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虽然这种感染并不一定都是在医院范围内获得的,但通常出现在患者入院48小时后。因此,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对院内感染进行实验室监测,我院2007年7.12月对14个临床科室、9个辅助科室进行环境监测,均于消毒后6小时采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院院内感染及控制,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往往对临床科室较为重视,而忽略其他科室院内感染的危害性。作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检验人员不仅要与各种病人密切接触,而且还要接触病人的体液(如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工作环境污染较严重,极易引起自身及交叉感染,医院应重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的控制。为此,本文着重探讨检验科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环节,提出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控制的设想及监控指征。  相似文献   

3.
徐晓雨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36-3637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即发生在医院中的一切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院外发病的患者,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患者。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贯穿患者在医院的全过程,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科室,做好手术室感染的防控工作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医院环境细菌污染情况调查报告何乃萍,马红秋医院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有目的地、定期对环境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是搞好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科连续3年,在被检科室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对工作人员的手、高危科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加深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组织协调,抓好院内消毒隔离工作。方法:建立院科两级感控网络,科室定期监测、自查与医院感染委员会随机抽样相结合,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加深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做好组织协调,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的各项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医护质量的综合体现。故多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均贯穿于护理行为的全过程,涉及护理工作的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现阶段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院同一时期内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856例,发生医院感染6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7.71%,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8.53%。发生医院感染前3位的科室为新生儿室、综合ICU和普外科,发生医院感染前3位的部位为下呼吸道、腹腔内组织和泌尿道。结论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是要对重点科室实施目标监测,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消毒灭菌及抗生素管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医院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季节分布及院内感染好发部位构成顺位及各科室院内感染漏报情况,为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该医院1998-2000年48571份出院病例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民该医院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05%,不同科室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以肿瘤和急症两科室相对较高,分别为7.63%、7.10%,妇产科漏报率最高,为3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8.8%,全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结论 对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重点监控,全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医院感染与临床科室及易感人群的相互关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1997年、1998年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多发于血液、造血、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的科室。血液肿瘤患及60岁以上和14岁以上的患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9.78%)。结率:提醒要加强支持疗法,增强病后的感染能力,对病区管理及病房消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感染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医疗部门的重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安全。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对医疗器械实施集中化管理,改变了临床科室清洗消毒灭菌状况,提高了无菌物品抽样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孙芳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37-537
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为此我院手术室在医疗过程中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管理与监控,使院内感染预防工作得到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吴崑  祭海莹  马春花 《吉林医学》2010,31(10):1421-1422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病率、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减少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6246例住院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362例,感染发病率2.2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占54.15%;ICU、神经外科、干部病房为感染高发科室;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监测重点科室以及加强易感因素的防控,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感染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素萍 《现代医学》2004,32(6):413-413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分。为降低术后感染率,结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外医院感染发生的趋势.方法比较2000—2002年期间医院不同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主要类型的分布.结果2000、2001及2002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10.72%、9.37%和4.44%.血液科院内感染率的发生率在20%以上,比其他科室高出2.5%.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感染为医院感染前四位.老年病、慢性病通常很难治愈,发病率很高,医院感染率主要与老年病、慢性病,特别是正在治疗中的血液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供应室在医院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它与每个科室都有密切的联系,是医院提供无菌医疗用品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内污染及患者的安危,只有全面提高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现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红冰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72-1172
目的:对主要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综合目标管理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宋用TOPSIS法对2002年1月至12月主要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手术科室的医院感染工作质量好于非手术科室。结论:进一步开展知识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科室管理,是提高医院感染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所以,必须搞好清洁、卫生、消毒、防止感染等工作。每周随时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的规范化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  相似文献   

18.
医院内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中经手接触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减少院内感染,我们对18个科室在进行发药、注射、处理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科室监控小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完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明确科室监控小组的职责,督导科室感染管理工作,利用奖惩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结果: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低漏报率,提高了科室监控小组的水平和感染监控工作的质量,使感染控制各项措施得以落实。督促科室各项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完善医院感染的管理。结论:加强科室感染监控小组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科室监控小组参与医院感染监控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是集口腔疾病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场所[1]。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的普遍关注[2]。因此,对口腔科治疗中的这个操作过程和消毒工作应加强监督管理[3],必须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