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患有进展性脊髓延髓痉挛的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侧索硬化症(PLS),其为ALS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与ALS不同,PLS大约有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性,在成人患者中,PLS被认为是散发疾病。本文报道SOD1阴性的遗传性ALS家族中的2例PLS患者,本试验提供的证据进一步表明,ALS在病理生理上与PLS相关。家族性ALS表型表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症@Brugman F.$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udolf Magnus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PO Box 85500, 3508 GA Utrecht, Netherlands,Dr. @Wokke J.H.J. …  相似文献   

2.
阳洪 《吉林医学》2011,(24):5124-5126
<正>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包括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PSMA)、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原发性侧索硬化症(PLS)。发病率为2/10~3/10万,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目前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从有症状开始,平均仅能存活3~5年左右[1]。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ALS发病机制中SOD1突变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骅  蒋伟 《重庆医学》2008,37(18):2116-211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y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目前90%~95%ALS患者致病基因不明确,被称为散在性ALS(sALS),剩下5%~10%的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被称为家族性ALS(fALS).  相似文献   

4.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大脑、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包括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进行性延髓麻痹(PBP)、原发性侧索硬化症(PLS)等.该组疾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肌肉跳动、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胸闷气短、强哭、强笑等.发病率约为2~3/10万.目前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从有症状开始,平均仅能存活3~5年[1].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义同时具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原发性侧索硬化症(PLS)特征的PLS和紊乱综合征,以明确PLS不太可能发展为临床ALS的时间,确定PLS患者和出现下运动神经元(LM N)体征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1984—2004年间初次诊断为PLS的所有39例患者的记录,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确定诊断亚组。应用Kaplan-M eier方法估计作出诊断的时间,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的功能,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亚组患者的存活状况。结果:在39例患者中,有29例在最初评价时只有上运动神经元(UM N)体征,其中13例患者因其EM G出现去神经表现(3.17年)或获得…  相似文献   

6.
Spastin基因突变是导致完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单一最常见的原因。在不明原因的散发上运动神经元(UMN)综合征患者中,临床上难以鉴别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和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和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是否存在spastin基因突变,在99例不明原因、成人发病的UMN综合征荷兰患者中筛查spastin基因突变,47例下肢受限的UMN综合征患者亚组中发生6种(13%)突变,其中4种新突变。在1例快速进展的脊髓和延髓UMN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了另一种新的spastin基因突变,患者进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在上肢或延髓UMN综合征和缓慢进展的患者中未发现spastin基因突变,研究结果显示,spastin基因突变是导致散发痉挛性截瘫的常见原因,但不是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编码结合泛素并调节核因子激活信号通路多功能蛋白(SQSTM1)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特征.方法 对15例家族性ALS(FALS)先证者和275例散发性ALS(SALS)患者SQSTM1全部外显子进行二代测序,所得变异根据美国ACMG指南进行致病性分析,检索Pubmed、Medline及...  相似文献   

8.
陈明玉 《吉林医学》2013,(36):7581-758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F波特点。方法:对29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ALS组)及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ALS组总的F波出现率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为14.6%和15.2%,明显低于对照组(80.95%,81.2%,P<0.01,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ALS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平均F波潜伏期都明显延长(P<0.01,P<0.001);F波传导速度减慢(P<0.05,P<0.05)。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可出现F波各种指标的改变,可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的1个家族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方法:对1个4代共包括50例受试者的斯堪的纳维亚家族进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该家族中有5例受试者被确诊为ALS,9例受试者被确诊为FTD。假定表现为外显率呈年龄依赖性的ALS或FT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肌电图在颈性脊髓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为颈性脊髓病(CSM)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患者分别进行胸锁乳突肌、舌肌检测,观察2种不同疾病的肌电图检测结果,研究肌电图对该2种疾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在颈性脊髓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胸锁乳突肌、舌肌肌电图对ALS与CSM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动神经元病是指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地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动系统进行性变性病。其临床分类主要是根据肌无力、肌萎缩、肌肉纤颤和锥体束损害等症状的不同组合分为4种主要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PS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进行性延髓麻痹(PBP)。此外约有3%表现为以呼吸系统统症状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分析我院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资料,其中有2例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类型,病变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其中大多为散发性,5%~10%为家族性.迄今为止,病因尚不清楚.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为1/10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以往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的48例患者做回顾性重新检查,以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 myelopathty,CSM)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误诊的48例ALS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体征、CT、MRI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误诊的48例ALS的患者,其中22例患者确诊CSM,18例患者CSM和ALS共存,8例维持原诊断。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SM和ALS鉴别的关键;CSM和ALS共存不是偶然的,CSM可能是ALS疾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一般认为,多种修饰基因影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的临床表现。儿童期发病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 A)是运动神经元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存活运动神经元(SM N)基因突变所致。SM N基因有两种高度同源性变异体:SM N1是负责生成绝大多数功能性SM N蛋白的责任基因;SM N2负责生成较少的蛋白,但足够修饰SM A表型。目的:检测SM N基因型是否与散发型ALS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相关。方法:对242例临床确诊的ALS患者和175例对照者的SM N1和SM N2基因进行竞争性定量PCR分析。并结合SM N1和SM N2基因拷贝数来估计每例患者的SM N…  相似文献   

15.
赵晨  樊东升 《北京医学》2021,43(5):434-43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可能在ALS的发病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regs的基本功能、在AL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累进性神经退行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退化和凋亡为特征,引发瘫痪、最终导致死亡。大量引发ALS的基因突变被鉴定出,包括FUS/TLS、EPHA4、SS18 L1、ATXN2和C9ORF72等基因,这些基因突变的发现拓宽了RNA调节参与ALS病理生成的理解。本文对家族性ALS相关的基因突变及现有的ALS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提供有效治法。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西药利鲁唑片5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联合康复操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Appel功能量表评分、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硬化症患者及家系成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的临床分型。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红细胞内Cu/Zn SOD活性及MDA值。结果:在2个家系中发现6例Cu/Zn SOD活性下降,3例MDA含量增高。结论;在Cu/Zn SOD活性下降的2个家系临床分型可能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1例,MDA含量增高间接反映Cu/Zn SOD变化。红细胞内Cu/Zn SOD活性测定及MDA含量测定有可能作为ALS1型患者及基因携带者的诊断方法之一,并可用于FALS初步分型及基因检测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王进  罗杰峰  梁秀龄 《微创医学》2001,20(6):766-768
目的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患者及家系成员中红细胞内SOD-1活性变化.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红细胞内SOD-1活性.结果在2个家系中发现6例SOD-1活性下降.结论在SOD-1活性下降的2个家系可能为ALS1型,红细胞内SOD-1活性测定有可能作为ALS1型患者及症状前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可用于FALS初步分型及基因检测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痴呆(FTD)均呈不断进展并最终发展至致命性神经系统疾病。ALS病例中的约10%和FTD病例中的约30%为家族性的,遗传特性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且具有不同的外显率,ALS和FTD表型之间的重叠可以在同一家族内发生。在大约20%的家族性ALS和约3%的散发性ALS病例中发现铜或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突变,但与痴呆无关。在约30%的家族性FTD家族中检测到微管相关蛋白tau(M APT)突变。伴FTD的显性ALS以前被认为与9q21相关,单纯ALS与16q21、18q21和20p13位点相关。本研究采用Affym etrix10K基因芯片微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