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市企石镇1994~200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东莞市企石镇麻疹流行特征 ,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994~ 2 0 0 3年企石镇麻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4 2例 ,总年均发病率为 18 0 4 / 10万。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 7 75 / 10万 ,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4 2 0 8/ 10万 ,外地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 (P <0 0 1)。 1994~ 1998年麻疹病例主要以 15岁以下儿童为主 ,1999~ 2 0 0 3年主要以 15岁以上人群 (工厂员工 )发病为主 ,两个时段的 15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 6 5 5 6 % (5 9/ 90 )、4 4 2 3% (2 3/ 5 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4~ 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占全年总病例数的 5 7 0 4 %。结论 本地常住人口的麻疹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外来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企业外来员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人群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宜宾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来,共报告发病3 9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0万,发病率最高为25.27/10万,最低为15.15/10万;翠屏区、高县、筠连县、宜宾县占全市总发病数的63.56%;散居儿童为主占34.10%,其次为农民和学生,分别占19.10%和12.68%;0~9岁年龄组占49.43%;7~9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40.30%。结论宜宾市细菌性痢疾的年龄构成以0~9岁年龄组儿童最多,7~9月是发病高峰,菌痢的防治仍是该地区应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甲肝流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河南省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l0 .0软件对河南省1997~ 2 0 0 3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灰色模型对甲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1997~ 2 0 0 3年河南省甲肝发病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数的 13.71% ,平均发病率为 10 .2 7/ 10万。甲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 1.78:1;10a以下儿童占甲肝总发病数的 4 4 .14 % ;发病职业构成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 ,分别占 37.0 8%、2 5 .16 %和 17.0 2 %。地区分布以信阳市发病为多。甲肝发病有明显的秋季高峰。甲肝发病率预测模型为y #t =31.78e0 .2 0 95(t-1) - 2 3.2 7,预测 2 0 0 4年甲肝发病率 13.89/10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对 2 0 0 4年甲肝的流行情况加以重视。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 ,预防控制甲肝流行。  相似文献   

4.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田县朗如乡 2 0 0 1年 4月 2 9日~ 5月 2 6日爆发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 ,发病 316例 ,罹患率2 5 4 9‰ (316 /12 397)。平均发病年龄 9 5岁 ,其中学龄前散居儿童 2 5例 ,占总病例数的 7 91% ;小学生 2 5 2例 ,占 79 75 % ;中学生 31例 ,占 9 81% ;成人 8例 ,占 2 5 3%。男性发病 171例 ,女性发病 14 5例 ,男女性别之比为 1 18∶1。当地近 10年来无腮腺炎病例报告 ,亦未接种腮腺炎疫苗 ,所有病例均无免疫接种史。所有腮腺炎病例均有明显的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伴有颌下腺肿大者 >90 %。体温≤ 37 0℃的10 7例 ,占 33 86 % ;37 1℃~ 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襄州区0~6岁儿童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6 789例,发病数占全人群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70%(6 789/16 280),年均发病率为2 138.31/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26.99/10万、1 178.63/10万、1 503.28/10万、1 746.99/10万和4 743.4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细菌性痢疾,占发病总数的97.57%(6 624/6 789)。全区各镇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率(3 375.93/10万)高于农村(1 938.17/10万)(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期(3 916例,占57.68%);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80∶1(4 364∶2 425),2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占78.01%(5 296/6 789),散居儿童发病占83.72%(5 684/6 789)。结论襄阳市襄州区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应加大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力度,防止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曲靖市1999-2013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曲靖市1999-2013年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病例11 045例,各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2006年33.77/10万、最低2013年1.23/10万,发病率在1.23/10万~33.77/10万,年均发病率13.53/10万,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9月为发病高峰月,3月报告4 129例,占总病例数37.38%;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区是会泽县1 830例、罗平县1 783例、宣威市1 515例,三县年均报告报告病例5 128例,占总病例数的46.4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马龙县22.87/10万、罗平县19.99/10万、师宗县13.89/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组,报告4 020例,占总病例数的36.39%,其次是<5岁组,报告发病2 964例,占总病例数的26.84%,≤10岁儿童发病6 984例,占总病例数的63.23%;报告病例职业主要是学生5 225例,占总病例数的47.31%,其次是散居儿童3 064例,占总病例数的27.74%,再次是农民1 815例,占16.43%.结论 曲靖市1999-2013年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随着疫苗接种的开展,发病人群构成由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逐步转为以农民为主,表明甲肝疫苗预防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显著;今后本市甲肝防控的重点地区是马龙县、师宗县和罗平县,重点人群是农民和学生;曲靖市预防控制甲肝的主要策略应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同时制定针对农民和学生健康教育策略,有效地普及甲肝防治知识;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处置爆发疫情,控制甲肝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林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林县2005—2014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4年西林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肠道传染病5种共535例,年均发病率35.70/10万,发病率波动性下降趋势,2006年的发病率最高(63.14/10万),2014年降至18.93/10万。痢疾的发病率最高(25.29/10万),其次为伤寒+副伤寒(7.81/10万),戊肝发病率最低,仅为0.13//10万。全年均有发病,4~9月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占报告病例数的75.70%。84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民占54.21%,散居儿童占24.49%,学生占11.03%。结论西林县肠道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农民、学生为发病的高危人群,降低发病率关键是做好痢疾、伤寒+副伤寒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1990-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脑流行特征 ,为巩固防治成果 ,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0 - 2 0 0 2年四川省累计发病 84 5 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0 79/ 10万 ,死亡 6 0 8人 ,病死率为 7 19% ,年平均死亡率 0 0 5 / 10万 ;全省 2 1个市州均有发病 ,年平均发病率居前 3位的地区分别是 :巴中市、遂宁市、绵阳市 ,其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1 0 2 /10万、 1 0 0 / 10万、 0 93/ 10万 ;2~ 4月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 5 6 6 2 % ,年龄组发病率居前 3位的是 5~ 9岁、 0~ 4岁、 15~ 19岁 ,分别为 2 2 4 / 10万、 1 76 / 10万、 1 0 0 / 10万 ;学生发病最多 ,占33 0 1% ,其次为学龄前儿童 ,占 32 6 0 % ;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 ,B群、C群病例散在发生。结论 流脑发病呈高度散发 ,改变了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规律 ,发病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虽仍以 15岁以下人群为主 ,但发病年龄出现了明显高移 ,流行菌群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经过连续 6年的低水平流行 (发病率 0 13/10万~ 0 19/10万 )后 ,2 0 0 3年发生局部地区的流行。为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对当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乙脑疫情波及全省 2 1个市中的 19个市 ,乙脑发病率 0 5 0 /10万 ,病死率 7 81%。其中 4个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的 6 8 4 9% ( 2 6 3/384 )。 6月为发病高峰 ,当月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 6 5 10 %。乙脑病例中≤ 6岁占 5 7 5 5 % ,7~ 9岁占 2 9 4 3% ,≥ 10岁占13 0 2 % ,与往年相比 ,2 0 0 3年大年龄组病人比例有增高的趋势。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乙脑病例的82 0 3%。为了控制乙脑流行 ,5~ 6月在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灭活疫苗应急接种 ,在非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 ,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达 96 6 8% ( 5 5 4 4 4 81/5 7346 5 9)。结果使全省乙脑流行时间缩短了 1个月。为全面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建议把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大连市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大连市手足口病累计发病3562例,年平均发病率59.14/10万,2例重症,无死亡病例。男女病例发病性别比为1∶0.66。2~5岁儿童共发病2225例,占总病例数的62.46%;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及学生发病占总病例数99.24%。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7月份发病率最高。结论大连市2~5岁儿童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对象,特别是人口流动相对较强地区,以散居儿童及托幼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