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及分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原代培养.培养细胞生长状况观察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传代和鉴定。诱导分化后采用SABC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检测以作细胞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了解其生长规律,并对其进行传代、冻存及复苏,培养的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长期的培养、传代及冻存、复苏,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孕龄15d SD胚胎鼠脑皮质中分离并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观察其生长、增殖及分化。方法 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及单细胞克隆技术,对胚胎鼠脑皮质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及诱导其分化。用Nestin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特性,用免疫组化方法(β-Ⅲ-tubulin、GFAP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状况。结果 从孕龄15dSD胚胎鼠脑皮质中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及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切具有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呈Nestin(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 本实验分离、培养的孕龄15dSD胚胎鼠脑皮质细胞Nestin表达阳性.分化后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是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体外培养扩增获取大量、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是其移植应用的前提,无血清培养主要目的是去除血清中可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生长因子等干扰因素。 目的:在无血清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3/2006-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14~16 d龄SD胎鼠2只,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胎鼠大脑皮质,剪碎后机械分离法制作单细胞悬液,加入含B27神经营养添加剂的无血清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1周后传代。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及传代能力,加入含血清的MEM/F12培养基诱导分化1周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培养48~72 h细胞聚集悬浮生长,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呈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阳性表达。传代的神经干细胞置于BrdU培养液中5~7 d形成次代神经球,呈BrdU阳性,表明次代神经球中绝大部分细胞为传代后细胞分裂而来,具有传代能力,传代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可以分化为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 结论: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可成功从胎鼠脑皮质中分离培养出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定向神经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和定向神经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 从正常成人志愿者髂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以含有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联合维A酸(RA)的培养液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鉴定.结果 诱导1h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巢蛋白nestin,6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46.45±2.54)%.结论 MSCs可通过体外培养并纯化,应用BDNF联合RA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利用无血清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孕鼠(14 d)胚胎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和诱导分化。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代数细胞克隆球中nestin、neuN、GFAP阳性细胞比例,鉴定培养的原代和传代的细 胞类型结果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克隆球中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代数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诱导分化 后均有一定比例的neuN与GFAP阳性细胞。结论 证实从胚胎大鼠大脑皮层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神经干细胞,提示体外培养体系中 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并保持于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神经干细胞培养技术条件的成熟,为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重建、神经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移植所用的细胞来源及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能否分化为神经细胞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拟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稳定增殖传代,并诱导分化出神经系统的3种基本细胞。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6/2008-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14~16 d孕龄Wistar大鼠胚胎,由新疆自治区实验动物研究所和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取胎鼠额叶大脑皮质,组织块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原代培养7 d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14 d。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并行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原代培养一两天细胞散在分布,胞体较小,呈圆形,折光性较好,3 d后逐渐形成由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传代后贴壁细胞多数分化为长梭形或扁平形的胶质细胞,10 d时可见大量由数十至数百个细胞组成的较大细胞球,其生长速度基本与原代培养相同,但成球速度明显加快;免疫荧光染色呈巢蛋白阳性反应。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诱导后,免疫化学染色示神经干细胞球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阳性表达。 结论:实验成功从鼠胚胎脑皮质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7.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从孕14~16d的大鼠胚胎脑皮质中分离NSC,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并用10%的胎牛血清诱导其贴壁分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Gale-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NSE染色阳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GFAP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ale-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大鼠胚胎NS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的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 d小鼠的胎鼠的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的异同点.结果从胎鼠的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β-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vs 39.2±1.2;25.2±1.3 vs 18.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的区别,证实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观察其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取孕15d的大鼠,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取海马区细胞,以106个细胞/m l的密度接种到无血清NSCs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至第5代。以10%胎牛血清(FBS)和2%多聚赖氨酸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取NSCs的细胞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分别呈小鼠抗巢蛋白(nestin)、小鼠抗微管蛋白(-βtubu lin)、豚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鼠抗O4免疫化学反应阳性。结论大鼠胚胎脑海马区有NSCs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鉴定去分化肌肉干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增殖和分化能力。方法使用不同的条件性培养基,对去分化肌肉干细胞依次进行神经增殖和神经分化诱导,并通过形态学、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手段加以鉴定。结果①去分化肌肉干细胞在神经增殖培养基诱导下,形成典型神经球(neurospheres)结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标记阳性,抗巢蛋白(Nestin)阳性;RT-PCR提示肌形成蛋白(myogenin)表达水平下调,而Nestin、干细胞抗原-1(Sca-1)表达上调。②经神经分化培养基诱导,神经球细胞可分化为形态学上典型的、抗中间神经丝蛋白(NFm)阳性神经元。结论去分化肌肉干细胞具有神经增殖和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寻胚鼠室管膜和成鼠骨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NSC)的可行性。方法 :将分离的胚脑室管膜组织或成年骨髓细胞分别特殊培养。以细胞克隆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判断NSC增殖并鉴定NSC、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果 :两种组织来源细胞在相应培养条件下NSC均有快速增殖。可得到具有长突起并建立有网状联系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结论 :由胚鼠室管膜和成鼠骨髓诱导分化N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可诱导的转录因子。在神经系统中,NF-κB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信号系统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通过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脑缺血、脑炎、神经变性等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文章对NF-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多重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人胚胎干细胞源TH阳性细胞的神经元性电生理特性。方法:采用我们实验室改良后的“无血清四步法经拟胚体培养体系”的方法,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源性TH阳性细胞,在对其细胞核型及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方法,检测其细胞膜上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分化前后细胞核型保持正常;诱导得到的细胞形态一致,大多数细胞(>90%)表达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标志β-tubulion和TH,并仍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nestin;膜片钳检测显示诱导分化的TH阳性细胞具有神经元性电压门控钠、钾离子通道。结论:人胚胎干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H阳性细胞后具有一定的DA能神经元特性,特别是神经元性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胚胎干细胞(ESCs)经外部因素的诱导而转化为神经元,本研究拟探讨一种新的诱导ESCs定向分化方法——快速聚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SFEBq)。方法 BALB/c小鼠囊胚内细胞团(ICM)消化成单个细胞,培养传代并鉴定后,应用改进的SFEBq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细胞选择分化,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f1+和Emx1+神经前体细胞的比例,RT-PCR检测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结果①分离培养得到的mESCs生长状态良好;②SFEBq使mESCs自主发生神经细胞,无需外部诱因,细胞种植量为3 000个/孔时,细胞Bf1+和Emx1+相对表达量最高;③mESCs按照一个先神经元-后胶质细胞的顺序有效分化,与体内胚胎神经组织发育先后顺序一致,且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可分化为皮质椎体神经元。结论建立了一种改良的高效ESCs诱导转化的神经元的SFEBq。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嗅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细胞联合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体外培养NSCs和OECs。将5×10^4/mL的NSCs分别与1×10^4/mL、1×10^6/ mL、1×10^8/mL OECs共培养7 d,同时设立对照组(不加OECs)。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胆碱乙酰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共培养7 d后,OECs能促进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以1×10^6/mLOECs与NSCs共培养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ECs可促进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体外条件。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g·mL-1)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的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体外扩增。收集第2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逐渐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BME)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se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的MSCs强表达CD29;较强表达CD44、CD166和CD105;不表达CD45、CD34和HLA-DR。诱导剂诱导后,MSCs分化为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78%的细胞NSE表达阳性;大约51%细胞nsetin表达阳性;所有细胞GFAP均阴性表达。结论:成人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具有较高的阳性分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N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14 d胚胎大鼠的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脊髓NSC,并随机分为3组:EGF组、bFGF组和bFGF+EGF组。通过光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脊髓NSC克隆细胞团数量及直径大小,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NSC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①EGF组培养1、3、7 d后NSC克隆细胞团数量和直径均少于bFGF和bFGF+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EGF组仅在培养1 d时克隆细胞团数量多于bFGF组,在培养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EGF组分化细胞中神经元比例显著少于bFGF和bFGF+EGF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大于bFGF和bFGF+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和bFGF+EGF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对脊髓NSC克隆形成有一定作用,而bFGF能较好地促进克隆细胞团的形成及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在培养早期可显著促进克隆细胞团形成。EGF可诱导脊髓NSC更多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而bFGF则可促进脊髓NSC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对神经干细胞(NSC)分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将原代培养所获得的NSC克隆经纯化和标记后,以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10d后进行NF-200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记数神经元和标记NSC的比例。通过CX3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化细胞间的信号联系,利用Fura-3探针标记和药物刺激检测分化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结果:①在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条件下,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达75%,②部分分化细胞CX32染色为阳性,③分化神经元在药物刺激下,可发生Ca^2+活动的变化。结论: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较好地促进NSC向神经元分化,且分化的神经细胞具有生物学活性,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研究中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VEGF在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人胚胎干细胞经拟胚体向神经元分化,分为3组:A组为常规诱导组,B组为常规诱导+VEGF(10ng/mL)作用组,C组为常规诱导+VEGF(10ng/mL)+VEGFR2/Fc嵌合体(10ng/mL)作用组;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各阶段细胞标志物,计算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不同阶段细胞阳性率。结果用RT-PCR分别检测到OCT4、Nestin、MAP2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B组产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免疫荧光法相似。结论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20.
Neural precursors with the properties of neural stem cells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developing brain, can be expanded in culture, and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cells for neuro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in degenerative disorders 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PD). Under such conditions an improved spectrum of functional benefit may be obtained through homotypic reconstruction of degenerated neural circuitry, and to this end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expanded neural precursor cells (ENPs) to form long axonal projections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in the 6-hydroxydopamine-lesioned rat model of PD. ENP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embryonic pig, since implantation in a xenograft environment is thought to favor axonal growth. These porcine ENPs possessed similar properties in vitro to those described in other species: they proliferated in response to epidermal 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expressed the neuroepithelial marker nestin, and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astrocytes, and occasional oligodendrocytes on mitogen withdrawal. The use of pig-specific markers following xenotransplantion into cyclosporin A-immunosuppressed rats revealed that many cell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and displayed extensive axogenesis, such that when placed in the region of the substantia nigra fibers projected throughout the striatal neuropil. These neurons were not restricted in the targets to which they could project since following intrastriatal grafting fibers were seen in the normal striatal targets of the pallidum and substantia nigra. Staining for a pig-specific synaptic marker suggested that synapses were formed in these distant sites. A small number of these cells differentiated spontaneously to express a catecholaminergic phenotype, but were insufficient to mediate behavioral recove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the efficiency of neurochemical phenotype induction is increased, ENP-derived neur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 uniquely flexible source of cells for therapeutic cell replacement where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is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