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锦超 《机械制造》2000,38(9):37-38
采用管子、管板来隔离介质的任何热交换设备,其管子、管板连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热交换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胀接是管子、管板联接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管子、管板的胀接一般采用机械胀管的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橡胶胀管、液压胀管和爆炸胀管等新工艺,使热交换器的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对管子管板进行胀接,其原理都是通过在管子内壁施加作用力来增大管子内径,使管子变形压向管孔并产生塑性变形,同时,管孔产生弹性变形 (或微量的塑性变形 )。在胀管结束卸去管内作用力后,由于管板的回弹,在管…  相似文献   

2.
某新型换热器管子管板的连接形式为液压+机械重叠胀接,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该种结构胀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密封性、管子变形等性能特点,并分析了该种胀接形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橡胶胀管是把橡胶胀管器放入管内胀管部位,利用橡胶弹性体受轴向压缩时在经向产生了向外鼓胀的力来胀管的。橡胶胀管是由3种不同几何形状的橡胶元件所组成:有凹型密封圈、凸型密封圈及中间胀体。橡胶胀管工艺为金属管子管板接头方法之一,采用此法能够改善胀管质量,使管子内壁无冷作、硬化和机械损伤,减少了残余应力,较原来采用机械胀管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换热器管板孔开槽的液压胀接接头进行分析,研究了管子和管板材料都具有非线性应变硬化性质时,胀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和管子—管板之间接触压力与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随胀接压力大小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换热器机械胀接法对换热管内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霈 《压力容器》1997,(5):68-71
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是最容易失效的部位之一。换热管的胀接方法有多种,虽然目前已经有液压胀接和爆炸胀接等新工艺方法,机械胀接法仍是很多厂家最主要的手段。本文引用金属压力光加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机械胀接对换热管内壁的影响。1机械胀接的特点及其对换热管的影响换热管的胀接,其实质是利用胀管器的胀珠(即滚子)对换热器的内表面反复碾压,使其直径增大,产生塑变从而达到与管板孔相贴紧的目的。在整个胀接过程中,换热管的整体塑变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由于内径变大使换热管产生周向变形,二是由于胀管时轴向…  相似文献   

6.
《压力容器》2019,(10):67-70
胀接是管壳类换热器管子管板连接的主要形式,机械胀接以胀接效率高、接头连接强度大、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但是对于大直径、厚壁管的胀接,因为胀接扭矩大,胀接操作过程中容易挤压管子管板焊缝,影响产品质量。通过改造机械胀管器,避免了对管子管板焊缝的损伤,并通过宏观、微观检测以及拉脱力检测,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可靠性,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邹小清 《压力容器》2010,27(9):26-30
第三代AP1000核岛主设备蒸汽发生器管子直径更小、管板厚度更厚、管子排列更密集、管子管板全长度液压胀管难度更大。采用ANSYS软件模拟蒸汽发生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管的方法,着重用瞬态分析方法研究胀管压力和保压时间对接触压应力的影响,从而确定使接触压应力最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列管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胀接联接结构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如管子与管板的硬度差及管端退火、管板孔的尺寸、管桥距与胀管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原标准中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9.
新型胀管器     
传统的胀管器工艺是采用焊接或胀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但这种工艺耗能多,劳动强度高,对管子和管板采用不同的材质,其相结合处工艺复杂。由扬子石化公司研制,江苏省泰兴县黄桥特种胀管器厂生产的YZ型胀管器(专利号90208541·X)属于双轴承后退式轻型机械胀管工具,经过对  相似文献   

10.
摩擦对橡胶胀管的影响及减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橡胶胀管机是一种新型的胀管机械 ,它以液压为动力 ,以橡胶为胀管介质 ,通过挤压置于换热管内橡胶弹性体 ,完成换热器、锅炉等的胀管作业 ,其胀头结构如图 1所示[1] 。图 1 胀头结构图胀头的芯轴上套装一个橡胶弹性体 ,两端依次为密封圈和挡圈 ,工作时将胀头伸入欲胀接的管端内 ,胀接时液压活塞抽动芯轴 ,使得橡胶弹性体轴向受压 ,径向发生膨胀 ,迫使管子端部与管板发生弹塑性变形而胀合 ,液压活塞动力撤除后 ,橡胶弹性体立即恢复原状 ,管子与管板仍留有残余接触压力 ,管端与管板结合在一起 ,完成胀接。胀接过程中 ,橡胶弹性体在轴…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制造中满足胀管率的机械胀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施建平 《压力容器》2001,18(3):7-12
1 引言管子管板的连接尤其是以胀接连接的失效泄漏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对换热器的胀接质量研究仍较少 ,尚未能有效地对其精确控制。胀接质量主要用密封强度和拉脱强度衡量 ,影响两者的因素基本一致。胀接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管子管板的材料、尺寸及其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径向间隙和表面清洁程度、管子管板的硬度差 (一般以管板的硬度大于管子HB2 0~ 30以上为宜 )、管孔的开槽情况、表面粗糙度、胀接方法及其设备、操作顺序、胀管率等。在设计因素等确定时 ,尤以胀管率为主。为提高胀接质量 ,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12.
胀管器广泛用于锅炉、换热器等设备的制造业中,其功用是联接管子与管板。目前国内常使用的胀管器(如图1所示)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胀管操作过程中,胀管器的胀栓对管子内壁产生一个很大的轴向滚动摩擦力,此力不利于管子在管板孔内的定位及胀管率的控制,从而  相似文献   

13.
于洪杰  徐鸿  钱才富 《压力容器》2001,18(4):33-34,58
在管板孔开槽的液压胀接接头中,开槽的几何尺寸,包括槽的宽度、深度及位置,对管子一管板孔界面上残余接触压力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因而对接头的紧密性和拉脱强度等重要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管子和管板材料都具有非线性应变硬化性质时,槽的宽度,深度以及位置对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并将开槽胀接与光孔胀接接头密封环上的残余接触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胀管器     
由江苏省泰兴县黄桥特种胀管器厂生产的Y型胀管器(专利号9020854·x)是一种新型双轴承后退式轻型机械胀管工具。经过对一系列管子和管板其结合处的试验,证明只胀不焊后的接头密封性能好,有足够的胀接强度,并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和胀接两种,而胀接又有机械胀接、爆炸胀接、液压胀接和橡胶胀接等几种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仍是比较简便的机械胀接法。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对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光靠胀接或光焊接的接头已不能适应高温、  相似文献   

16.
某立式U形管换热器管子管板采用分段式机械胀接。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单段机械胀接及两段机械胀接接头的拉脱强度、间隙密封性能、胀管率、换热管表面质量等特性以及与胀接位置的关系,并分析了该种胀接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国营五二四厂对管与管板内孔焊的研究、生产已有二十几年,该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换热器类设备的制造中。换热器类管与管板的焊接,通常采用端面焊,即将管子插入管板孔内,在管板的外侧将管子与管板焊接在一起(图1、2)。该结构型式简单易行,但也有其致命的不足,如管子与管板间的间隙内沉淀积垢后会产生间隙腐蚀,胀管产生的残余应力会引起应力腐蚀。而管与管板内孔焊,则消除了间隙腐蚀,减少了应力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谓内孔焊,是将管子置于管板的内侧,管子与管板形成内孔对接焊缝(通常采用的接头型式,(见图3)或内孔…  相似文献   

18.
刘宏丽  朱军 《工具技术》1994,28(6):14-15
<正>现今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其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普遍采用胀接或胀焊连接的形式。为了提高管子与管板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管板孔通常采用开槽的形式,一般开双槽,薄管板(厚度小于25mm)为单槽,个别有3槽,根据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中的规定,Ⅱ级换热器的管板孔径和槽距见附表和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列管式换热器的强度——液压胀管接头的拉脱紧固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前言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是通过胀管使管子与管板连接起来,其胀管法,过去广泛使用的是滚子胀管法。但是由于滚子的压延效果,滚子胀管法使管内壁粗糙,管子产生的残余应力高,所以,容易造成胀管部的材料强度、耐腐蚀性降低等问题。为此,最近为代替滚子胀管法,开发了用液压,橡胶等方式来给予管子内壁受到均匀内压的液压胀管法、橡胶胀管法,这些方法有很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AP1000型管子-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ANSYS软件的面-面接触单元,研究管子-管板材料、管子-管板尺寸、管孔排列方式、胀管压力、保压时间等因素与残余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管子-管板胀接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应用AP1000型管子进行胀管实验,证明了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