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 ,低出生体重 (LBW)儿童的发生率为 4 .8%~8.5 %。大部分LBW儿童在出生后两年内会获得明显的追赶生长 ,但约有 10 %的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障碍 ,最终身高低于其基因型所决定的高度而导致成年身材矮小〔1〕。本研究以 5 6例 7~ 14岁LBW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 (NBW )比较 ,探讨LBW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以及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GH IGF Ⅰ )轴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与分组 :对象来自学校体检儿童 ,剔除出生有足先露和臀先露等难产史和围产期窒息者。按出生体重分为…  相似文献   

2.
出生体重、孕周对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孕周与学龄儿童肺功能测定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5名6~9岁低出生体重儿的身高、体重、肺功能,调查孕周以及被动吸烟情况,并与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出生体重儿童进行比较。结果(1)低出生体重组儿童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  相似文献   

3.
多项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LBW)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展相关。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曾对20名对象研究,给予维持体重饮食,看到LBW个体夜间RQ显著降低,脂质作用显著增强。胰岛素抵抗,研究看到为P13k/AKT途经的信号转导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童1~1.5岁生长发育及神经发育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并存活极低出生体重儿童5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童13例,并选择同期出生的65例体重正常的婴儿作对照。对两组儿童进行随访,观察1~1.5岁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各类发育偏离及神经发育缺陷的发生率,比较MDI、PDI指数。结果极、超低组纠正胎龄1岁6个月时的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均低于正常组(P0.05),各类发育偏离发生率29.23%(19/65)高于正常组4.62%(3/65),神经发育缺陷发生率10.77%(7/65)高于正常组1.53%(1/65)(P0.05);MDI、PDI指数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童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情况较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期肥胖症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北京市部分健康学生,调查学龄儿童(7岁~12岁)与9年后同一观察对象(15岁~20岁)共193名(386人次),对每位学生在其儿童期(7岁~12岁)及青少年期(15岁~20岁)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将出生体重、儿童饮食习惯等内容的问卷表发给家长填写。根据儿童期及青少年期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比较同一观察对象儿童期、青少年期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儿童期与青少年期男孩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孩,儿童期的肥胖率要高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超重率高于儿童期。正常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超重-肥胖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组与高出生体重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及青少年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了解婴儿乙肝疫苗初免及加强免疫应答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足月出生、出生体重记录清楚,且完成了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和免疫后抗体检测的儿童为观察对象,收集山东省寿光市2009—2014年婴儿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随访研究资料,对乙肝疫苗初免和加强免疫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8名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保护应答率81.5%,GMT 288.56 m IU/ml;其中,保护应答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7,P0.05);GMT水平与出生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rs=0.083,P0.05);免疫后5年,抗-HBs10 m IU/ml的儿童223名,加强1剂次乙肝疫苗免疫后平均GMT 2 303.38 m IU/ml,加强免疫应答与出生体重之间无相关关系(rs=0.011,P0.05)。结论出生体重是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出生体重与初次免疫应答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加强免疫则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01~2010-10在新生儿科住院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含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共发生并发症175例次,平均3.89例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低蛋白血症28例(62.22%)、高胆红素血症25例(55.55%)、低血糖症24例(53.33%)、贫血23例(51.11%)、肺透明膜病14例(31.11%)。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的43例,占95.55%,发生1、2、3、4、5、6、7、8种并发症的分别为4.44%、24.44%、13.33%、20.00%、20.00%、11.11%、4.44%、2.22%;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存活34例,存活率为75.56%,死亡2例,放弃治疗9例(于放弃后1~2 d内死亡),病死率为24.44%,在死亡的11例中发生肺透明膜病9例,占81.82%。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其病死原因主要是肺透明膜病,预防肺透明膜病可望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郭漱清 《山东医药》1994,34(12):36-37
一、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已有专述) 二、原基性侏儒(宫内发育不全) 为体形正常,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是在正常的部族或家族中出现的侏儒症。胎儿期是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时期,妊娠中期身长增加最快,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宫内发育不良,则为出生时为低体重的矮小。这种矮小有的在生后能发育成正常儿童,有的一直沿着较低百分位数生长至成人期,成为正常矮人。本病特征为出生时体格即矮小,体重低,  相似文献   

9.
日益增加的儿童肥胖病可能部分源于体力活动的减少,青春期前(6~9岁)加强体重控制成为防止成人或青春期肥胖病的关键时期.研究人员研究了体力活动对澳大利亚儿童的影响,共有106名儿童参加研究,平均8岁.测量儿童的总能量消耗(TEE),10 d 后发现这组儿童的评分显著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学龄儿童水平(男孩降低13%,女孩降低9%).研究发现,女孩的脂肪含量高于男孩,而非脂肪含量却相反.体力活动水平明显影响男孩的体重、体重指数、脂肪重量及体脂百分比,而不影响女孩的这些指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是男孩肥胖病增加的原因.而女孩的肥胖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如能量和脂肪消耗等.  相似文献   

10.
Hua Q  Tan J  Liu ZH  Liu RK  Yang Z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23-925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与青少年期单纯性肥胖及血脂、血糖、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193名健康学龄儿童(7~11岁)与9年后同一观察对象(16~20岁)进行出生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出生体重与儿童、青少年期体质指数呈U型相关,低出生体重组(5.6%)及高出生体重组(6.1%)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正常出生体重组(2.8%)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出生及低出生体重组体质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分别为0.002和0.009),高出生体重组(33.3%)及低出生体重组(38.9%)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16.2%,P值分别为0.025和0.020)。不同出生体重婴儿至儿童及青少年期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 胎儿宫内生长与青少年期体格生长密切相关,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有利于预防青少年期单纯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轻度肥胖对肺容量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患者和方法 144例男性患者,平均55.8(38~77)岁,有吸烟史.因48h 内发生稳定性心绞痛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依据身体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2(m)]分类.0度:BMI=20~24.9为正常(28例);Ⅰ度:BMI=25~29.9(91例),体重81.1±9.0kg(均值±SD);Ⅱ度:BMI=30~40(25例),体重90.1±8.8kg.Ⅰ度和Ⅱ度肥胖分别超出正常体重的0%~19%,20%~60%.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碘缺乏病轻病区不同时期出生儿童智力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比较辽宁省碘缺乏病轻病区不同时期出生儿童智力水平。方法在3个县(市)4个乡6所学校,以病区未防治时期、供应碘盐初期、全民食盐加碘后出生7~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用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图册(CRT-C)和第二版农村儿童智商常模(CRT-RC2)测验判定儿童智商(IQ)。结果碘缺乏病轻病区未防治时期、供应碘盐初期、全民食盐加碘后出生儿童智商分别为94.7±14.6、99.2±14.7、104.9±15.2,全民食盐加碘后儿童智商明显高于未防治时期儿童和供应碘盐初期儿童(P<0.01);IQ≤69者分别占5.6%、3%、2.4%,全民食盐加碘后智力落后儿童比例明显低于未防治时期儿童(P<0.005)。结论全民食盐加碘后碘缺乏病轻病区出生儿童智力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调查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7日龄时TT4值为(61.03±24.19)nmol/L,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05%(n=10);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OR=14.25,95%CI 2.61~70.07)、机械通气(OR:13.76,95%CI2.55~68.05)、多巴胺应用(OR=9.45,95%CI2.26~39.5)以及胎龄≤30周(OR=5.78,95%CI1.36~24.49)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此前有几个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低的儿童长大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科学家怀疑,在母体宫内发育不良,改变了胎儿的代谢特点,使他长大后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最近更有研究人员发现,出生体重低的孩子儿童时期可以  相似文献   

15.
胎儿期生长迟缓、出生时低体重者 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近来研究证实 ,儿童期肥胖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机率较成人肥胖者大。本文研究了出生时婴儿体重及儿童期生长速度与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 92 4~ 1 933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出生、在赫尔辛基上学 ,1 971年尚居住在芬兰者 70 86例 ,均有出生记录及学校健康体检记录 ,将这些记录与国家数据库中有关 2型糖尿病的用药状况联系起来 ,选出 1 964~ 1 997年间应用糖尿病药物者 51 3例 ,其中 2型糖尿病患者 471例 (男 2 86例 ,女 1 85例 )。结果 出生时体重 :无…  相似文献   

16.
涂杰  薛茜 《地方病通报》2007,22(2):24-26
目的 综合评价HIV-Ⅰ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MIDLIN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和引文检索作为补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信息.采用专用软件Rev Man 4.2.2完成系统评价过程. 结果 本次研究纳入文献8篇,HIV-Ⅰ宫内传播组CD4 细胞计数低于未传播组,WMD=-164.58 95% CI为(-203.64,-125.51);宫内传播组的CD4 /CD8比率低于未传播组,WMD=-0.17 ,95%的可信区间(-0.22,-0.13);HIV-Ⅰ宫内传播组血清病毒载量高于未传播组,WMD=1.08 95%的置信区间为(0.36 ,1.81);宫内传播组的低体重婴儿的发生率高于未传播组.宫内传播组的出生体重低于未传播组的出生体重.宫内传播组的胎盘感染及相关疾病高于未传播组. 结论 母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水平、胎盘炎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及胎儿因素等都与宫内感染有关,其中母体免疫状况、病毒水平是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母体胎盘炎性疾病、其他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与HIV-Ⅰ宫内感染的发生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收集宁夏固原不同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连续资料.方法 2003年7月对固原市东郊乡大堡、明庄两村415名5岁以下儿童及其住户进行了现场监测(5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的测量)与儿童生长发育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身高不足)为13.25%,低体重率为8.67%;调查前两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16.87%,腹泻患病率为14.46%;2岁以下儿童辅食添加率分别是,谷类66.09%,乳类25.86%,蔬菜水果类61.49%,蛋类67.24%,禽畜肉类47.70%.鱼虾类30.46%,豆类24.71%;测定21名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含量,贫血率21.33%;儿童低体重率和腹泻患病率高于2001年监测结果(P>0.01,P>0.05.结论 农村儿童由于经济收入、文化水平、育儿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占较高比例,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仍是主要疾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吐鲁番盆地周围农村碘缺乏病 (IDD)流行状况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损害 ,1997年在两个相邻的村庄 ,按标准方法检测 8~ 10岁儿童 IDD状况和体质、体能、智力。甘店村连续 11年加碘盐普及率 90 %以上 ,尿碘为 (30 3.83±96 .33) μg/ L,消除了 IDD;身高、体重、5 0 m跑速度、立定跳远距离、智商 (IQ)等正常。阿其克村加碘盐食用率 4.0 % ,也未实施过其他全民补碘措施 ,尿碘 (41.44± 2 7.2 9) μg/ L,和甘店村比较 ,甲状腺体积大 5 .13m L,肿大率高 48.6个百分点 ;身高矮 3.5 1cm,体重轻 1.0 8kg,5 0 m跑速度慢 0 .5 6秒 ,立定跳远距离差 9.6 cm,智商 (IQ)低 19.49% ,智力低下率高 3.2倍 ,除体重外各项检测指标均差异显著 (P<0 .0 5 )。在中度缺碘状态下出生成长的 8~ 10岁儿童体质、体能、智力发育显著滞后。  相似文献   

19.
唐迎春  密秀菊 《山东医药》2004,44(35):43-44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我们共收治极低体重儿 (出生体重 <15 0 0 g) 90例 ,对其中 4 6例采用周围静脉营养疗法 ,疗效显著 ,并与其余 4 4例进行了比较观察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男 4 5例 ,女 4 5例 ;胎龄 2 8~ 32周 ;出生体重 10 5 0~ 15 0 0 g,出生后 1~ 13小时入院 ,新生儿硬肿 2 8例 ,新生儿肺炎 2 6例 ,伴肺透明膜病 17例 ,颅内出血 1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6例及对照组 4 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置于暖箱 (温度 32~ 35℃ ,湿度 5 5 %~6 5 % ) ,体温维持在 36~ 37℃。治疗组 19例采用全静脉…  相似文献   

20.
以低出生体重为标志的胎儿生长不良与成年后冠心病风险增高相关.虽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这种关联可能是经由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所介导.此外,低出生体重与成年后的胰岛素抵抗也有关,后者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也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低出生体重的婴儿有一种共同因子,使他们在成年后冠心病和糖尿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