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最理想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结果。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组织结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内外环境,即以世界性的生产方式和民主制的国家制度为基础的外环境和主体人格建构的内环境。这主要源于市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契合性。构建中国市民社会,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我国市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完成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与政治社会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提供政治条件;推进和完善社区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互动维度下的中国市民社会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分析范畴。国家本位抑或社会本位都是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产物。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各有其限度,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市民社会建构的目标模式。此维度下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独立自主的公共舆论。  相似文献   

3.
西方是市场经济催生民主政治,我国作为东方大国则是民主政治催生市场经济。当今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蜕变为权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危险。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捷径是稳妥推行县区级、乡镇级首长的直接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4.
万高潮 《理论前沿》2003,46(4):44-45
人类文明史表明,民主政治从来都是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对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至少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5.
赵黎青 《理论前沿》2004,(22):23-24
美国的非营利部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与民法的关系是近年来法学界研讨的论题之一。通过一种历时性的理论考察,能够揭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互动关联,指出市民社会孕育与推动了民法的成长与丰富;民法规范与保障了市民社会有秩序的自由发展;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民法的影响,以及民法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并日渐生长,市民社会之网在人们的视野中日益清晰。市民社会的产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表现在:中国市民社会的生长能有效监督政府权力,遏制权力腐败;市民社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自治的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市民社会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推动我国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市民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法治的健康发展,实现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发展的良性互动;市民社会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是维护我国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民社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角度对市民社会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并且对市民社会讨论集中关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市民社会的定义、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在促进民主和巩固民主中的角色问题等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我们这样的民主建设起点比较低的大国 ,要建立完备的民主制度 ,任务是相当艰巨的。要发展民主 ,首先必须同健全的法制相结合 ,实行依法治国 ;其次 ,要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机制来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 ;最后 ,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还必须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从公民社会角度出发,审视现阶段行政监督的现状,还存在着监督主体转型缓慢、被监督者制约发展、监督参与渠道尚不完善等障碍性的因素。因此,应以公民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从公民、政府和渠道三个角度系统地思考新的建设道路,以完善行政监督模式架构。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作用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市场经济一方面通过促进民主政治基本原则的形成 ,为民主政治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条件和民主政治运行的共同性规则 ,对民主政治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经济不平等的社会后果 ,破坏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不利于民主政治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对民主政治起着消极破坏作用。中国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 ,产生了对民主政治具有两重性影响的社会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建设民主政治 ,就是应努力发扬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促进作用 ,尽力克服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消极破坏作用 ,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实践中,公民社会遇到了理论和实际上的困境,公民社会以强有力的自我调节功能,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的成长决定了继承制度的演进。本文旨在透过市民社会的历史变迁及其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关系,发现现代继承制度为影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格局所应考虑的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继承的目的、继承的客体、继承的主体以及继承当事人的意愿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古代市民社会的不成熟性;第二部分,分别从古代社会家(族)内部和家(族)之间寻找市民社会的生长点,揭示继承制度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成熟而演进的过程;第三部分,从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四个方面,分析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并立与互动关系,提出我国继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代继承制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 ,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 :民法的基础是什么 ,民法调整的方法论重点是什么。其中民法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这也是民法本位的核心部分 ,而对中国社会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辨别与建构对我国民法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三边互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安排,有其各自独特的行动资源及行动逻辑,也各有其特定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阈下,政府、市场与社会都不是惟一的治理主体,三者间的互动、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种机制运行中各存在比较优势与不足,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边互动。为了实现公共领域的良好治理,必须而且应当建立起三者良性互动的网络治理机制,在互动中开辟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人口庞大的国家,在市场、政策等人为风险和灾害等自然风险面前,运用组织化途径提高公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是构建整个风险分配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转变治理模式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马克思学说的重要范畴。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有其优缺点,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批判改造中走上了通往唯物史观的道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主要集中为:市民社会是“伦理理念”发展的中间环节;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则主要集中表现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社会公民组织壮大,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中国全能主义的社会管理模式日益凸现出局限。而与公民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治理理论引进,无疑预示着我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