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筛选防治烟粉虱药剂增效配方。[方法]采用交互测定法和共毒系数法,对5种杀虫剂进行增效配方和最佳配比的筛选并测定最佳配比对5种常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啶虫脒和哒螨灵以6∶4复配对烟粉虱的共毒系数最高,达317.14,8∶2混配时共毒系数达248.94;阿维菌素与啶虫脒以4∶6和3∶7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48.53和107.05。啶虫脒和哒螨灵以6:4复配,对桃蚜、朱砂叶螨和棕榈蓟马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TC分别达235.91、210.95、264.59;对黄曲条跳甲和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也有较好的生物活性,CTC分别为177.61和188.88。[结论]啶虫脒和哒螨灵以6∶4复配为最佳配比,且对5种常见农业害虫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剂对菜青虫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的互作规律。[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菜青虫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11.20∶7.50和8.00∶12.50之间时,混配药剂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而当2种药剂之比为8.64∶11.50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47。[结论]该研究确认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两者各自的含量,为田间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锦屏  张颖  朱骋  张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68+3628-3568,3628
[目的]探索2,4-D丁酯、异丙甲草胺与扑草净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盆栽马唐、马齿苋等杂草,喷施混配制剂,筛选最佳配比.[结果]当2,4-D丁酯、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三者配比为20∶ 37∶8时增效作用最强.[结论]确认了混配的最佳比例,为田间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烟草上防治B型烟粉虱的良好药剂配方。[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吡丙醚、噻嗪酮4种药剂及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对烟粉虱的毒力及增效作用,并按最佳配比加工成乳油进行田间测试。[结果]4种药剂中,阿维菌素对烟粉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774 mg/L,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比例为2∶1时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27.52。5.4%阿维菌素·吡丙醚EC在300 g/hm2剂量下药后15 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82.41%,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单剂。[结论]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是防治烟草烟粉虱的良好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对防治小菜蛾 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 :当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位于 0 0 2 4 0∶12 0 0 0 0和 0 10 80∶1 5 0 0 0之间时 ,混配药剂表现出增效作用 ;而当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 =0 10 0 8∶2 4 0 0 0时 ,增效作用最强 ,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 ,为 188 0 0。  相似文献   

6.
混合杀虫剂对松突圆蚧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混合及单一杀虫剂分别对松突圆蚧进行林间药效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混合药剂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最佳混合药剂及其组合为40%杀扑磷乳油1∶1000+40%毒死蜱乳油1∶1000+40%氧乐果乳油1∶500混合,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龟蜡蚧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系列农药新老品种的单剂及混合使用、施药方法,施药浓度和时间等方面对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龟蜡蚧若虫孵化率达80%到泌蜡固定初期用喷雾法防治效果好。选用(1)40%杀扑磷乳油与90%石油孔剂1.0:1.3混配3000倍液,(2)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与90%石油乳剂1.0:1.0混配的1500倍液,(3)40%杀扑磷孔油3000倍液,能基本控制该虫对悬铃木的危害,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也是值得生产应用中重视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桑白蚧的形态特征及在荣成地区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筛选了3种药剂,以蚧壳净、杀扑磷、机油乳油对桑白蚧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桑白蚧均有一定的毒力,其中蚧壳净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0%以上,杀扑磷次之,机油乳油效果不明显,防效为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中主要内含物最佳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盈峰  王登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61-7762
[目的]为了确定金银花的最适浸提条件,为加工金银花饮料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花水比、温度、时间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测定水浸出物、氨基酸、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金银花中水浸出物的最适浸提条件为:花水比1∶40,温度80℃,时间20 min,水浸出物含量为45.96%;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适浸提条件为:花水比1∶40,温度80℃,时间15 min,绿原酸含量为4.09%;金银花中氨基酸的最适浸提条件为:花水比1∶30,温度70℃,时间10 min,氨基酸含量为2.02%;金银花中黄酮的最适浸提条件为:花水比1∶40,温度80℃,时间15 min,黄酮含量为0.826 2%。[结论]金银花的最适浸提条件是花水比1∶30~1∶40,温度70~80℃,时间10~15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枸杞蚜虫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5%绿农宝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对枸杞蚜虫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1.8%阿维菌素乳油与2.5%鱼藤酮乳油按有效成分1:4混配、与0.5%绿农宝乳油按有效成分1.0:0.6混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1.O:11.2混配均具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477.5、455.1、244.5mg/L;1.8%阿维菌素乳油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按有效成分1.0:1.4混配的共毒系数(cTc)为110.3mg/L,药效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该试验中4种农药混剂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张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26-14228
[目的]探索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防治牛蒡长管蚜的最佳配比及其防效。[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研究印楝素与吡虫啉混配对牛蒡长管蚜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与吡虫啉混用防治牛蒡长管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印楝素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达142.179 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2 000倍防治牛蒡长管蚜显示出高效、快速的特点,药后1 d防治效果就超过了91%,药后7 d超过94%。0.32%印楝素EC 500倍防治效果比较低,药后7 d才达到75.13%,但与吡虫啉按有效成分104∶1比例进行混配后的600、800倍液药后7 d的防治效果超过了93%。[结论] 该研究为牛蒡长管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魔芋软糖制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平  薛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51-10152
[目的]为开发利用魔芋资源研制一种保健魔芋软糖。[方法]以魔芋精粉和木糖醇为原料,比较魔芋软糖生产中的几种原料配方。进而研制出一种较理想的保健魔芋软糖。[结果]魔芋精粉、明胶和琼脂的最佳用量比例最终确定为10:30:3。未耱醇与蜂蜜的最佳用量分别为70和25g。葡萄或橙汁香精的用量为0.2g。魔芋软耱的最佳配方为:魔芋精粉5g+木糖醇70g+蜂蜜25g+琼脂1.5g+明胶15g+柠檬酸1g+香精0.2g+色素适量+水150ml。产品呈黄色,表面光滑,块形完整,凝胶强度适中,具有弹性,香气宜人,酸甜适口。产品的固形物含量为75%-80%,铅和砷含量不超过0.5ms/ks。产品的细菌总数不超过750+/g,大肠杆菌少于300个/kg,没有致病菌检出。产品保质期为半年。[结论]该生产工艺操作简便,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需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最适合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比例。[方法]采用4+X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油菜在不同N、P、K肥施用量组合下各生物学性状与施肥的关系,并对所设5个处理进行对比,寻找出最优施肥量组合。[结果]春油菜在相同时期对N、P、K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苗期养分吸收为N〉K〉P,抽薹期至盛花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结荚期对养分的吸收为K〉N〉P,成熟期对养分的吸收为N〉K〉P。因此,根据油菜的需肥规律,在苗期、抽薹期、花期和成熟期均应注重施用N肥,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加强P、K肥的配合施用。[结论]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生长的施肥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0∶0.14∶0.9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从酸枣仁中提取总生物碱的最适方法和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优化了溶剂回流法提取酸枣仁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结果]溶剂回流法提取酸枣仁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酸辅助提取,质量分数为20%乙酸的乙醇溶液(即,乙醇∶乙酸=80∶20(v/v)),以20∶1的液固比,在60℃下回流提取4.0h.[结论]该方法得到的提取物较之正交优化前酸枣仁提取物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可提高60%以上,且获得的总生物碱粗提物得率可达11%.  相似文献   

17.
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防治灰飞虱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复配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2016年扬州地区灰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扬州地区灰飞虱对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水平。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3个配比(1∶9,2∶8,3∶7)都有增效作用,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复配比为3∶7时共毒系数最大,达210.2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复配剂30%烯啶虫胺·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药后1~14 d对灰飞虱的防效都高于对照单剂30%烯啶虫胺和3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且在药后7、14 d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单剂。[结论]该复配剂可作为推荐药剂用于田间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18.
造纸黑液与马铃薯淀粉废水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造纸黑液和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在解决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方法]将不同体积比的混合废液(马铃薯淀粉废水:造纸黑液=1:1,2:1,3:1,4:1,5:1)经过常温发酵30d,通过对混合废液pH变化的研究,确定最佳混合比例及混合发酵条件,并考察处理后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马铃薯淀粉废水与造纸黑液以体积比2:1比例混合,经过常温发酵15d后可得到稳定的pH接近中性的混合废液,将其以质量比1:4的比例施入沙性土壤,可提高沙性土壤的pH值,降低干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结论]该研究对治理环境污染,废水资源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苹果黄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在白天对所试药剂的敏感性呈规律性变化, 在9∶30am和4∶30pm对各药剂均出现敏感性高峰, 为喷药的最佳时间, 而在2∶30pm敏感性最低, 应减少在此时向区域内用药; 混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以有效成分1∶9, 吡虫啉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 啶虫脒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混配对苹果黄蚜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