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17-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以及V im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14例(66.7%),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23.8%),混合细胞型2例(9.5%)。其中良性10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CD117阳性表达率85.7%(18/21)、CD34阳性率71.4%(15/2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壁肌间丛自搏细胞的间叶实体肿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 [1 ] ,由于其缺乏特征性临床征象,极易被误诊。我院自2 0 0 0~2 0 0 3年有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现将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收集胃肠道间质瘤(GIST)48例,探讨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观察48例GIST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原始造血细胞(CD34)、内皮细胞(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总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增殖细胞抗原(PCNA)10种单克隆抗体,对每例肿瘤组织进行DAKO(EnVisionTM Syatems)方法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作术后随访。结果:细胞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排列方式多样化。免疫组化显示:CD34在平滑肌分化型、神经分化型、双向分化型、未分化型中阳性率分别为75.0%,66.6%、70.5%和100%。PCNA阳性率与细胞密度、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及肿瘤出血坏死有显著相关性。随访13例现均存活,仅1例复发。结论:GIST为动态未定的肿瘤,应视为潜在恶性、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的肿瘤。CD34是诊断GIST的主要标志物,PCNA阳性率可作为判断GIST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IST多发于胃,发病中位年龄56.3岁,临床常见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器械检查病变检出率最高为CT和胃肠血管造影。光镜下病理形态相似,为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胃肠两部位: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CD34、Vimentin阳性率各自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平滑肌细胞分化型、神经源性分化型、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型的型别构成比较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肿瘤的各个免疫组化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随访26例1~4年,术后复发3例,死亡1例。结论:GIST据临床症状和器械检查无法确诊,确诊需病理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和(或)电镜形态相结合。免疫组化表型特征不能判断肿瘤良恶性。肿瘤核分裂数多少、有否转移是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许海莺  陈宏颖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1012-1014
目的探讨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我院21例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GIST患者,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5.2岁。发生部位以胃(13例,61.9%)、小肠(4例,19%)为主。首诊症状以腹痛、腹胀、腹部肿块和消化道出血为主,均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良性7例,恶性12例,潜在恶性2例。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17例(80.9%),CD34阳性14例(66.7%)。结论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与肿瘤大小及部位相关。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重要标记CD117和CD34阳性是GIST诊断关键。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苑野  谷野  韩喜春 《吉林医学》2011,32(13):2637-2638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小肠、直肠、其他部位分别为55.0%、22.5%、12.5%、10%。常见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下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下腹包块、呕血、黑便。36例获得完全切除(完全切除率90.0%),2例行姑息切除,2例未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CD117阳性率为92.5%,CD34阳性率为82.5%。结论:胃肠间质瘤患者无性别差异,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术式的选择应结合术中所见肿瘤的侵袭倾向、位置及大小和术中快速病理结果而决定,主要以肿瘤切除术为主;G IST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具有明显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情况,并应用4种抗体(C-Kit、CD34、SMA、S-100)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完整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率为73.9%,C-Kit阳性表达率91%,CD34阳性表达率85%,患者均未辅以化疗,18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56%。结论 C-Kit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最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中的正确判断对指导术式选择也至关重要。对无法手术切除和(或)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建议应用格列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肿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研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肿瘤位于粘膜下18例,位于浆膜下10例,位于肌壁间2例.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或两者混合存在.按肿瘤危险程度分级:极低度和低度危险性14例,中度危险性9例,高度危险性7例.免疫组化表达:CD117和DOG-1多为弥漫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0%、93.33%,CD34阳性表达稍弱,达63.33%.SMA、Desmin、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从1%到30%不等.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联合检测CD117、DOG-1等一组抗体,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对其进行准确的危险程度分级,可以帮助判断预后,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病例资料并应用CD117、CD34、SMA和S-10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20例GIsT中男女发病例数相等,平均年龄59岁。肿瘤常见于胃,多呈结节状,大小不等,瘤体边界清楚,部分切面可见出血、坏死、囊性变。组织学类型为梭形细胞型。免疫组化示CD117阳性占95%、CD34阳性80%,SMA、S-100均为局灶状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0%和15%。20例GIST极低度风险3例、低度风险7例、中度风险2例、高度风险8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胃发病率最高,CD117、CD34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GIsT可以向肌源性分化或向神经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27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小肠及胃最为常见,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复发10例,死亡3例.结论 肿瘤的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正确地诊断及合理地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56例病理免疫组化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39-2040
胃肠道间质瘤是指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肿瘤。鉴于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常被误诊为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抗体是CD117和CD34。  相似文献   

14.
刘晓芸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27-2528
目的:观察54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标准、良恶性指标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探讨理想的诊断GIST的免疫组化标记组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肿瘤中CD117、CD34、SMA、S-100、VEGF等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54例GIST中,CD117、CD34、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96%、88%、77%。2.CD117、CD34表达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VEGF在不同大小的肿块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肿瘤直径〈5的肿块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的肿块。结论:免疫组化在GIST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邱梅  孙林  胥蓉  李霞 《吉林医学》2012,33(6):1244-124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GIS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本组GIST最常发生于小肠占55.4%(36/65),其次为胃占27.7%(18/65),直肠占10.8%(7/65),结肠占6.2%(4/65)。肿瘤体积大小不一,最大者24.0 cm×15.0 cm×20.0 cm,最小者0.6 cm×0.7 cm×0.4 cm。梭形细胞51例,上皮样细胞11例,混合细胞(兼有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特征)3例。CD117阳性64例,CD34阳性57例,Vimetin阳性12例,SMA小灶阳性11例,Desmin和S-100均阴性。良性18例,交界性31例,恶性16例。结论:GIST发生部位多,形态学复杂,免疫组化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CD117和CD34。但在GIST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部位:胃16例(76%),小肠2例(9%),结直肠3例(14%).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2%)和腹部肿块(47%).21例均行手术切除.全组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6~45个月,随访率为100%.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存活3年以上者10例.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的结合.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对其诊断、良恶性的判定和治疗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9月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3例胃肠间质瘤病例,肿瘤直径〉10cm 2例均为恶性,5—10cm 5例(恶性4例,潜在恶性1例,),〈5cm 6例(潜在恶性2例,良性4例),核分裂≤5/50HPF 4例,〉5/50HPF 9例。结果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12例(92.3%),CD34阳性10例(76.9%),SMA阳性7例(53.8%),S-100阳性6例(46.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结果,良恶性的判断同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密切相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8.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肿瘤的70%,主要发生在40~70岁的中老年患者。其在内镜下的表现一般为黏膜下隆起,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异位胰腺等难鉴别,因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胃肠道间质瘤可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手术、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文章对近年来有关GIST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佟敏  刘斌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5):225-22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60例胃肠道间叶来源的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共4种抗体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60例中59例(98%)CD117阳性,48例(80%)CD34阳性,6例(10%)SMA阳性,4例(6%)S-100阳性。其中良性组CD117 15例(15/15)均阳性,交界性组CD117 10例(10/11)阳性。恶性组34例(34/34)CD117阳性。对照组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CD117均阴性。结论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