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4例慢性肾衰与85例正常人进行血浆过氧化氢测定,结果为非透析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与SCr、BUN呈负相关;透析组也显著降低,血透后较血透前呈升高趋势。提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平衡失调,长期血透可部分清除代谢毒物积聚,对改善氧自由基导致机体组织功能损害有一定意义。同时对过氧化氢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玉琼  林桂真 《广东医学》1997,18(12):804-805
为探讨氧自由基对维持性血透病人的氧化伤害。通过对30个维持性血透病人血浆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进行透析前研究,并与同等数量健康组对照,结果显示,透析病人红细胞LPO显著高于下正常组,红细胞SOD及全GPX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血浆LPO两组差异无明显性,透析后红细胞LPO较透析前显著升高,表明血透人主要存在于细胞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血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对患TI林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9例尿 毒症血透患透析前,透析5h,24h,48h,72h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患透析5h,24h的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显低于血透前水平,透析48h,72h后接近透析前水平,两差异无显性,透析前T淋巴细胞CD3^ ,CD4^ ,CD57^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 高于正常对照组,CD4^ /CD8^ =0.86,透析48h后CD3^ ,CD4^ ,CD57^ 较透析前明显增高CD4^ /CD8^ =1.26,CD8+水平在透析前后无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血透后血浆中尿毒症毒素部分清除使T细胞免疫功能可获暂时性改善,同时由于血液透析过程对白细胞趋化,聚集和粘附作用的影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下降致使机体的免疫就答作用降低,应当重视对血透患免疫机能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透析充分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将6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根据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和透析不充分组(Kt/V<1.2),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血浆BN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透析后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透析充分组较透析不充分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与Kt/V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客观反映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可作为评估透析充分性的一个良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透析方式和透析程对透析患者血浆肉碱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法检测正常人、慢性肾衰未透析、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血浆肉碱水平,比较血透和腹透对肉碱的清除能力,分析透析程长短与血浆肉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未透析患者血浆肉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透患者肉碱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且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84,P<0.05).血透和腹透对肉碱均有显著的清除能力,透析后血透患者血浆肉碱较透前下降约65%,腹透患者较透前约下降45%.结论慢性肾衰患者存在肉碱代谢的失衡,透析患者随透析时间延长普遍出现肉碱缺乏症.  相似文献   

6.
吴玉琼  张勇 《广东医学》1998,19(10):755-756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iPTH)和骨钙素(BCP)透析前后的变化及其互相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慢性肾衰血透嘲笑爱析前后iPTH和BGP的水平变化,并分配民其它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血透患者iPTH和BGP显著较下沉正常组升高,透析后iPTH较血透前显著降低,BGP则变化不明显;iPTH和BGP、Ser呈明显正相关,与透析时间、血钙、血磷不相关,结论:单次血透能使IPTH降低  相似文献   

7.
韦明欣  龚智峰  彭小梅  张文欣  闭闵 《广西医学》2003,25(10):1865-1866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对老年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我院 36例 6 0岁以上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情况 ,并与同期住院随机抽取的 4 0例老年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情况进行比较 ,观察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白蛋白(Alb)、甘油三酯 (TG)、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及透析并发症。结果 :腹膜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组 ,Bun、Scr、β2 - MG均较透析前降低 (前两者 P <0 .0 1,后者 P <0 .0 5 ) ,Alb较透析前降低 ,TG较透析前升高 ,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明显 (P >0 .0 5 )。β2 - MG降低明显优于血透组 (P <0 .0 5 )。结论 :腹膜透析对老年尿毒症能有效地清除血中的大、中、小分子物质 ,且能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血透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血透)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血透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20例患者,采用4种透析模式(标准常温常规组、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和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治疗,观察4组不同透析模式中低血压发生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超滤量、电解质、毒素等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标准常温常规组比较,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稳定动脉压,并且透析前后毒素均可得到有效清除,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尤其可显著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方法28例维持性血透超过半年且每次脱水超过3kg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n=14)和常规血液透析(n=14),每周透析2次,每次4.5小时。于透析前、透析结束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β2-MG、尿素氮(BUN)、肌酐(Cr)、ALB,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两组间血清β2-MG、BUN、Cr和AL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高通量透析组血清β2-MG、BUN和Cr浓度显著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组只有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两组白蛋白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且透析后,与常规血液透析组相比,高通量透析组血清β2-MG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BUN、Cr、ALB浓度和KT/V值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且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同时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与常规血液透析具有同样的效果;并对ALB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HPD)与常规血液透析(CHD)进行比较,观察HPD对血尿毒索清除率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3例常规血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HPD组8例(用F60透析器),CHD组5例(用F6透析器):进行血透2年。观察两组患者血尿毒素清除率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透析前后BUN、Scr、UA下降率HPD组优于CHD组;HPD组β2M下降率明显优于CHD组。HPD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CHD组患者TG、LDL升高,HDL降低;两组胆固醇(CHOL)变化不明显。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更好地清除血尿毒素,改善患者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低温透析对血透中血压及透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尿素氮的清除、超滤量以及患者血透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血透时易发生低血压的20名患者为一组,在透析期间及透后均保持稳定血压的20名患者为另一组,分别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进行8次低温(35.5℃)透析,8次常温(37℃)透析。观察尿素消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透析超滤体积(UF)、血压、脉搏、体温和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患者自我感觉的表述。结果 在低血压组用低温透析能提高超滤量和透析期间及透后的平均动脉压,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对稳定组则无影响。透析期间两组的脉率、尿素氮的清除、Kt/V相似。而两组中75%的患者感觉低温透析后精力更充沛。结论 低温透析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透析充分,且患者对低温透析感觉良好,是一种简单、有用、经济的透析方法,透析室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透析液温度,既不影响透析质量,又可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透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高通量血透组)和对照组(普通血透组)各25例,比较两组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后PTH、BUN、Cr水平。以及透析前及透析2 h末及透析3个月后β2-MG的水平。结果研究组透析后2 h及透析结束时β2-MG较透析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透析后PTH、BUN、Scr上述指标较透析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组透析后下降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方式可以明显降低β2微球蛋白水平,提高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其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普通透析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改进微量滴定法测定31例尿毒症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磷脂酶A2(PLA2)水平。结果显示:非透析组和单次血透后,外周血TNFα显著增高(P<0.01);非透析组与腹透组血清PLA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血透所致急性并发症可能与TNFα升高有关;可溶性PLA2通过血透被清除。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及血清EPO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检测了10例腹爱和16例血透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腹透组较血透组明显高,血清EPO腹爱组高因透组。表明在贫血方面腹透优于血透、其原因可能与腹透能更好地清除中分子物质,促进EP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改进微量滴守法测定31例尿素症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和磷脂酶A2水平。结果显示:非析组和单次血透后,外周血TNFα显著增高;非透析组与腹透组血清PLA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血透所致急性并发症可能与TNFα升高有关;可溶性PLA2通过血透被清除。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检测了 10例腹透和 16例血透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红蛋白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腹透组较血透组明显高 ,血清EPO腹透组高于血透组。表明在改善贫血方面腹透优于血透 ,其原因可能与腹透能更好地清除中分子物质 ,促进EP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59倒尿毒症透析或未透析患者外周血宰丸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和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尿毒症男性未透析组、血透组和腹透组血清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未透析组降低最为显著,血清LH、FSH、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尿毒症女性未透析组血清E2、L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透组和腹速组血清E2、LH则近于对照组。血清FSH、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未透析组最显著,血透组次之,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示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紊乱,透析不能完全改善。  相似文献   

18.
27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适应于基层医院救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4例(413例次)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诱因,对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患者分成非透析和透析(血透与腹透)两组。透析组血透者首先采用序贯透析,继后透析超滤;腹透者第1个24h超滤液体一般在2500ml以上。结果非透析治疗组总有效率60.4%,且作用短暂。透析组(含血液滤过)肺水肿控制率达94.0%以上,而且能有效清除肾毒性物质,解除或缓解慢肾衰的临床症状。结论及早透析和超滤是抢救慢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有效方法,基层医院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慢性肾衰患者不同透析膜透析时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对维持性血透病人使用铜仿膜,聚砜膜及血仿膜透析,分别检测透析前,后血浆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与健康组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①两种透析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差异,透析中的超滤率、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②标准钠透析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明显高于线性可调钠透析(P〈0.05)。结论两种透析模式对钠的清除量大致相等,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相比,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可提高病人对超滤的耐受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