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峰崖 《广东电力》2007,20(6):27-28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对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开始,分析了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适时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力需求侧管理(power demand-side management,DSM)具有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移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优点。但在当前电力市场环境下,DSM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与项目收益具有严重的“不同一性”,对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实施DSM项目和接受DSM服务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中的政府、电网企业、电力用户三方主体利益出发点不同,必然会存在激烈的博弈。为了确切地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体系各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着眼于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运行环境,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中政府−;电网企业、政府−;电力用户之间的博弈行为,优化设计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激励措施,消除DSM对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投资的抑制作用,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效实施需求侧管理 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实施需求侧管理是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在有效缓解当前及今后电力供应压力,支持电力普遍服务、促进电力环保等方面将发挥突出作用。无论是从现状还是发展的角度看,需求侧管理都大有可为。国外经验及国内需求侧管理实施实践表明,政府介入和推动是有效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基本保障,而经济激励政策到位则是有效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关键。建立电力公差基金,是当前较佳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勇 《湖北电力》2007,31(A02):22-23
通过分析电力营销和社会能源压力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是相辅相成的观点,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从而为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环境,而电力营销的日益成熟,则反过来又能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需求侧管理在缓解电力需求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可合理引导电力消费,降低高峰电力需求,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对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特点、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有关DSM政策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政府应大力倡导需求侧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需求侧管理的实施与推广;广开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建立合理的电价体系,引导用户改变电方式,同时调动发电公司与电网公司移峰填谷的积极性,以更有效合理地使用电力等。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电力供应再次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电力公司适应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公司建立对电力需求侧的服务体系,是电力公司适应电力市场要求的必然选择。电力公司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推动实施的主体,应及早重视、积极开展DSM的相关工作,做好技术储备,制定DSM开发战略和实施策略,在电力服务市场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7.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首都钢铁公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首钢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中经历的3个阶段,对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的几项重点措施展开分析,并提出工业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大体上需要经过的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需求侧管理与开拓电力市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需求侧管理和开拓电力市场间的关系,论证了通过开展需求侧管理,可以将潜在的电力市场变为显性的电力市场,使得社会、电力企业、用户及项目实施中介四方面都受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的概念,以及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及需求响应的现状,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与需求响应的实现方式以及两者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化企业是用电大户,用电特点显,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对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以及对电网削峰、移峰具有重要意义。从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已开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形式、存在问题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在石化企业开展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了建议。石化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形式多样,但存在的难点很多,需要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和电力企业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可中断负荷是需求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应用可中断负荷实施需求侧管理,能缓解供电紧张的局面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总结需求侧管理和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分析在我国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支持环境和技术支持措施;结合广东电网的负荷和电源建设情况,提出可中断负荷管理流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促进用户侧节能减排的政策环境,提出了省级电网公司用户侧节能潜力评估方法以及可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包括: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以及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给出了广东电网公司的实例分析,为省级电网公司促进用户侧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春红 《江西电力》2005,29(6):21-23
详细介绍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及特点,在开发和使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时,引入了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办法,通过办法的实施,减少了市场风险,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加强了需求测用户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前,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能源利用现状和管理模式。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阐述能源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型控制策略,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基于电网与用户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关协议达到对负荷的部分可控,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用户侧的信息交互更加重要与频繁,同时由于各种能源发电形式的接入,使得对用户的负荷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提出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需求侧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用户侧健全的通讯基础设施,在每个用户的智能量测设备中增加用电计划控制模块,该模块借助博弈论的思想使每个用户根据其他用户的用电计划制定出使得自己用电支出最小的用电计划,最终得到所有用户的能源消费计划。在整体的能源消费计划下,达到系统运行的峰均比和发电成本最小。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证明了该负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下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为客户侧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在此环境下研究了客户侧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确保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的友好交互。首先,阐述客户侧储能系统架构;然后,建立客户侧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控制策略模型,包括基于信息系统需求响应的控制策略、基于标准模块化的需求响应预案的控制策略和计及不同场景下的储能调控的控制策略;最后,进行案例分析,进而进行成效分析。可以发现利用先进的通信控制技术对多个离散的、规模较小的客户侧储能系统进行集群控制,调控其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扩展了客户侧储能电站的应用场景,可显著提高客户侧储能系统的收益,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相似文献   

16.
电力供需失衡首先表现在电力供应紧张,需求得不到满足,其已成为制约部分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而需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温州电网为个案,围绕温州地区电力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手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机制、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体系等内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严肃性,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火电建设项目已执行一票否决制,研究、熟悉国家环境法律法的要义,在火电厂选址和确定环境保护对策上至关重要,本文较系统地解读火电建设项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供火电建设项目选址和开展前期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安徽电网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通过技术手段、财政手段、诱导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 ,可有效提高用电效率和系统运行经济性。根据近几年安徽电网运行状况 ,提供了一组典型数据 ,分析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安徽电网的应用前景 ,同时对实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俊  王飞跃  林洁瑜 《中国电力》2018,51(10):26-31
中国能源发展转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高,使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并带来一系列挑战。基于能源5.0的思想设计了融合人因的电力系统全管控理念,结合电力生产、传输和供应3个环节的特点,运用平行感知与虚拟人工系统技术来实现发电环节的智能协调,运用语音识别和语义解析技术实现对输电环节的自动调配和辅助决策,运用社会能源和平行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配电环节的优化与交互。通过对于上述几个环节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人机交互、自学习,实现对电网日常操作和故障处理的辅助决策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严肃性,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的火电建设项目已执行一票否决制,研究、熟悉国家环境法律法的要义,在火电厂选址和确定环境保护对策上至关重要,本文较系统地解读火电建设项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供火电建设项目选址和开展前期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