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质体抗癌剂,可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使药物特异性地集中作用于肿瘤组织而提高治疗指数和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性。综述了普通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磁靶向脂质体、抗体脂质体、受体脂质体等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脂质体可以增强携带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从而增强 药物的抗肿瘤能力,对国内外各类新型脂质体的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朱晓亮  曾抗 《广东医学》2003,24(11):1259-1260
20世纪 60年代初 ,Banham发现并制备了脂质体 ,70年代 ,人们将其作为药物的载体并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 ,因其具有制备简单、无毒、无免疫原性、易实现药物的靶向性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将脂质体靶向性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进展综述如下。1 被动靶向  被动靶向指将未经任何修饰的脂质体包裹药物注入体内 ,因为脂质体具有聚集于某些组织的趋势。比如将未修饰的脂质体经静脉注射 ,其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RES)所摄取 ,集中在肝、脾、肺、淋巴结、骨髓 ,因此我们可令脂质体携带巨噬细胞激活因子 ,集中于RES后激活巨噬细胞清除肿瘤 …  相似文献   

4.
磁性脂质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5年,英国Banghan等将磷脂悬浮于水中首次制得了脂质体。1970年后,Rahman等人首次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至此,脂质体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满足了治疗上的许多要求,药物由脂质体携带后,能改变其体内的药动学行为,降低毒副作用和提高疗效。但因稳定性不够,产品包封率较低和靶向性分布欠佳等不足,应用程度受到限制。而磁性靶向给药系统由药物和适当的磁性材料及必要辅料配制而成,在足够的体外磁场引导下,随血流运行,  相似文献   

5.
"导弹药物"也叫生物导弹,是科学家研制的拯救患者生命的药物.在研究中,科技人员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物质名叫脂质体,这种物质主要由磷脂组成,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科学家利用脂质体的这种被动的靶向特性,将毒副作用大、在血液中稳定性差、降解快的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在病灶部位堆积释放,达到定向给药,这就是被喻为第四代靶向给药的"生物导弹",人称脂质体技术.  相似文献   

6.
翁春岚  娄世峰 《医学综述》2007,13(19):1483-1485
随着生物技术、抗体技术、物理技术等学科的发展,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质体包封药物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提高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脂质体的特点、靶向性及脂质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导向给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受体配基参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组织器官靶向性。本工作应用靶向脂质体——BNP脂质体包裹酶抑制剂,烯丙洛尔脂质体包裹GSH,RGDS脂质体包裹UK,在动物疾病模型上进一步论证靶向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BNP脂质体包裹酶抑制剂明显减轻动物高血压,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烯丙洛尔脂质体包裹GSH治疗实验性心肌缺血坏死,可以提高GSH疗效,降低GSH用量。RGDS脂质体包裹UK,其UK量仅为单纯大剂量UK的1/10,而溶栓效应相似(P>0.05)。以上结果提示靶向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可以提高心脑血管药物的靶向性,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疗效。这为临床靶向用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 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 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甘草酸脂质体,评价其在小鼠肝脏中的靶向性。方法 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甘草酸脂质体,于小鼠尾静脉给药,RP-HPLC法测定肝脏和血液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以甘草酸注射剂为对照,通过相对摄取率(re)、靶向效率(te )和峰浓度比(Ce )3个参数来评价脂质体的肝靶向效率。 结果 甘草酸脂质体肝脏相对摄取率re=1.4;甘草酸脂质体肝靶向效率te =0.092;甘草酸注射液te =0.059,肝脏中Ce=1.59,血液中Ce=0.99。结论:与甘草酸注射剂相比,甘草酸脂质体有明显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合成了一种含氧乙基的半乳糖衍生物Galβ1-(CH2-CH2-O)3-C14H29做为强化靶向材料,使其与卵磷脂(EYL)制得的斑蟊素脂质体相融合,测定其一系列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此种强化靶向材料的加入并不影响脂质体的常规理化性质。小鼠尾静脉注射3.5h后,强化斑蟊素脂质体是普通斑蟊素脂质体在肝内浓度的3.6倍(P<0.05),滞留时间亦显著延长。因为半乳糖可识别的动物凝聚素存在于肝内,所以此种半乳糖衍生物修饰的脂质体可充当治疗肝病药物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1.
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对脂质体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稳定性及药物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对脂质体这两方面性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大豆甾醇能显著提高脂质体膜稳定性,其膜稳定作用大于胆固醇,大豆甾醇脂质体可作为口服药物载体,提高药物吸收.而大豆甾醇葡萄糖苷能明显提高脂质体肝细胞靶向性,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活性,同时大豆甾醇葡萄糖苷脂质体可作为鼻粘膜给药载体,提高药物鼻粘膜吸收.由于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为纯天然产物,安全、来源丰富和价格便宜,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脂质体导向给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心脑血管药物的靶向性,本工作应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将具有脑组织趋向性的甘露糖,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配基RGDS肽和β受体配基烯丙洛尔参入脂质体膜中,制备成靶向脂质体,在动物模型上观察靶向脂质体在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甘露糖脂质体携载的CGRP比单纯注射的CGRP在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0.01)。RGDS脂质体在血栓部位的分布比非RGDS脂质体的分布增加17.5倍,肝脏组织摄取量减少7倍。烯丙洛尔脂质体主要分布于β受体丰富的组织器官心脏和肺脏。结果提示应用受体配基作为归巢装置参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组织器官靶向性。  相似文献   

13.
磁性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ou PH  Yao LQ  Qin XY  Shen XZ  Liu YS  Lu WY  Yao 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73-2076
目的 观察磁性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效果。方法 应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磁性阿霉素脂质体,考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结构;进行体内靶向定位实验;在大肠癌肿瘤组织内植入磁铁,尾静脉给药,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测定其对裸鼠大肠癌的瘤重抑制率和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平均粒径230nm,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脂质体中。应用磁性脂质体加磁场的方式给药显著提高靶部位化疗药物浓度。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阿霉素脂质体显著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结论 作为化疗药物的新型载体,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磁靶向定位作用和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超  郭伟英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6):490-491,495,I0001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草次酸硬脂醇酯-3-O-半乳糖苷,Gal—GAOSt)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Gal—GAOStNC—LP)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后,经小鼠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检测去甲斑蝥素在小鼠肝肾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与去甲斑蝥素水溶液组进行比较,并以靶向指数TI=(AUC)NC—SOL/(AUC)Gd—GAOStNC-LP来判断Gal—GAOStNC—LP对主要器官的靶向性。结果Gal—GAOStNC—LP组在肝脏中组织浓度明显高于NC—SOL组,肝的靶向指数大于1,而肾的靶向指数小于1。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修饰去甲斑蝥素脂质体具有肝靶向性,能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药动学规律和靶向性.方法 采用反相蒸发超声法制备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替加氟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具有强磁性和超顺磁性.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的肝内8 h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游离药物组的17.45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肾器官中比游离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半衰期比替加氟游离药物组明显延长.结论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显著增加药物在肝脏的分布,降低了药物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对裸鼠移植性人胃癌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对裸鼠移植性人胃癌的疗效。方法:以荷人胃癌的裸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同时在肿瘤部位放置恒定磁场对肿瘤进行磁导向化疗。结果: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靶向组对人胃癌的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体积和瘤重抑瘤率分别为71.27%和70.02%,显著高于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非靶向组(56.75%、50.10%)和游离阿霉素(33.48%、30.95%)组,而且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磁性阿霉素隐形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具有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再进一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并用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高速离心法分别测定脂质体的形状、粒径、电位、包封率,MTT法考察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证实,成功合成了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制备的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在透射电镜视野中粒径大小均一,约160 nm,Zeta电位约4.0 mV,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叶酸修饰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46μg/mL,普通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76μg/mL.结论 成功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靶向材料并构建了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可靶向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家兔体内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静注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用微波电疗仪对肝脏局部加热至(42±0.1)℃,测定血中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其体内动力学特点。结果: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肝脏局部加热后,促进了药物在肝脏局部的释放,改变了其动力学特性,提高了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靶向性。结论:替加氟温度敏感性脂质体配合肝脏局部加热可提高其靶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技 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 性的抑制作用;比较交联物、普通脂质体分别包裹的 α-干扰素及游离 α-干扰素在 2.2.15细胞中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 应。结果交联物在肝脏的聚集量是脾脏的2倍以上,是其他脏器的4-9倍;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后交联物的肝脏聚 集性减弱,与脾脏聚集量无显著差异;交联物包裹干扰素后抗乙肝病毒效应较普通脂质体包裹的干扰素及游离干扰素 显著提高,相当于普通脂质体干扰素1/4剂量、游离干扰素1/8剂量的抗病毒效应。结论文联物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 体实现肝脏聚集性,可望成为理想的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的乳糖化修饰及其肝脏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性的抑制作用;比较交联物、普通脂质体分别包裹的α-干扰素及游离α-干扰素在2.2.15细胞中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结果 交联物在肝脏的聚集量是脾脏的2倍以上,是其他脏器的4-9倍;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后交联物的肝脏聚集性减弱,与脾脏聚集量无显著差异;交联物包裹干扰素后抗乙肝病毒效应较普通脂质体包裹的干扰素及游离干扰素显著提高,相当于普通脂质体干扰素1/4剂量、游离干扰素1/8剂量的抗病毒效应。结论 交联物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实现肝脏聚集体,可望成为理想的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