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多抗霉素水剂防治苹果落叶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多抗霉素水剂为试药,对苹果落叶斑点病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防效好于1000倍、1200倍,达到93%以上。是防治苹果落叶班点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4):108-112
为明确河南省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省6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最高,EC50平均值是(1.0551±0.7765)mg/L;甲基硫菌灵次之,EC50平均值是(2.7031±0.9366)mg/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平均值是(19.5117±11.8225)mg/L。对EC50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相互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221-5228
VQ家族是一类植物转录调控辅助因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防御反应。本研究根据水杨酸(SA)、茉莉酸(JA)以及已报道的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处理下苹果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采用Array、RT-qPCR和RNA-Seq检测和分析苹果品种‘Gala’的20个MdVQs基因的表达模式。Array结果表明,MdVQs基因在苹果各组织部位中都有高表达;RT-qPCR结果表明,多数MdVQs基因在早期响应激素信号,其中14个MdVQs基因受两种激素共同响应,MdVQ19只响应SA诱导表达,MdVQ5、MdVQ12、MdVQ16、MdVQ35、MdVQ47只响应JA且Md VQ47表达显著受抑制;RNA-Seq结果表明,MdVQs基因除在后期个别时间段下调表达外,其余时间段均上调表达,其中MdVQ21、MdVQ27、MdVQ42上调表达显著。MdVQs基因家族可能在响应SA、JA信号途径以及生物胁迫中存在潜在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MdVQs基因在苹果防卫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5.
1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16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氟虫睛,达96.6%,最差的是啶虫脒,仅24.9%。16个杀虫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氟虫腈、吡虫啉、噻嗪酮及辛硫磷4种;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仲丁威、毒死蜱和异丙威3种;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5种,防治效果在60%~70%的及防治效果<60%的各有2种。因此,目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杀虫剂仍然是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EC和异丙威,以及氟虫腈、毒死蜱及辛硫磷。  相似文献   

6.
贾玲 《种子科技》2023,(17):11-14
受气候复杂多变的影响,小麦生长期间干旱胁迫成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非常必要。目前,已鉴定出一部分与小麦抗旱性相关并可以提高产量的基因,但与水稻、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对抗旱转基因小麦的开发研究较少。文章重点关注小麦耐旱性的评价标准以及转基因小麦品种在提高抗旱性方面的进展,讨论了当前在转基因小麦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小麦抗旱性基因工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源脱水应答转录因子CBF4基因转化玉米的获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PCR方法克隆了拟南芥脱水应答转录因子CBF4基因,以逆境诱导表达基因rd29A的启动子为驱动,构建了逆境诱导表达载体pBAC146。用基因枪转化法转化玉米优良自交系的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分化和植株再生过程,共获得36棵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检测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部分转基因玉米株系的基因组中。人工干旱处理下,抗旱生理指标测定显示,一个转基因株系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对照提高一倍,间接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旱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一、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各产区均有发生,是引起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和果实。开始发病时,多于树冠下部和内膛的叶片上产生直径0.2~0.5毫米的黑褐色小疱疹,后扩展为同心轮纹型、针芒型和混合型3种不同类型的病斑,边缘不整齐,病健界限不明显,病斑表面有黑褐色纹线和蝇粪状黑点,病部周围及叶背仍保持绿色,后期病叶变黄脱落。叶柄染病,产生黑褐色长圆形病斑,导致叶片枯死。果实发病,表面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3种药剂,采用病斑刮除涂抹法进行梨树腐烂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溶液+50倍康凯2号辅剂防治梨树腐烂病,伤口平均愈合宽度为16.2mm。平均治愈率达95.4%,复发率低,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23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23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20d后,对稻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达90%以上的品种有: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和氟虫睛;防治效果达80%~90%有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喹硫磷、敌百虫,以及杀虫单、氟铃脲、仲丁威。可以认为,只要施药及时,目前大多数杀虫剂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苹果斑点落叶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研究得出,病原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强毒菌系是苹果斑点落叶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各果园病原菌强毒菌系发生率和致病性有差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1.5%多抗霉素和10%宝丽安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多抗霉素和宝丽安加入1%硼酸可以显著提高药效,并且硼酸本身对菌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提出“重点保护春梢叶片,兼顾秋梢叶片”的防病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影响棉花轮纹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对棉花轮纹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营养条件、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SDAY培养液中萌发速度快,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原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黑暗处理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分生孢子萌发率越高,在水滴中萌发最好;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研磨液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宁4-14、垦62的叶片研磨液更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海棠苗和富士苹果幼树上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世高、宝丽安、全福和高扑对苹果褐斑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显著;凯润、百泰和多菌灵对苹果褐斑病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施药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在病斑显症前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生,且用药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种药剂在病菌侵染后第3d施用,平均防效达96%,第5d施用,平均防效达77%;4种药剂在病斑显症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和产孢;在病斑产孢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孢。据此结果,田间治疗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施药时期为病原菌侵染后的1周之内。  相似文献   

14.
Optimization of an Inoculation Method for Cotton Alternaria Leaf Spo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bjective] Cotton Alternaria leaf spot disease causes serious damage during cotton produ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optimization of an inoculation method for cotton Alternaria leaf spot. [Method] An Alternaria alternata spore suspension was used as the inoculum. Three inoculation methods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smearing with spores plus retaining moisture using a sealed plastic bag; smearing with spores plus retaining moisture by intermittently spraying with water; and spraying spores plus retaining moisture by intermittently spraying with water. [Result] Inoculated cotton leaves were most readily infected by smearing with spores plus intermittently spraying with water. This inoculation method was effective for distinguishing resistant cotton cultivars from susceptible ones, but often caused nonuniform disease lesions on cotton leaves; thus,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d leaves was random and somewhat nonuniform. Spraying spores plus retaining moisture by intermittently spraying with water led to a relatively longe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slower disease progression;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d leaves was relatively consistent and uniform, thus providing repeatable inoculati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inoculation methods. [Conclusion] Spraying spores plus retaining moisture by intermittently spraying with water is a suitable inoculation method for studying cotton resistance to Alternaria leaf spot.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赵晖 《作物杂志》2018,34(6):154-8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2亿CFU/g宁盾一号EW、0.3%丁子香酚SL、1%蛇床子素EW、10%多抗霉素WP等6种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58%、63.27%、77.53%、58.64%、72.60%和62.37%,彼此间差异显著,但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化学农药430g/L戊唑醇SC的防治效果(85.22%);2亿CFU/g宁盾一号EW是防治绿豆叶斑病较理想的生物农药;喷施农药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找出烟草角斑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成因和发生规律,为指导地区角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年度间的气候因素来研究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间。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8月末是烟草角斑病的高发期,每年7—8月中旬最少会出现2次侵染高峰,侵染高峰时期年度间的侵染差异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在满足连续雨日3天以上或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出现持续28℃以上高温2~4天,极易导致田间角斑病出现侵染高峰。角斑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应根据该病发生流行规律、气候变化情况预测其发病流行的趋势,提前做好防病的准备。特别是出现暴风雨、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后的暴晴天气,应作为重点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18.
大葱抗感紫斑病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葱对紫斑病的抗性,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以抗病性差异很大的2个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感病前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过氧化物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不论是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发病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感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大。发病前后,抗病材料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2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大幅度提高,但抗病材料增幅大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未发病时MDA含量差异很小,发病后MDA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抗病材料脯氨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两类材料脯氨酸含量都上升,抗病材料明显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可溶性蛋白质的自然含量差异不大,发病后抗病材料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感病材料则略有增加。大葱受紫斑病侵染后,无论抗病材料还是感病材料,可溶性糖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但抗病材料下降的幅度小于感病材料。感、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自然含量高于感病材料,发病后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抗病材料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美人蕉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筛选最适常用药剂,为美人蕉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引起美人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5℃,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硝酸钠为佳,在pH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为7,光照条件和通气状况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效果最好,在推荐的使用浓度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