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倒撵猴 接上式:松右胯,身向右微转面向东南,重心变为左实右虚(图35);右脚跟向上撩再向左后向右走弧,同时左拳变掌向下,再向左后向上画圆,右拳变掌向右后再向上画一立圆,右掌下切置裆前,面向东,眼平视(图36)。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动作与右侧同,惟方向相反(图37)。 要领:手臂内旋下切,三节要明,身体两半往复循环。此动作视具体情况可连续重复,重心落右脚定势(图37)。 歌诀:防攻攻防倒撵猴,退中有进退也攻。 太极妙在阴阳济,经脉气血自顺通。 上下相合两仪动,左右立圆顾  相似文献   

2.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3.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4.
原福全 《武当》2004,(9):64-64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康戈武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共有三份材料,一是张杰先生写给康戈武先生的信,二是张杰附于其信后的文章--《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三是康先生托我代为了解情况的信。康信中说:"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张杰同志信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呔极拳谱》和我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为了回复张杰同志'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的要求,谨将张杰同志来信及其附文寄给您,请帮助了解情况,以便先听听赵堡太极拳传人与有关组织对《和式太极拳谱》及其序文的评论,然后再向张杰同志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燕侠 《中华武术》2003,(11):30-31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辞去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带着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一碟和式太极拳VCD光盘,和有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王智毅 《武当》2007,(7):17-20
前言笔者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酷爱武术,9岁时即随伯父习练武当功夫及“分筋挫骨、正骨闭脉”之法。成年  相似文献   

8.
王玮 《武当》2010,(9):12-13
原文 道自虚无生有为,便从太极中规循。 天地分判阴阳义,人法自然意合神。  相似文献   

9.
罗名花 《武当》2003,(1):29-31
前言陈式新架太极拳说,始于唐豪先生。1930年,他在陈氏族人陈子明的陪同下去陈家沟访问,撰写了“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一文。其中讲:陈沟新架十三势的编者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他和陈长兴同辈。  相似文献   

10.
李万斌 《武当》2010,(12):34-36
(21)《武当》1987年第一期载有刘会峙先生《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源流及特点》一文,其中述及赵堡太极一支传递关系是,张三丰——王宗岳——蒋发——邢喜怀——张初臣——陈敬伯——张宗禹——张彦——张应昌——张汶——张金梅——张敬之——侯春秀——刘会峙等,至此共为十四代。  相似文献   

11.
游玄德 《武当》2010,(9):6-8
第一式 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图1)。  相似文献   

12.
侯战国 《武当》2006,(2):17-18
中国太极拳流派虽然很多,各具特色,但归根结底,都是张三丰祖师所传授的。武当太极拳的发展变化,追根溯源,都是武当太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则较完整和系统地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所传授的原始太极拳术,因而最具武当传统特色。在理论上,它有张三丰、王宗岳以及历代太极宗师们的拳经、拳论、秘诀、歌诀、拳谱;在技法上,它有完整的二十四法,即上、中、下各八法,特别是下盘秘腿法,是传统的武当正宗绝技;在健体上,有内外五行理论和内外修炼法。其上乘功法要求哼哈二气凌空劲的无形弹放,做到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即仆。它的特点表现在: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含而不露,上下相随,以慢胜快,随曲就伸,动急则急  相似文献   

13.
侯转运  艾光明 《武当》2010,(6):20-21
中国武当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十分独特的。每日能至少坚持打两遄以上,有着明显的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效。坚持打太极拳,最终体会到练拳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人生不可缺少的高级享受。每次打完拳后,全身感到轻松舒适,身心有种种说不出的美感与快感。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桂村夫 《武当》2010,(2):32-34
陈鑫(1849-1929)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以下简称《图说》).洋洋三十万言,经他的侄儿陈椿元修订后,于他去世4年后的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经其曾孙辈陈东山点校后,2006年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简体字版。  相似文献   

15.
谢远基 《武当》2014,(6):26-27
八卦掌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中的八卦图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相似文献   

16.
李滨 《武当》2013,(2):40-42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了《大理古佚书钞》(尹明举主编)一书,书中辑录了我国明朝存世书稿三部,即李浩《三迤随笔》、李以恒《淮城夜语》、张继白《叶榆稗史》。三部书稿的面世,是继山东银雀山、长沙马王堆、荆门楚墓出土简帛古书之后的又一重大惊喜新发现,为当今盛世的文化繁荣和学术研究带来历史淀积的精神文化宝贵遗产。这三部书籍中记载的张三丰资料,振聋发聩地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寻踪,揭示迷津。  相似文献   

17.
李滨 《武当》2010,(7):35-37
太极拳源远流长。李亦畲整理《王宗岳太极拳谱》,1881年抄存郝和珍藏本有《太极拳小序》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马印书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太极拳谱》,为1867年之初稿,小序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太极拳寻踪,是太极拳史学研究的课题。拳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