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loward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用核磁共振 (MRI)测量术前椎管矢状径、受累节段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最小横断面积。结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分析术前因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受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多节段 (P <0 0 1)。年龄、椎管矢径、脊髓矢状径与横径比值 ,对术后疗效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临床病程、综合征类型、受累节段横断面积 ,对术后疗效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1)。结论 Cloward颈椎前路手术对单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好 ,减压较彻底 ,术后并发症轻。临床病程长、受累节段多、脊髓明显变形的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疗效较差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手术。建议对二个个节段以上受累的脊髓颈椎间盘突出症 ,行次全椎体切除术 ,或后路颈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发病隐匿,病情复杂,预后较差,确诊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其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颈椎OPLL手术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手术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其优点是直接减压、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减缓OPLL进展,缺点在于对技术要求高、硬膜撕裂及较高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椎管成形术,其优点在于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缺点在于难以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以及铰链断裂易造成脊髓神经损伤、轴性疼痛、C5神经根麻痹等。对延伸至上颈椎的OPLL可采用C2椎板完全劈分法或穹窿样减压法。严重骨化患者往往需要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就颈椎OPLL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随访85例多节段颈脊髓病患者,其中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60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25例,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各手术组患者颈椎Cobb角术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前路与后路Cobb角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现象,术后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多节段颈脊髓病,前后路手术都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是前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病的首选手术方法。合理地选择病例,制订科学地手术方案,并行彻底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豪 《中国骨伤》2005,18(1):57-59
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所形成的内容广泛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钩椎关节病等,文献中的颈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ey|opathy)、颈神经根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alopathy)在我国均属颈椎病的范畴。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性),专科分型(期)分为颈椎间盘症期(颈椎病)、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期。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路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9年以来治疗的 5 6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前路手术组 37例 ,采用摘除病变椎间盘、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钢板固定 ;后路手术组 19例 ,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钢板固定。 结果 前路手术者术后随访 6个月~ 4年 5个月 ,平均 2年 10个月 ;后路手术者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1个月 ,平均 3年 8个月。两组 JOA评分及硬脊膜囊矢状径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并发症例数前路手术组略多于后路手术组。 结论 前路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以发展,用于防止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现这一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特别是治疗涉及3个或更多节段的颈脊髓病.最近有学者还用它治疗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引起的颈脊髓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1].本术式可通过增加椎管体积对脊髓进行直接减压,通过允许脊髓向背侧迁移离开椎间盘和椎体来完成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5~28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颈前路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间盘突出,其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维持颈髓减压、颈椎稳定以及生理曲度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髓核切除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cervicaldiscectomy,PCD)治疗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2003年12月因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D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根据MRI分为中度组(mediandegenera-tiongroup,MDG)与重度组(severedegenerationgroup,SDG),对两组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及术后颈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 ̄40个月,两组手术均成功。MDG手术时间为13.72±1.46min,SDG为16.97±2.01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效果(Williams评价)MDG优于SDG,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病例发生,各手术间隙的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displacement,AD)及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displacement,HD)手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D适用于不同退变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时手术临床疗效好;PCD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及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及神经根压迫消失.随访3个月后JOA脊髓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手术的疗效;对单纯椎间盘切除术与后路椎间盘切除并融合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41例患者进行椎间盘切除术或椎间盘切除并融合术,平均随访时间为88.7个月(60~134个月),临床症状评分用JOA评分。数据包括无疼痛节段,术中失血、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80.5%的患者临床结果为优,其中包括78.3%仅进行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和83.3%椎间盘切除并融合术的患者;恢复率为82.2%,融合组和非融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99)。术后下腰部疼痛评分也无显著性差异(P=0.461);两组患者的年龄、无疼痛节段以及术后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进行椎间盘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失血、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融合组患者。[结论]再手术对于椎间盘突出复发所致坐骨神经痛是有效地治疗方法,仅进行椎间盘再切除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前后路手术的价值。方法:65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中,40例施行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固定术,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入、同种异体骨支架和颈椎Cage等;25例施行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采用JOA分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40例前路手术均没有出现钢板螺钉脱落、植骨块移位、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8例出现取骨并发症;25例后路单开门减压椎板成形术没有出现硬膜外血肿、门轴滑向椎管等并发症,6例术后3个月出现第5颈神经麻痹症状。40例前路手术患者症状均于术后第1周得到缓解,术后1周、3个月、1年其症状缓解率均优于后路手术。结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前路手术,能直接去除压迫物,起直接减压的作用,手术效果优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3.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它可以同时进行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但颈椎间隙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集中,易导致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加速退变,部分病例需要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应用颈椎全人工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退变后不同程度突出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或(和)颈脊髓,导致上肢放射性痛、麻木、肌力减弱、下肢步行不稳等症状,经规范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脊柱内镜特别是颈椎内镜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可通过完全的经皮入路来达到内镜下颈椎间盘的减压,其手术适应证主要是针对于合并神经症  相似文献   

15.
Li J  Yan DL  Gao LB  Tan PX  Zhang ZH  Zh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822-825
目的比较经皮髓核成形术与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行经皮髓核成形术42例(PCN组),经皮椎间盘切除术38例(PCD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等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6个月,PCN组平均(12±5)个月;PCD组平均(12±4)个月。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t=-21·70,P=0·000);两组手术临床效果(JOA评分)经自身配对t检验显示均有显著性差异(PCN:t=14·05,P=0·000;PCD:t=-14·79,P=0·000),即两组均有效;两组手术临床效果(Williams评分)经Kruskal-Wallis检验无显著差异(z=-0·377,P=0·706,>0·05),即两组临床效果相似。两组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病例发生,颈椎稳定性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髓核成形术与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于颈脊髓严重压迫导致的神经损害,以直接或间接的减压方法去除颈脊髓的压迫,实现适度的颈椎曲度和稳定性的重建是手术的根本目的。无论前路或者后路术式,都以能否实现此目的为评判标准。前路术式主要为颈椎前路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ACDF或ACCF),后路术式主要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或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这些经典的术式经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实践与普及,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效果,已成为颈脊髓压迫症的标准手术治疗方式[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18.
颈椎前后路手术适应证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作者行颈椎前路开窗、或开槽减压,和后路开门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髓损伤疾病40例。前后路手术优良率分别为76%和73.3%。作者体会宜采用前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侵占椎管的颈椎体骨折脱位;②,无发育性椎管狭窄2间隙3节段以下的颈椎病;③,单纯颈椎间盘突出;④,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宜采用后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2间隙3节段以上合并发育性和退变性椎管狭窄的颈椎病;②,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或黄韧带肥厚和骨化;③,无放射影象异常的脊髓损伤;④,上颈段脊髓损伤多以后路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345-1351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78例,其中19例伴有CDH,比较伴有与不伴有CDH患者的资料。14例CDH位于骨化韧带节段范围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5例CDH位于骨化韧带的相邻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并椎间隙减压的"混合式"手术。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椎管狭窄率、脊髓扁平率、颈椎曲度等变化。[结果]与普通OPLL患者相比,伴有CDH者病程较短,多在诱因下起病或加重,突出的椎间盘是重要压迫因素。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1.55%。颈椎曲度由术前的9.34°提高至随访时的15.19°,椎管狭窄率从术前的38.95%下降至术后的8.47%,脊髓扁平率从术前的0.26恢复至随访时的0.49,术前术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突然出现或加重,根据椎间盘突出与骨化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骨化物压迫造成脊髓神经损害的脊柱韧带肥厚性疾病,好发于亚洲人种4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在东亚地区约为1.0%~4.6%[1~3]。手术是目前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1969年,Boni等[4]尝试用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multiple subtotal corpectomies)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后来该术式演变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成为前路治疗OPLL的主要方法。1977年,Hirabayashi[5]提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手术,后经不断改良,最终作为后路治疗OPLL的主要术式得到广泛应用。传统前后路手术各有所长,总体而言,前路减压效果确切,但手术难度大,硬膜和脊髓损伤的风险较高;后路手术安全性好、操作简单,但减压有赖于脊髓向后漂移,不能实现直接减压[6、7]。近年来,史建刚等[8~10]采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 surgery,ACAF)治疗OPLL。该术式通过将颈椎骨化物及其前方椎体一并向腹侧提拉,在实现脊髓前方直接减压的同时规避了直接切除骨化物的相关风险和并发症,临床随访疗效满意。现将ACAF的操作流程进行贯序介绍,并对确保减压充分的关键技术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