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曲酒和小曲酒的名称是根据酿酒用的不同酒曲来划分的.所谓大曲洒是指将蒸熟的粮食原料加入大曲发酵蒸出的白酒就叫大曲酒;所谓小曲酒是指用小曲发酵蒸出的白酒.  相似文献   

2.
李大和  李国红 《酿酒科技》2006,(7):111-114,119
川法糯高梁小曲酒操作法的蒸馏工序操作包括放黄水、装甑、蒸酒、配糟管理;工艺操作控制参数:泡粮、初蒸复蒸时间,出甑粮醅水分,用曲量,配糟比例。川法包谷小曲酒操作工序包括:蒸粮、培菌、配糟入窖发酵和蒸馏。川法薯干小曲酒操作法工序有:泡粮、蒸粮、培菌、发酵、蒸馏等。(孙悟)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曲酒的调查与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曲酒酿造具有生产设备简易、发酵周期短、出酒率高、酒质醇和等诸多优点。将全国不同地区小曲酒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情况进行总结,详细叙述了制曲的发展史、小曲菌种的选育、小曲质量检测、小曲酿造技术的特点等问题。重点对小曲酿酒的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分别对以糯高粱和玉米为原料生产小曲酒的操作方法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蒸粮、培菌、发酵、蒸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剖析了小曲酒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4.
小麦酿制小曲酒的工艺包括原料浸泡、蒸煮、加曲入箱培菌糖化、装桶发酵、烤酒等;粳稻谷酿制小曲酒的主要工艺包括原料蒸煮、培菌糖化、发酵、蒸馏等;米麦混酿的主要工艺包括蒸粮、培菌、发酵、蒸馏;稻麦混酿的主要工序包括蒸粮、培菌、发酵、蒸馏;高粱小麦混酿的主要工序包括蒸粮、培菌、发酵、蒸馏;因各小曲白酒的生产原料和工艺不同,则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控制参数也不同。(孙悟)  相似文献   

5.
以苦荞为主料,大米、高粱、小麦为辅料,采用传统小曲酒酿造工艺经泡粮、蒸粮、培菌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酿制小曲酒。经研究确定苦荞小曲酒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泡粮时间13 h、初蒸50 min、闷粮8 min、复蒸70 min、曲种接种量为0.5%、培菌糖化时间24 h、出箱温度37℃、入桶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经10批生产试验所得苦荞小曲酒基酒的出酒率在44.44%左右,基酒乙醇体积分数为59.3%,总酸(以乙酸计)、总酯(以乙酸乙酯计)可达0.45~0.60 g/L、1.00~1.3 g/L,固形物含量在0.25~0.31 g/L。  相似文献   

6.
川法小曲白酒生产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酿酒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微生物技术的普及,川法小曲酒生产在四川小曲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对如何提高出酒率和产品质量,从川法小曲酒生产实践的蒸粮工序、培茵工序、发酵工序、蒸馏工序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川法小曲白酒生产技术(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法小曲酒的多粮组合酿造工艺包括配料、润粮、蒸粮、摊凉撒曲、培茵糖化、发酵和蒸馏。提高川法小曲白酒风格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有提高产酯酵母的应用和采用大、小曲混用。川法小曲酒的生产技术管理关键是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孙悟)  相似文献   

8.
运用TH─AADY生产小曲白酒的工艺黄小珍湖北罗田县凤山镇楚乡酒厂(436600)关键词小曲酒,罗田,生产工艺湖北小曲酒是以高粱、稻谷为原料,经过蒸粮,培菌、发酵、,蒸馏而成,采用清蒸清烧,具有淡雅的清香,醇甜而不暴,是湖北人民习惯饮用的酒。一、工艺...  相似文献   

9.
桂花稠酒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花稠酒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发酵醪中还原糖、乙醇及总酸在发酵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蒸米时间,小曲用量,发酵室温度以及发酵时间四因素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蒸米时间和发酵室温度。在每次投料25kg情况下,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蒸米时间25min,小曲用量50g,发酵室温度22℃,发酵时间7d,并认为发酵后进行打浆处理,可有效改善产品口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玉米小曲白酒的生产总结,作者认为,坚持低温发酵,将发酵期延长到8天;加之严格按工艺操作,玉米小曲酒的出酒率可达54.5%(57°)。文章较详细的介绍了从泡粮→复蒸,摊凉→入池发酵,以及蒸馏等工序的操作、工艺参数等。  相似文献   

11.
《酿酒》1977,(3)
回收酒稍子,是白酒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增产节约措施。我厂过去回收酒稍子,一般是将上锅淌出的酒稍子,在蒸下锅酒时注入锅底,这样,酒稍子中的有多少回收了,没有准数,又有多少酒顺底锅水放掉了,也说不清。根据酒精蒸镏理论常识判断,将酒稍子放入底锅回蒸是蒸不净的,总要有一些浪费。我们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在实验室试验回收,通过小型回收蒸镏试验,发现顺着酒稍  相似文献   

12.
《酿酒》2019,(1)
董酒的工艺对中国白酒未来的发展创新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借鉴:大、小曲中加入本草(中药);大、小曲共同用于发酵;小曲产酒、大曲发酵生香的串蒸工艺;用石灰、白泥、洋桃滕泡汁拌合建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小曲固态发酵在伊犁地区的发酵状态,以小曲固态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糟醅比等影响因素对小曲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小曲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小曲固态发酵后酒醅中酒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小曲添加量为0.63%、入槽车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最高为6.41%vol。  相似文献   

14.
沈怡方 《酿酒》1997,(5):56-62
传统白酒的蒸馏(三)沈怡方3.固、液结合的串香蒸馏法采用固态长期发酵,然后以小曲酒放置于底锅加热,酒蒸汽经固态发酵酒醅串蒸得白酒是董酒生产的传统工艺。60年代中期将其引用到酒精串蒸固态发酵香醅制成新工艺白酒,开创了固液结合的生产工艺,解决了液态发酵法...  相似文献   

15.
董酒以小麦、大米及多种中药材制曲,以优质高粱为主要酿酒原料,用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制酒醅.经大曲长期发酵制得的香醅串蒸得酒,再经贮存勾兑而成,使大曲酒浓郁的芳香和小曲酒绵柔醇和回甜的特点和谐地融为一体,加之微带舒适的药香.形成了董酒自己独特的香型和风格,为我国八大名酒之一.论述了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糯高粱酿制小曲白酒,只要糯高粱纯净,根霉酒曲好,严格做好粮食糊化(泡粮、初蒸、闷水、复蒸)、摊凉培茵、入池(桶)发酵、入甑烤酒,操作严格,则得到酒质好、出酒率高、香甜味的好酒.  相似文献   

17.
“江津白酒”乃川法小曲白酒。通过对发酵周期、发酵池材料、晾糟设备等的研究与改进,选育生香酵母菌种,采用丢糟做培养基、培养固体香醅进行串蒸、分段摘酒、分级贮存等工艺,制定了白酒中有关微量成分的最佳比例,完善了勾兑工艺。开发的“金江津”系列酒,彻底解决了川法小曲酒因工艺问题造成口感方面苦涩味重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其酒的乙酸乙酯含量达到150mg/100mL以上。  相似文献   

18.
高级醇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为了研究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工程菌株AY△BAT2对小曲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添加菌株AY△BAT2分别进行小曲酒半固态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后小曲酒的酒度、残糖、总酸、总酯和高级醇含量.研究结果显示,AY△AT2的添加对半固态发酵小曲酒酒度、残糖、总酸和总酯基本无影响,但却使高级醇含量大幅度下降,总高级醇含量为29.35 mg/100 mL,与纯小曲发酵相比,降低了37.2%,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分别降低了20.6%、32.3%和50.8%;而在小曲酒固态发酵过程中,AY△BA T2的添加对小曲酒酒度、残糖、总酸和总酯基本无影响,高级醇含量的降低也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昭通产燕麦为原料,用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复合酶为糖化发酵剂,初步确定了复合酶法生产小曲清香型燕麦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泡粮水温65~70℃,泡粮时间20~22 h,初蒸30 min,焖水60 min,复蒸30 min,复合酶添加量为粮食重量的0.8%,糖化22 h,发酵时间30 d,燕麦原酒以55%vol计,出酒率可达54.4%。所产小曲清香型燕麦酒酒体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浓郁的乙酸乙酯香气和燕麦特殊的粮香,酒体醇和协调,爽净。总酸、总酯含量达到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高度酒的理化指标,甲醇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0.
李俊 《酿酒科技》1995,(5):18-18
川法小曲酒桶内发酵动态初探李俊四川省江津市德感镇江津市酒类集团公司(632284)关键词川法小曲酒,发酵,醅桶(发酵桶)长期以来,川法小曲酒是通过对发酵温度的监测和对吹口情况的观察来判断、控制工艺,缺乏桶内各发酵代谢产物产生的具体数据,特别是与成品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