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质而又具有肿瘤某些征象的骨瘤样病变,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我科自2000年1月至今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EG)6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分析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出院后随访1~2年,均预后好,未见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彻底清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性 ,4 8岁。因发现前额部隆起 2年入院。检查 :前额部隆起 ,无压痛 ,触及约 3cm× 4cm大小 ,质硬 ,边界不清。X线头颅正侧位片 :头颅额部见多发性有规则透亮区 ,无硬化边缘 ,无骨膜反应 ,病灶边缘清楚锐利 ,呈穿凿状。头颅CT扫描 :额部软组织影增厚 ,额骨呈穿凿状大小不等的骨质缺损 ,脑质密度未见异常 ,脑室系统、脑沟、脑裂脑池大小形态正常 ,中线结构居中。诊断 :嗜酸性肉芽肿。全麻 ,取冠状切口 ,皮瓣翻向额部 ,见额骨外板上多处 (0 5cm×0 5cm~ 2cm× 2cm)虫蛀样改变并被鱼肉样组织填充 ,刮除送病理检查示 :…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5岁。主因右颞顶枕部颅骨进行性凹陷3年人院。查体:右颞顶枕部有一约10cm×10cm凹陷,边界尚清,无皮下硬结,无红肿及压痛,局部颅骨缺损下陷约0.8c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8%,血沉50mm/h。头颅X线片:右侧颞顶枕骨部位显示大片低密度骨质破坏缺损区,直径约10cm×10cm,无硬化边缘,无骨膜反应,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状(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网顾性分析15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15例患者经术后病检均得以确诊,手术办法包括病变刮除和病变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无复发。结论正确认识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可以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变,术后应用吲哚美辛辅助治疗。结果 15例均手术切除病变颅骨,咬除病变组织直到正常骨缘,侵蚀到硬脑膜者则剪去病变脑膜,术后辅以吲哚美辛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吲哚美辛辅助治疗能加速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痊愈进程,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7.
1对象与方法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2~24岁,平均为8.7岁。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发生部位:额部4例,顶部3例,颞部1例,顶部多发病变1例,颞顶部合并下颌骨多发病变1例。病变直径<3 cm 7例,3~5 cm 3例。查体:头颅局部均可扪及皮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因头痛、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鼻腔流血10d入院。查体: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鼻腔内有血痂CT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MRI见前颅底、蝶窦、筛窦略长T1、略长T2占位性病变,左眶内侧壁、颅底骨质破坏。嗜酸性粒细胞5%,血沉稍有增快。诊断:前颅底内外沟通瘤,考虑为嗅神经母细胞瘤或嗜酸性肉芽肿的可能性较大。手术取前方颅底入路,硬膜外牵起额叶,可见颅底灰黄色肿瘤。硬膜切一小口,见肿瘤未突破硬膜,严密缝合硬膜。切除颅底肿瘤,肿瘤质地较脆,血运中等。沿肿瘤生长方向将左眶…  相似文献   

9.
脑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16岁。 1999年 10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潮红发作 ,每次历时约 30分钟到 2小时 ,1至 2月发作一次。发作时面色潮红 ,全身散在红斑、风团、以面部、躯干为多 ,皮损压之褪色 ,突发骇消 ,不留痕迹 ,可自行缓解。 2 0 0 0年 7月底出现呕吐 ,并有短时意识丧失发作。行头颅CT检查示 :左颞顶圆形略高密度影 ,4cm× 4cm× 5cm大 ,强化扫描时病变明显增强 ,边界清楚 ,同侧脑室受压。胸部正位片、骨盆正位片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 :中性 39% ,淋巴 4 1% ,嗜酸性 10 % ,单核 10 %。 8月 10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 :左颞顶圆…  相似文献   

10.
CT三维重建图像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像资料。结果嗜酸性肉芽肿多发2例,单发3例,共9个病灶;其中额骨病灶4个,颞骨3个,顶骨2个。CT主要表现:病变密度不均匀,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颅板,病灶内残留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周围软组织改变,硬脑膜受侵情况显示清晰。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病变大小、边缘范围、病灶内有无死骨及边缘骨质的受损程度。结论CT平扫与三维重建图像结合,能提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6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2.6岁;3例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1例TIA、1例颅内病变性质待查、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除神经系统外,易受累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4例)、皮肤(3例)、消化道系统和肾脏(2例)、心血管系统(1例)。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均增高,鼻窦CT均提示鼻窦炎,2例病理提示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病理提示血管炎细胞浸润或纤维素样坏死。3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中2例失访,3例病情缓解,1例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加量后病情稳定。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多见,易造成误诊、漏诊,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哮喘、鼻窦炎等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2.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致脊髓压迫症临床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2011年11月21日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5月,加重2w"入院。现病史:患者于5月前出现右下肢无力,缓慢加重。1月前又出现左下肢无力,幷感胸背部隐痛。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80至 2 0 0 0年 ,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1 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5例。年龄 8~4 5岁 ,平均 2 0 5岁。病程 :3个月至 5年 2个月 ,平均 7个月。1 8岁以下 6例 ,1 8岁以上 5例。颅骨单发病灶 7例 ,多发 (2个或 2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属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一种发病形式.我科2009 年2 月收治巨大、复发性、颅内外哑铃形嗜酸性肉芽肿合并出血1 例.  相似文献   

16.
对923例住院患者在用抗精神病治疗中嗜酸性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嗜酸性细菌增高率为8.9%,以氯氮平及氯丙嗪引起者最为多见。多于用药后第3-5周发生,于周内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指出嗜酸性细菌增高应视为抗精神病工的一个常见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2个月。因出生后发现左枕部渐增大包块2个月入院。患儿母亲诉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左枕部有一直径约为5cm的包块,色红、中央有溃烂、渗出,高出皮肤约0.5cm,触之质硬,患儿无哭闹等反应。当地医院就诊用紫  相似文献   

18.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8例,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无病灶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左额顶部包块2年入院。入院前1年半有过头部外伤史,2年前无明显原因的左额顶部出现核桃大小的包块,质硬,轻度疼痛,无恶心、呕吐。查体:左额顶部明显隆起,有6cm×5cm×3cm骨隆起、质硬,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头颅CT:考虑左额骨良性肿瘤病变:左额骨嗜酸性肉芽肿。MRI:颅骨肿瘤。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肉眼所见一颅骨组织2块,大者近圆形,直径7~8cm,骨板厚1~1.2cm,中央见一直径5cm骨性突出肿物,表面光滑,点片状暗红色,高出骨表面3.5~4cm,颅骨内板中央凿开直径1.5cm口,见骨内肿物4cm×4.…  相似文献   

20.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又称朗罕细胞组织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性多发,临床上较为少见.SEG好发于额骨,其次为顶骨和枕骨[1].本文收集1995-2007年收治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