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祥麟 《广东化工》2012,39(2):139-141
重点介绍了烟气脱硫技术中的一些主要工艺、原理,包括湿法、半干法、干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对需要装设脱硫装置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及半干法脱硫,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以石灰/石灰石-石膏法为代表,干法、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以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流化态技术首次应用于烟气脱硫,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具有工艺成熟、流程简单、可靠性高、基建投资及运行成本低、脱硫效率高等优势,故在煤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某煤化公司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烟气脱硫工艺分为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三大类。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系统简单、投资运行成本低、脱硫产物易处理等优点,近年来逐步发展应用。本文从半干法脱硫发展历史着手,对半干法脱硫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重要设备进行说明,对比分析半干法脱硫与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优缺点,列举工程应用实例,分析大型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展望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SO_2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烟气脱硫作为燃烧后脱硫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以烟气脱硫技术中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烟气脱硫技术为例,分别综述了湿法脱硫技术中的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氨法;半干法脱硫技术中的循环流化床法以及干法脱硫技术中的电子束法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以上几种脱硫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性对比,并对我国未来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石小芳  徐俊鹏  唐名德 《水泥》2005,(10):11-12
1脱硫渣的分类.脱硫渣是燃煤热电厂采用烟气脱硫工艺后排放的工业废渣。它有3种工艺:干法烟气脱硫、湿法烟气脱硫以及半干法烟气脱硫。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工作的实施,由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及脱硫和除尘设备协同脱除污染物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由燃煤释放的SO2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SO2和颗粒物的治理至关重要。笔者综述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氨法等,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如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CFB)、高倍率灰钙循环烟气脱硫(NGD)等以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如电子射线辐射法脱硫技术、活性炭(活性焦、活性半焦)吸附脱硫技术等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比分析了各脱硫技术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SO2脱除效率最高,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总效率可达99%以上。入口颗粒物浓度高于5 mg/m^3时,此技术能够协同脱除烟气中的颗粒物,除尘效率可达50%~80%,脱硫前后粒径分布都为典型的双峰分布,且脱硫后粒径峰值向小粒径偏移,硫酸盐成分增加;入口颗粒物质量浓度低于5 mg/m^3时,出口颗粒物浓度可能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另外,由于其投资和运行成本高,多应用于大型燃煤机组和脱硫剂来源丰富的地区,同时湿法烟气脱硫产物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半干法和干法烟气脱硫技术SO2脱除效率在60%~90%,与湿法脱硫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和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在中小型锅炉领域如燃煤工业锅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大量脱硫产物和脱硫剂随烟气进入除尘设备,浓度高达1 000 g/m^3以上,为除尘设备造成极大的运行压力,加大了投资和运行成本。目前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还需在脱硫系统对颗粒物粒径、成分及形貌特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综述了烟气中SO2的脱除技术,针对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硫工艺的工业应用,重点研究了湿法脱硫的效果。通过分析、研究不同脱硫工艺的脱硫机理,讨论了各种脱硫工艺的优缺点,对比其工业应用情况,展望了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郭秉钧 《山西化工》2004,24(1):35-36,52
综述了脱除烟气中SO2的一些主要技术,包括湿法、干法、半干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同时对我国湿法、半干法、干法中的几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认为湿法烟气脱硫的脱硫效率最高.因而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硫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至关重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概述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源及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现状,总结了湿法、半干法、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综述了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发展概况;分别对传统烟气脱硫技术中的石灰石-石膏法、氨-硫酸铵法、循环流化床法以及新型烟气脱硫技术中的离子液循环吸收法、磷酸钠盐法、氧化铜法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做了具体论述;通过对比以上几种脱硫技术的工艺特征及经济性,指出未来中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锅炉除尘系统不具备脱硫功能的问题,采用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对煤粉锅炉除尘装置进行了改造.对比了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湿法脱硫的工艺流程、脱硫效率、脱硫成本和污染程度;介绍了双碱法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的脱硫原理、再生过程、除尘机理和工艺改造参数;对改造后的运行效果、经济效益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王圆广  武菀  刘兴伟  刘方平  罗运 《当代化工》2014,(12):2514-2516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拓扑结构、内部排列的规则性以及特定尺寸和形状的孔道,因而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用微波法、超声法以及溶胶凝胶法、进行负载型Cu/MIL-101材料的制备并进行材料表征,选出最优的负载方法为超声法。  相似文献   

12.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及其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其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正在开发和研究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针对国内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含氟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玲  薛学佳  周钰明 《化工时刊》2004,18(12):16-18
本文就处理含氟废水各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特别提到了絮凝法,随着天然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更显示了效果好,速度快,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井伟伟  王亚辉 《广东化工》2012,(12):225+224
针对施工放样的任务和方法,介绍几种交会法放样点位的方法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4种脱碳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性能优劣进行评述:碳酸丙烯酯(PC)法不仅溶剂损失大,净化气中CO2含量高,而且碳丙溶液对碳钢有腐蚀,生产效率低,能耗高;N-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溶液损耗小,净化度高,且对设备无腐蚀;聚乙二醇二甲醚(NHD)法不仅溶剂损耗低,净化度高,而且对设备腐蚀极小,能耗低,工艺流程简单,投资低。低温甲醇洗法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较多,投资高,但运行成本较低,而且溶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吸收选择性好,净化度高。脱碳方法的评述将会对合成氨工业生产中脱碳方法的选取起到一定的参考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中空聚合物微球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表现出普通材料不具备的性能,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兴趣。阐述了当前合成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中空聚合物微球在涂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臭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臭氧浓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碘量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等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检测要求选择,或通过几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来确定最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差热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二氧化碳共聚物与同系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聚碳酸丙撑酯(PPC)-聚碳酸环己撑酯(PCHC)中含有PC富相链段和环己撑酯(CHC)富相链段,相分离现象明显;另外随着CHC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PPC-PCHC的最大热分解温度从263.8℃提高到320.1℃,而共混物PPC/PCHC的热降解过程分步完成.Kissinger method研究显示,随着CHC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PPC-PCHC热降解反应的表现活化能先增大后减小;Chang method的热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PPC、PCHC、PPC-PCHC、PPC/PCHC的热降解反应级数分别为0、0、0.5和1.  相似文献   

19.
张明晓 《化工高等教育》2009,26(4):85-87,108
建立检测信号或信息与待测物质含量或组成结构的定量关系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在分析化学基础课中系统讲解分析方法的校正方法的重要意义和讲解方法,认为这可以提高学生对分析方法的认识水平,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王弋戈  徐念 《广东化工》2012,39(15):182-183
针对高校学生掌握物理化学较难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学习中的窍门和方法。通过比较法找出公式和现象中的相似和关联,可以加强记忆与理解;运用类比法将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可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将科学记忆法融入学习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用程式化方法,使解题更加标准、快捷。多种方法并用,町以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物理化学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