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人工林木材干燥皱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尾巨桉、尾圆桉和大花序桉等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干燥皱缩特性和干燥基准,分别测试了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表面开裂、端部开裂和内部开裂、干燥速度、干燥时间和皱缩等干燥皱缩特性指标,分析了木材细胞皱缩的形成机理和发生条件,木材构造对木材细胞皱缩的重要作用;比较了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干燥皱缩特性和干燥基准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尾圆桉和大花序桉的干燥特性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
预冻处理对杨木皱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木进行预冻处理,可以减少板材的皱缩,改善木材的干燥性能,本文研究了预冻处理对杨木皱缩特性、干燥特性、干缩特性的影响,并对预冻材与素材在上述特性上做子比较;分析了预冻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预冻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和融冰过程是减少皱缩的主要原因,从而证实了水分蒸发张力是引起木材皱缩的主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尾叶桉(E.urophylla)和尾巨桉(E.grandix×urophylla)为研究试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这两种木材的超微构造,分析了构造对自由水移动途径的影响,探讨了尾叶桉、尾巨桉木材容易发生皱缩在构造上的原因,根据皱缩发生的机理确定了尾叶桉、尾巨桉木材发生皱缩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两种桉树木材的部分组成单元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程度的侵填体,或纹孔上有附物,这些物质将使水分移动的途径堵塞或变窄,助长了木材细胞皱缩的发生,相比而言,在相同的温度和干燥应力下,尾巨桉木材比尾叶桉木材易发生皱缩;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木材发生皱缩的最小毛细管半径也增加,发生皱缩细胞数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针对巨尾桉木材具有易弯曲、变形、开裂、皱缩等缺陷,开发适用于巨尾桉等速生桉木材干燥的蒸汽,炉气联合供热木材干燥系统,探讨巨尾桉木材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观察苹果木材超微构造的基础上,分析了苹果木材在构造上容易发生皱缩的原因,同时观察了苹果木皱缩材组织结构的变化,验证了皱缩机理;分析了温度和含水率对苹果木材基本皱缩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产自澳大利亚的斜叶桉木材渗透性极低,常规干燥过程中极易开裂、皱缩,难以保证质量。本研究在常规干燥工艺中引入间歇处理,制定常规间歇干燥基准,缩短斜叶桉锯材干燥时间的同时提升其干燥质量。  方法  采用100 ℃试验法测定斜叶桉木材干燥缺陷等级,拟定干燥初终期条件。结合Keylwerth研究,用图表法得到初步常规干燥基准,干燥30 mm厚斜叶桉锯材。根据干燥初期锯材表面的皱缩程度,设置间歇处理,修订原基准。依据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从含水率梯度、弯曲、开裂程度、皱缩等方面评价锯材干燥质量。  结果  本研究中斜叶桉试件平均基本密度为(558 ± 21) kg/m3。综合弦切和径切试件测得的缺陷等级,评定斜叶桉木材干燥缺陷等级为初期开裂4级,内裂5级和截面变形5级。据此拟定30 mm厚斜叶桉锯材常规干燥基准的初始温度为46 ℃,初期干湿球温差为1.5 ℃,后期最高温度为67 ℃。干燥过程中试件平均含水率为37.7%、34.4%和24.4%时,观察到严重皱缩,做了3次间歇处理,处理时长分别为16、8和8 h。试件从61.0%的平均初含水率干燥到10.8%的终含水率,共耗时20 d,平均干燥速率为0.10%/h。试件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为0.70%,可见干燥缺陷指标中顺弯、翘弯、扭曲、纵裂、内裂均达到一级标准,但试件横弯和皱缩较严重,仅能达到三级标准。  结论  100 ℃试验法表明:由皱缩导致的截面变形为斜叶桉木材最为严重的干燥缺陷,且径切板的皱缩程度要大于弦切板。在依据100 ℃试验制定的初步干燥基准中加入间歇处理,能够较为有效地缓解和抑制皱缩。本研究中干燥的30 mm厚斜叶桉锯材仍然存在少量皱缩,未达到GB/T 6491—2012中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指标。但是,干燥时间比传统的大气干燥 + 常规干燥的联合干燥方式减少约90%,且干燥质量有所提高。本研究推荐的常规间歇干燥基准可为斜叶桉锯材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占相思木材超微构造及其皱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观察马占相思木材超微构造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占相思木材在构造上容易发生皱缩的原因。同时观察了马占相思雏缩材组织结构的变化。验证了皱缩机理;分析了温度和含水率对马占相思木材基本雏缩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WJK-2型微机木材干燥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WJK 2型微机木材干燥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原理和软件系统.该监控系统由MCS 51单片微计算机、I/O接口、传感器等组成.其结构简练,功能齐全,能对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在线测量,并能根据所选定的工艺基准对木材干燥的全过程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使其按最佳化的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山杨小径材的材性与成熟材材性的差异,对干燥时易皱缩的原因作了研究和分析,并指出汽蒸两段式干燥基准可有效地减少皱缩。  相似文献   

10.
木材干燥过程控制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机控制的木材干燥过程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根据木材干燥的特点,对木材干燥中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作了分析,主要论述了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人工智能控制等方法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指出PID及其变形控制器是目前木材干燥控制方法的主流,而智能控制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图4参12。  相似文献   

11.
空气流速对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讨论了空气流速对木材干燥速率的影响。当外部阻力控制干燥过程时,提高流速可以提高干燥速率,但是当空气流速过高时,木材干燥速率增加的速度要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原料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及质量分析,研究栲树的热板干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木材的含水率和干燥工艺参数不同,板材都能在1~4h内干燥到终含水率为6%左右。年轮角度影响干燥期间的蜂窝裂;热板压力与厚度收缩变化关系显著,板材初含水率高也会增加干燥时的厚度收缩;温度和压力对干燥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干燥终了存在微小的皱缩,但不会导致板材的降级。综合考虑,适宜的栲树热板干燥工艺为:温度160℃,压力7MPa。  相似文献   

13.
木材干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本文阐述了木材干燥方面存在的常见的问题,并分析了木材干燥常见干燥缺陷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总结了杨木皱缩规律,从干燥预处理、预干处理、采用合适的干燥基准及规范干燥过程的控制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杨木干燥皱缩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木材干燥窑PID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遗传算法对木材干燥窑控制对象进行系统辨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型参考自适应PID控制系统。运用遗传算对PID参数进行在线寻优,动态调整PID参数。根据木材干燥基准,产生合理的控制参数,实现了对木材干燥窑对象进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预热处理对尾巨桉木材干缩性和材色的影响,分别在100℃饱和蒸汽和120℃过热蒸汽条件下对尾巨桉木材进行预热处理。对预热处理前后的尾巨桉木材进行干缩率及色度指数的测定,应用扫描电镜对预热处理后尾巨桉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饱和蒸汽可以使尾巨桉的干缩性降低,材色无明显变化;120℃过热蒸汽处理使尾巨桉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较多缺陷,如皱缩、内裂等,但可以有效促使桉木颜色向珍贵树种颜色转变。2)经120℃过热蒸汽处理,尾巨桉木材导管中纹孔的内含物被部分排出,细胞被压扁,宏观尺寸发生变形,是导致尾巨桉出现干燥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经预冻处理后的杨木为树种研究了干燥工艺条件 (包括温度和湿度 )对预冻材皱缩特性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对皱缩材的皱缩深度、体积收缩率和皱缩因子的影响 ,探讨了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木材干燥过程难于建立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模糊自适应PID对木材干燥窑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设计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可提高木材干燥控制系统性能,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耗能最大的工序。现在能源短缺,燃料价格上涨,节省能源尤其重要。加强对木材干燥过程节能减排降耗的研究,寻求高效环保的节能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在分析木材干燥能耗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了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的必要性:1)生材含水率不同导致每一块板材的干燥特性不同;2)与水分移动有关的木材性质(物理力学性质等)的差异;3)木材中各种状态水分的干燥能耗。进而对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的概念,并对分级干燥理论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含水率分级干燥对木材干燥质量、干燥效率和干燥过程节能减排的影响,采用含水率分级技术实现木材的精细干燥,可以达到缩短干燥周期,降低能耗,提高干燥质量的目的。最后,提出应根据干燥材的用途要求,在节能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含水率分级标准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杨木皱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产于呼市地区的加拿大杨木做试材,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试验,运用皱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树干纵向上、中、下3个部位,从下到上的皱缩深度和体积收缩率及皱缩因子(心材的)逐渐减小;边材、心边交界材及髓心材的皱缩因子中部较大;心材的体积收缩率、心边交界材的皱缩因子和皱缩深度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