花岗岩侵入体外围与脉状铀矿床交接部位的构造。内容包括不同的构造特征,如交接部位的构造强度、不同地段的裂隙开度,长度以及横切和沿着含铀玉髓脉体上下接触带所呈现的构造格局,它们与地下采矿工程的对应情况。与玉髓脉体有关的构造活动,依据其擦痕面的擦痕来看是沿着旋转断层面的。显微构造分析沿此断层面也显示出位移。影像的线性构造分析显示出在花岗岩体中主要断裂的走向。地表铀矿化主要断裂走向为NEE—SWW和NW—SE,在采矿工程中发现逆时针旋转的断裂构造与地表走向为NE—SW的断裂构造有关。同时还发现了另外一组走向从NWW—SEE转到NW—SE的断裂构造。地表走向为NEE—SWW向的断裂和它在地下相对应的断裂走向为NE—SW向,且朝深部旋转角度继续增大。因而存在有铀矿向深部增加的可能性;作用在本区晚期的挤压应力来自NW和NNW方向;在此期间首先发生位移是NEE向扭性断裂,然后复活、张开和脉体贯入的硅化阶段,第二次活化的铀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埃及原子能公司在埃及西部沙漠区北部的渐新世沉积物中发现了铀矿化。矿化以多种形式产出,如含铀磷质砂岩、含铀铁质砂岩、含铀碳质粘土、含铀粘土、含铀灰岩、含铀管状体(tubes)和含铀硅化木。用各种技术在野外和室内对矿化进行了研究,以便解释它的沉淀条件、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3.
前言观察一下勘探史,可以看出,每个重大的新发现之前,都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分析已知的主要地质资料,根据这些工作制订了新的勘探计划。因此铀矿省的发现主要还是依靠应用地质知识,而不是仅仅依靠电子仪器。  相似文献   

4.
在埃及东沙漠中部两处发现次生铀矿物产于板状破碎岩石表面,其深部有原生铀矿化。在EI Atshan地区,主岩为厚28m被淡歪细晶岩床切穿的粉砂岩;在EI Erediya地区,主岩被厚20m的花岗岩似碧玉岩脉切割。深部的原生矿化属前第三纪,而测得两个矿床中次生铀矿化的铀系年龄为0.08~0.14Ma,此期铀的活化可归因于在湿氧同位素气候第五期发生的地下水饱和作用。在两个矿床中,次生矿石之下的主岩中吸附的铀是0.06Ma以来铀随后发生活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相山火山岩盆地主体盖层由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类,并且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深度达千米。该盆地研究历经60余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对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仍不透彻。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含矿火山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火山盆地构造特征做出总结,讨论了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相山含铀火山岩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盆地内断裂裂隙以及构造转折处为有利成矿部位,相山火山盆地存在多个火山口,岩浆房、火山通道等火山岩浆停留过的部位可能成矿。  相似文献   

6.
芬兰多数含铀矿化产于北东部Kuusamo早元古代片岩带内,并发现了富铀矿化和含金-钴-铀硫化物矿化,当时勘探活动是为了找金。在高于地面30—50m的上空曾进行过线距为200m的低空航磁、电磁及γ测量。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大多数金矿已由航磁和电磁资料充分证实,有些则由γ资料反映出来。因为在芬兰仅有为数不多的基岩出露地表,所以在γ测量解释时,必须对诸如盖层厚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加以考虑。经证明,不同能量道之间的比值是描述已知最大含铀矿化特征的最佳变量;该矿化他于不同类型的盖层之下。数字图像处理和统计学运算应用于: (1) 研究低空航空γ资料如何反映已知铀矿和含金-钴-铀硫化物矿化; (2) 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在该地区进行找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探讨与碱性岩有关的铀矿化主要类型:(1)在碱性花岗岩、霞石正长岩和碱性粗面岩中的浸染状矿化以及有关豚状矿床;(2)霞石正长伟晶岩,其中的放射性矿物与后期沸石化和钠长石化有关;(3)在碱性岩内及其周围呈脉状和浸染状产出的热液矿床和交代变质矿床。据认为,在钠质火成岩类的霞石正长岩和超碱性正长岩以及富含锆、稀土和铌矿物的花岗岩中及其周围最有机会找到铀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中国不同地区的三种含铀煤矿样,在400—1100℃范围内进行燃烧试验。测定了煤灰的松装密度和煤灰中铀浸出率。结果表明,煤样在不同温度下燃烧后,煤灰发生了烧结,烧结时发生了煤灰对铀的包裹作用。燃烧温度越高,煤灰烧结越剧烈,对铀的包裹几率也越大,铀的浸出率降低也越厉害。烧结过程符合烧结作用理论的关系式,并得到了三种含铀煤样的烧结-包裹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陆中酸性火山岩浆的起源、原始铀含量、岩浆的分异演化及后生改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铀向汽液转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山岩盆地产铀能力的定量计算公式和评价模式,这一方法可以从众多的火山岩盆地中优选出产矿盆地。通过在已知地区的验证,其结果与实际成矿情况很吻合。用该法在未知区的闽粤赣火山岩带16个盆地的试验中,共筛选出了两个Ⅰ级远景盆地,缩小了靶区,取得了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喀什凹陷处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受到塔里木板块、西昆仑和南天山造山带的影响,不但其地质结构和构造层具有自身特点,而且控制着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分布。本文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喀什凹陷北缘侏罗系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其含铀性,认为喀什凹陷北缘侏罗系具备有利于铀成矿的岩性-岩相条件,即具备泥-砂-泥结构,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沉积、压实等共同地质作用使侏罗系成岩程度较高,岩石较为致密,但是南天山有丰富的铀源,局部地段侏罗系中铀含量较高,而且地表铀有迁出现象,致使侏罗系的铀重新分配,可能进入地层深部,表明侏罗系碎屑岩有富集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对含铀溶液中的铀进行回收处理,研究了制乳原料的最佳体积比,制乳时的搅拌速度、温度等因素,及回收处理铀时的温度、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含铀废液的影响;探讨了乳状液膜提取回收铀过程中铀的迁移机理;通过热力学对乳状液膜技术提取回收铀的液膜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制乳原料中P204和液体石蜡的体积分数为0.1和0.05,Span80、磺化煤油与P204的体积比分别为0.06、0.79,搅拌速度为2000 r/min,内水相盐酸的浓度为4 mol/L时,可制得稳定的油包水型乳状液膜。在常温常压、pH值2.5、铀初始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含铀废液与乳状液膜的体积比为5时,用乳状液膜对铀废液提取0.5 h,铀的回收率可达到99%以上,Gibbs自由能ΔG<0,说明外水相的铀可自发地向内水相富集。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两种具有多期成矿作用的热液成因的铀矿化(Ⅰ和Ⅱ),作者利用f-放射性照相、显微镜、化学和光谱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成矿后期形成的方解石。在显微镜下研究了方解石的光薄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鲜的大气地下水造成的侧分泌,导致在沉积岩中形成铀矿,这是一个流行的理论。然而野外研究表明,流动的新鲜的地下水不能在蓄水层成矿。铀、铜、和钒矿床是由能侵蚀并克分渗透和造成不透水岩石蚀变的溶液形成的。铀成矿作用发生在一定的地区内,并不是在任何具有相应的来源和貯集岩石的动力水系统都能成矿。铀矿区是沿着活动带的前陆集中分布的,而最好的源岩则是在后陆。在区域内大面积首先形成的铀矿,共分布与大的构造裂隙有关,而与地形表面、地层、局部构造或局部动力水系统的关系较小。目前,在地区上分布均匀的铀含量见于含铀来源最多的岩石——花岗岩、流纹凝灰岩和炭质页岩,这表明这些岩石能抵抗普通水的淋滤。部分铀可被酸淋滤而迁移。铀矿床也含有一组微量元素,在数量上此在源岩内的含量要超过几个数量级。其中某些元素并不是很容易被淋滤出来的。铀矿床的蚀变岩石的类型并不反映新鲜水的流动,但却被选择性地限制在类似的化学环境中,并且局部有时发生变化,这表明流体的来源供给不足。困难的是要通过扩散使离子浓集到足够数量或是通过水的流动造成矿石沉积,这就要求探讨一种浓集的流体。对新鲜水分析表明,铀矿床内的一组元素含量,要比源岩中的含量少许多倍,而卤水中元素含量的浓度则此源岩要高许多倍,甚至于接近矿石中的富集程度。砂岩铀矿床中的方解石液-气包体表明卤水是在45℃—65℃被捕集的。最近同位素研究表明,许多卤水是出于富含矿物离子的大气水渗透通过受热环境而成。合铀矿化流体必须有腐蚀性、穿透性、选择性和富集作用,而新鲜地下水却没有这种性质。矿化流体可能是卤水,这种卤水是由大气水与岩浆水、原生水或来自任何源岩的岩石结晶流体和矿物离子相混合而组成的。这种矿化流体根据温度分带而迁移和成矿。  相似文献   

14.
曾研究了特殊的透镜状—层状铀钼热液矿床,该矿床分布在由中泥盆纪沉积层组成的短背斜的缓倾斜翼部。围岩(从下向上)为:石英斑岩的凝灰岩,混杂成分的火山—沉积层及玢岩。火山—沉积层中有两层粘结性凝灰岩含矿化,下层埋藏在砂岩和砾岩中,上层复盖在砂岩上。并为火山—沉积层的顶部。矿区中广泛出现断裂,在断裂切割凝灰岩的地方分布有矿体,矿体的形态是缓倾的透镜状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具有纯铀和铀钼两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表了关于含大量钼的热液铀矿床(即铀钼建造)的文章。这类矿床的特点是分布在火山侵入岩浆杂岩发育地区。经多年研究得出结论:铀钼建造的矿床与各地区内的岩浆岩和不同地质发展历史有不同的联系。本文列举了两个地区的矿化与岩浆成因的岩石有关的资料,并在这个基础上明确地说明了确定矿床分布条件的准则。其中一个地区是在中央地块边缘,另一个地区在加里东地槽区。这两个地区的矿床矿物成分相近,并均产于酸性岩石组成的喷发岩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背散射电子图像,研究了上寒武统明矾页岩内含铀煤中铀的分布。发现铀存在于单个的矿物相中。含铀煤中的自生矿物包括黄铁矿、方铅矿和与独居石有关的含铈矿物。铀产于独居石内,一般与磷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还鉴定了主岩明矾页岩中的含铀独居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地质样品(含微量铀岩石)在分解和分离过程中保持铀原始价态稳定不变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在高浓度保护剂存在下,用浓HF(40±5)℃分解样品,使样品中铀(Ⅵ)全部溶出,并立即生成稳定的UO_2F_2络合物;铀(Ⅳ)在载体载带下迅速定量沉淀。用抽滤法快速分离。从HF溶样到沉淀分离全过程在2min内完成。分离后的铀(Ⅳ)和铀(Ⅵ)视含量多少分别选用激光荧光法或容量法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7μg/g,RSD为10.5%,铀测定范围2×10~(-6)~10~(-1)g/g。测定了100多个地质样品(砂岩、花岗岩)中铀含量及其价态比,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均满足铀矿地质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取样是国际核保障的重要手段。含铀微粒同位素比是铀浓缩设施核保障必须分析的项目。微粒铀同位素分析有许多技术途径,FI-TIMS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19.
以粗孔活性硅胶为吸附剂,从含铀含氟废水中吸附铀,分析研究接触时间,pH和氟离子浓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并且建立硅胶固定床吸附含铀含氟废水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铀浓度小于50 mg·L~(-1)的含铀废水,接触时间控制为10~15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pH取在8.0~9.0之间在工艺上最有利于铀的硅胶吸附;对于含氟废水,氟离子浓度升高,会降低硅胶对铀的吸附量,当氟含量不超过20 g·L~(-1)时,硅胶的动态饱和容量不小于20.5 mgU/克干硅胶;以NH_3·H_2O-UO_2F_2体系沉淀母液为吸附原液,铀浓度为23.0 mgU·L~(-1)、氟离子浓度为20.0 g·L~(-1)、pH为8.0~9.0,接触时间20 min的条件下,流体相总传质单元数为13。  相似文献   

20.
【德国《同位素实践》1990年11期第524页报道】设在开罗的埃及原子能管理局核研究中心等单位,用内胶凝法制备了铀的氧化物微球粒,并研究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他们开发的内胶凝法实际上是水解法。进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将100克六水合硝酸铀酰和24克尿素溶于40毫升蒸馏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