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探讨防护林体系的保土功能,研究表明: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龄阶段,土壤侵蚀差异较大。农耕地是林地的5~10倍,是荒山灌丛草地的1.32倍。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土壤侵蚀减少83.57%~99.9%:流域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到15.1%时,产沙量减少34.58%:山丘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可减少29%的泥沙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骨干防护林的涵义、布设原则和依据。把四川盆地防护林体系划分为5个骨干防护林区,并对川江流域骨干防护林进行了布局。提出了骨干防护林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AHP法在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与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主要林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的比例分别为411%、31.9%、19.1%、7.9%。可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优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水系众多,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把防水治水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垦区营造了大量江河堤坝防护林,并对其营造技术进行了研究。按照水系大小和堤坝的重要程度,提出了河、库单侧堤坝防护林、主要及重点江河堤坝防护林和一般堤坝防护林3种典型堤坝防护林营造技术。经观测,洪水期10 ̄20m宽生长茂密、半淹没灌木防护林带。可平息60 ̄70cm高波浪。减少堤坝淘刷29%,减少堤坝水生流失173m^3/km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防护林热收支特性及蒸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自记综合气象观测塔,对刺槐和油松林进行了以蒸散研究为目的的防护林热收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生长季日平均实际太阳辐射量为7~24MJ·m-2;刺槐林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为15%,油松林的反射率在10%以下,反射率的差异是造成两林分净辐射收支相差1~3MJ·m-2的主要原因.春夏两季林分获取的净辐射均由约70%~80%的太阳辐射转换而来;秋季的转换率约为60%,油松林的转换比刺槐约大1%~5%;防护林地区每天获取的净辐射量中,消耗于蒸散的潜热通量部分,在春夏秋三季分别为65%,82%和85%,油松林比刺槐林偏高1%左右;用于气温变化的显热通量部分在春季约占32%,夏秋为15%左右,其中刺槐林中显热通量部分在春夏两季所占的百分比相对油松要高出4%~5%;刺槐林地用于土壤热流量部分的热量在5~9月约占净辐射的1%~3%,油松林为2%~5%;1994年生长季刺槐林蒸散量为519mm,油松林为597mm.  相似文献   

6.
建德市新安江林场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防护林林场,以水源涵养为主,保护新安江水库,结合经营用材林。全场有林地中防护林面积占52%。库区防护林多是原有植被遭人为破坏后经封山育林形成的针阔混交林。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浙江省库区防护林经营利用均仿铲用材林经营,极有可能导致全省库区大面积欠林的重现。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2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12连农民正在往田间搬运树苗新植农田防护林。近期,随着北疆地区天气变暖,该团农民进入农田防护林栽种高峰期,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劳作植树的身影。近年来,该团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农田防护林产业致富,实行“谁种谁有”措施,新植林林权改制率达到了100%。目前已营造防护林总面积2138.4亩,防护林已成为该团农民致富的又一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沙珠玉地区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土壤水分效益,研究表明,林网内的土壤水分变化与林网的防风效益相关,林网内土壤水分含量不仅显著高于对照,而且月变化值较小。本文还分析了土壤水分与春小麦产量的关系,拟合了相关方程:y=2.43521696 0.152981563x,研究表明沙区田防护林网可增产18.18%。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防护林对位配置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陕西省安塞县阳安沟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营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对位配置优化模式各林种所占比例为:荒坡水土保持林27.4%、固坡林18.6%、沟头防护林15.0%、梁峁顶防护林13.8%、沟底防冲林12.6%、梯田地埂林6.2%、沟边固岸林6.2%。  相似文献   

10.
通过陕西省安塞县阳安沟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营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对位配置优化模式各林种所占比例为:荒坡水土保持林27.4%、固坡林18.8%、沟头防护林15.0%、梁峁顶防护林13.8%、沟底防冲林12.6%、梯田地埂林6.2%、沟边固岸林6.2%。  相似文献   

11.
窿缘桉防护林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参9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主要进行防护林优良树种刚果12 号桉树扦插苗的培育研究与应用。通过对该树种大田林枝条、萌生枝条和组培苗枝条三种材料的筛选, 已摸索出以组培苗枝条最好的扦插材料, 添加一定比例的生根粉诱导提前出根, 且根系发达。育苗成功率达90% 以上。移苗栽培大田收到成活率高、速生、林木均匀、长势壮旺、林相整齐的效果。当年林的成活率、高、粗生长分别比同龄的刚果12号桉种子苗林提高1% 、55% 和138% 。该项成果于1995年9月获广东省湛江农垦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同一区域的TM与SPOT5数据,分别提取农田防护林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对防护林数量及防护林景观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数量值上来看,两者间林带长度的相对误差为7.5%,林带条数的相对误差为7.9%;从景观指标来看,带斑比基本不受数据源的影响,不同数据源的土地利用数据对连接度与优势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本项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西部风沙危害严重的玉田皋、那么罕地区生态现状,依据本地区坨-甸-土召镶嵌分布的地貌景观及不同立地条件,以农田、草场为重点保护对象,设计并建成由人工固沙植被、防风阻沙林带、公路防护林带、农田-草牧场防护林网、果园防护林等5种类型组成的沙地综合防护林体系。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分别采取开沟地、穿透碱层和挖沟排水整地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达85-94%。7年生农田防护林带背风面10-15H范围内,平均可以减弱风速43-47%;8年生草牧场防护林带20H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31-43%,林网内蒸发量减少15-22%。  相似文献   

15.
单个农田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的总防风速度为42.8%每天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的总防风速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是分布较广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东北地区尤为严重,防护林中发生率常在30%-40%,死亡率也往往达到10%-2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山西西南部黄土区林地枯落物截持降水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该文根据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林地枯枝落叶物对降水的截留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晋西南黄土区防护林主要林分的林地枯枝落叶物具有很强的截留降水能力,年截留率为:刺槐林地13.5%~17.9%,油松林地15.4%~220%,沙棘林地17.6%~18.7%,虎榛子林地17.3%~175%;5~10月份截留量为41.8~119.00mm.一年之中,6,7,8三个月截留量最多.对于单场降雨,林内降雨量、枯枝落叶物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枯枝落叶物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可表示为Pc=aPb;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而减少,截留率与林外降雨的关系表示为i=aPb;根据观测可知,对于单场降雨各林分最大截留降雨量分别为:刺槐8.0mm,油松164mm,沙棘11.0mm,虎榛子10.0mm.  相似文献   

19.
草牧场防护林幼龄阶段对春季小气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泰康靠山种畜场的四种类型草牧场中设置观测点。用综合自动气象观测仪测定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风向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此研究草牧防护林幼阶段对改善草场春季小气候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树液流动初期,幼龄阶段樟子松草牧场防护林防风效能达10.68%;林网内平均气温高于旷野0.44℃。相对湿度高6.89%,蒸发量低10.33%,土壤温度和地表极温变化都比较缓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人工防护林体系特征.[方法]通过对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2~8次)成果数据,对新疆干旱绿洲人工防护林林种、栽植面积、蓄积、龄组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人工防护林面积是1992年的2.2倍,蓄积是1992年的4.0倍;人工防护林龄组面积变化特征为初期以幼龄林为主,变化为以中、幼龄林为主,近、成熟林为辅的模式.人工防护林树种选择上由乔木、灌木、经济林树种逐渐转变为以乔木树种为主;人工防护林树种配置上由乔灌混交林逐渐过渡到以人工乔木为主的模式;人工防护林占农田面积由1992年的4.0% ~5.0%提高到2011年的8.9%,防护效果显著.[结论]为新疆干旱绿洲人工防护林体系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