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切口的选择及骨折复位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自2009-09—2013-06收治4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固定。结果术后46例均获随访,骨折术后6~10个月达到临床愈合,平均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优3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9.1%。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是个很好的选择,双侧钢板可以提供坚强内固定,并允许早期膝关节运动,术中注意软组织处理和采用微创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复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后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6~52岁,平均42.3岁.按罗从风[1]三柱分类,骨折全部波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髁及后外侧髁. 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6.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8~28周,平均22.3周.术后32周采用HSS[2]膝关节评分为84~92分,平均87.3分. 结论 膝关节后侧双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有利于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内固定安装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3~22周。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恢复良好,膝关节HSS评分为74~96分,优良率为93. 3%。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确复位和足量植骨以及坚强内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外侧髌旁和后内侧联合切口固定治疗双髁骨折13例。按AO分型;C1型3例、C2型4例、C3型6例,后内侧用3.5mm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外侧用“高尔夫”型钢板固定。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l6个月。骨折均在12周内愈合,Sanders膝关节评分评定结合为优5例,良7例、可1例。本组病例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和患膝稳定,术后无1例发生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外侧髌旁和后内侧双切口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固定稳定,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8—2012-12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伴有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首先取后内侧入路稳定内侧柱,将后髁复位后选用克氏针、螺钉或钢板进行固定;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1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7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3.9%。1例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对于合并后髁骨折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便于操作,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腓骨头上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0采用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4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经腓骨头上入路的切口起自于Gerdy's结节,向上向后经过腓骨头上缘2 cm处作一个直切口.胫骨平台高度及关节面高度恢复后,取塑形好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7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A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少于A组,B组术后TPA、PSA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钉道感染、关节强直、膝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5例,良16例,可10例,差7例,优良率55.3%;B组优14例,良1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6.3%;B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对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病例,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满意率达91.3%。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粉碎及移位是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恰当的手术入路方式、术中良好的解剖复位、牢固的双钢板内固定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切口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和后内侧双切口置入3块钢板支撑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术后辅以功能锻炼。结果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边缘浅表皮肤坏死。17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疗效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双切口进行3块钢板内固定为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稳定力学结构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以及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疗法(DIDPIF)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法。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钢板内固定组,DIDPIF组和ULPIF治疗组,每组50例。观察3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解剖钢板内固定组,DIDPIF组和ULPIF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95.43±15.16)vs(96.01±16.09)vs(95.99±15.19)] mi、术中出血量[(281.55±52.07)vs(283.59±53.11)vs(282.66±53.04)] ml及切口长度[(11.38±0.73)vs(10.97±0.44)vs(10.64±0.69)]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及膝关节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LPIF治疗组负重时间和愈合时间显著小于DIDPIF治疗组,DIDPIF治疗组膝关节锻炼时间小于ULPI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IDPIF治疗组和ULPIF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DPIF治疗组和ULPIF治疗组HSS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解剖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DPIF与ULPIF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DPIF与ULP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当,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固定稳定性,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且病人愈后下肢力线好,膝关节功能恢复率高,但各具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4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29例,Schatzker VI型骨折13例.随访时间16~27个月.观察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时间.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初次和末次随访骨折复位及复位丢失放射学Rasmussen评分.随访末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切口感染7例,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5例,感染率16.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0±1.27)个月.术后初次放射学Rasmussen平均评分(13.86 ± 3.23 )分,随访末期(13.71±3.26)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 >0.05).随访末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74.33±12.34)分,优10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76%.[结论I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手术人路可充分暴露膝关节内结构及胫骨平台双裸骨折端,为骨折直视下精确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关节面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适合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侧入路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双侧入路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1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10例,女3例;年龄23~65岁。Schatzker分型均为Ⅳ~Ⅵ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d。结果1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16周内愈合,患肢正常力线及患膝骨性稳定均恢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12个月可胜任日常活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获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双侧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感染几率低,双解剖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的效果。方法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6例,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结论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视野好、固定确切、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值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08—2012-09采用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2例,塌陷骨块复位后造成的骨缺损区以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充填,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L形钢板塑形后置于后外侧与腓骨小头之间,软骨下排钉技术支撑塌陷骨折块。结果本组获得12~38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3.5周。Rasmussen放射评分14~17分,平均16分,根据标准均达到解剖复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运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2~30分,平均25.3分。结论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显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0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急诊或择期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A组,26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27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C组,30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D组,6例)、小切口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E组,16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26~110个月,平均36.5个月;闭合性骨折不同手术时机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8.3%、45.5%、13.3%、2.4%、33.3%。5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65.7±125.0)、(373.7±137.3)、(308.4±120.5)、(461.7±90.4)、(95.6±31.6)ml;内固定失效率:23.1%、3.7%、3.3%、0%、2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6.9%、85.1%、93.3%、100%、68.8%。结论手术时机在伤后6~8 d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皮肤皱纹出现时最佳,切口并发症最少;多种手术入路与手术方式的灵活、合理应用,有利于高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MFB3d-bc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9.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后侧倒"L"入路、前外侧斜行入路),逐层分离并显露骨折断端,翘拔骨折塌陷处并植入自体髂骨,然后用钢板予以坚强固定。术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分级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3个月(12~18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膝关节活动尚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7例,功能复位3例。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0°,HSS膝关节评分为(85.8±4.8)分,其中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0%,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6.0±5.8)分,NRS疼痛分级为0级。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短期疗效满意,内固定位置可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4~6周骨折断端周围出现骨痂,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固定位置良好,骨折均已愈合。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05°~135°,伸直0°~5°;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28/30。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坚强、对肌肉神经血管干预较小、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获得随访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i2例,女性6例;年龄29~55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伤4例,2例同时合并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无感染,无内固定失败。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8%。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直视下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便于操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