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与现有大多数结果为连续值的高铁动车组定价理论不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价格的高铁动车组差异化定价优化模型。首先设置离散的折扣率档位,再将旅客群体按照价格敏感性分类,考虑出发到达时间不在同一时间段给旅客带来额外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分别得到各群体旅客乘车广义费用函数,基于广义费用函数估计总体旅客弹性需求函数,构建基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多列车多区段下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列车的整体收益,同时可以将定价理论中输出最优价格为连续值的情况看做是基于离散价格定价优化问题的一个特殊情况,基于离散价格的假设应该更接近于定价优化问题的实际,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铁路旅客运输市场结构,定义了铁路客票的价格函数.结合旅客出行行为方式选择模型,定义了铁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函数并分析了铁路旅客运输的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根据定价目标的不同,分别提出以运输企业盈利最大、以乘客需求最大、以社会福利最大的价格优化模型.在给定数据的简单网络上,对不同的定价模型进行数据检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定价目标的价格及收益,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品需求价格函数随机扰动项呈离散分布的库存路径和定价问题(Inventory Routing and Pricing Problem, IRPP),利用随机扰动项的离散分布率和零售商库存服务水平要求,以供货商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IRPP优化模型,将禁忌搜索算法嵌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中求解模型。3组不同规模的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在同样的零售商库存服务水平要求下,考虑需求价格函数随机扰动项与不考虑相比,供货商期望收益分别提高了3.1%、3.5%和3.8%。研究表明,产品需求价格函数随机扰动越剧烈,供货商的期望收益就会愈少,客户的产品价格弹性越高,供货商的期望收益就会愈大。研究结论可为供货商IRPP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票价是我国客运运输市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应用价格歧视理论对我国铁路、公路客运市场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铁路、公路客运票价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不相符,为促进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应改革目前票价机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动态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运输网络最优价格组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客运各区段相互嵌套、衔接,构成运输网络问题.使得寻求其中各区段票价组合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针对多级离散价格,在综合考虑运行区段各级票价对整个网络收益的影响的基础上,定义隐藏价格等概念,将原适用于同质产品的最大凹向包络理论拓展于运输网络领域,引入的最优票价组合方法,为动态定价中各级票价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客运枢纽间综合运输通道协同性欠缺、运输效率低等问题,提出考虑弹性需求的城市客运枢纽间多方式时刻表协同优化方法。基于多项Logit模型对枢纽间乘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建模,分析各方式时刻表变动对出行需求的影响;以乘客等待总时间,时刻调整总数量,时刻调整总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弹性需求、时间窗、容量限制等约束,构建枢纽间多方式时刻表协同优化模型,并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结合客流加载仿真过程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 后,以“北京南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多方式通道为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时刻表优化方案的实施使各方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需求弹性变化效果,模型求解得到10种时刻表优化方案,其评价结果整体优于传统模型,最终筛选方案可缩短乘客等待时间10.36%。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预测区域物流需求,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模型建立具有线性关系的时间序列,考虑时间外的非线性影响因素,基于加权马尔科夫模型修正残差状态,构建加权马尔科夫-ARIMA模型,以我国1990—2021年月度货运周转量为物流需求数据来源,验证加权马尔科夫-ARIMA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单一ARIMA模型和加权马尔科夫-ARIMA模型对12期货运周转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3.15%、2.22%,后者的预测精度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客运交通价格是实现城市客运交通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要素,文中基于交通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城市客运价格联动的因素,将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到交通运输经济方面,构建了城市客运交通价格联动的结构方程模型.选取经济水平、服务水平、交通需求作为外生变量;以公交价格,地铁价格和出租车价格为内生变量,重点分析了经济水平、服务水平和交通需求对3种客运价格的影响关系和各类客运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经济水平和服务水平对于3种客运价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路客运系统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互动反馈性和延迟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构造出公路客运票价制定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将影响公路客运票价的内、外部因素考虑在一起加以量化,给出定价模型。最后利用vensim软件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客运高峰期。运输对象对运能的需求急剧上升,运输部门要投入比平时更多的运输能力,导致其它运输时间段运能的闲置。造成旅客运输企业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以边际成本定价理论为依据,对公路旅客运输高峰期运价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四川省公路旅客运输高峰期运价制定实际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路长途客运定价、服务水平单一的情况,基于一定假设构建了一个长途客运三级定价模型,并对其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根据不同的旅客群体及服务水平要求,制定不同的票价,可以挖掘公路客运业更大的潜在乘客价值,对提高客运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虑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不同客运方式之间的客流分配,以及在同一种方式中不同服务方式之间的客流分配问题,建立了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乘客与客运部门两方面的利益,构造了一个三层规划模型以得到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制定客运价格的优化策略模型。既保证乘客的出行费用最优,又能使总的客运需求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确定铁路货物运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因素的合理调节和运用,是各运输企业提升其竞争优势,把握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针对当前铁路货物运价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制定运价的基础,即运输成本不是常量,是一个随运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因此铁路部门在制定运价时,应考虑运输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运量的影响而引起的运输成本的变化,运用差别定价策略,适时调整运价.对此,提出了优化运价的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路客运快递依托客运线路采用直达模式进行运输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直达模式却制约着其运输网络的能力和结构. 为提高运输网络的能力,完善运输网络结构,发挥公路客运时效性好的优势,本文提出转运的思想,并用优化模型设计公路客运快递的运输网络,使快件运输时间最小化. 优化模型是带有时间窗的运输网络设计问题,传统算法难以求解,因此用蚁群算法进行求解. 算例分析表明,基于优化模型设计的运输网络可以节省快件的运输时间,提高公路客运快递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民航运输发展所需基础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专有性强,固定投资数量应与民航发展阶段规模相匹配,科学的需求预测是合理规划民航基础建设和机队建设的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航空客运需求内外影响因素,建立中国民航客运市场需求预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素考虑更加全面,精度提升明显。运用所建模型,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预测我国航空客运需求量将于2024年左右达到10亿人次。民航客运市场需求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派生的民航运输长期需求预测与分析,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带跳扩散过程的多期三叉树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刻画在离散时间点,因随机到达的非市场性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定价策略波动,并运用Girsanov 定理有效实行鞅测度变换,简化非线性跳变离散过程的求解,进而深入研究引入跳扩散过程的铁路货运期权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跳跃次数与相关参数存在非线性关系,且相对于具有非单调性关系的期权执行价格及最优期权订购量,跳扩散过程对与其存在单调递增关系的期权价格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同时,随着市场对跳跃信息消化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的增强,最优期权订购量逐步趋向稳定,不再随跳跃次数增加而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结合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特性,给出了在运用MNL模型预测通道客运分担率时特性变量的选取原则。分析了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出行时间、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费用等因素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作为特性变量的适应性,认为在运用MNL模型预测通道客运分担率时应选取出行时间、费用收入比和发车频率作为特性变量,并给出了各特性变量的取值标定方法。结合旅客出行特征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各个特性变量灵敏度分析,得出制定客运专线运营策略时应主要考虑出行时间、费用和出行者收入变化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娜  张玺 《交通与运输》2020,36(4):15-19
为给道路客运行业在旅客需求波动下的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长足有序发展。首先,针对需求不确定下的定制客运乘降点选址问题,将不确定需求引入约束条件,以旅客需求点需求量与需求点到乘降点间的距离乘积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随机规划模型;其次,运用随机规划理论对随机约束条件进行处理,转化为机会约束模型;最后,以重庆城际快客乘降点选址为实例,对选址模型的可用性进行验证,获得了规划乘降点数量在不同取值下的定制客运乘降点规划方案,对置信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随机约束置信水平变化与目标函数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路内外停车泊位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盈利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外停车定价模型.针对模型,分别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和平均值算法.以广州市和上海市停车场为例计算停车收费价格,证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路内停车定价模型对未来年停车价格预测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收集全国40个城市的3 h路内停车价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对现有停车定价模型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时间序列和回归模型组合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并以成都市2015—2016年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测算出2017—2021年与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路内停车价格。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操作方便,精准度较高,可为路内停车价格制定等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