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援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援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第73页练习十三第1耀3题。【教学目标】1援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第73页练习十三第1耀3题。【教学目标】1援探索并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援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感知、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角以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利用制作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2援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教学目标1援学会抓住语言、神态、动作来观察人物的方法。2援大胆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独特感受。珍惜时间。教学过程一、享受游戏师:同学们,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真的那么宝贵吗?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目标定位】1援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掌握最优的口算方法。2援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口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迁移、类推能力,渗透转化、优化思想。3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略读目标1.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特点。2援初步学习常用的略读方式:整体读、默读和速读。3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1)整体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劳动是辛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2)快速读懂重点词句,并体会这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的1援培养写话的兴趣。2援感受韵文的美,学会写押韵的句子。3援能围绕一个主题编写拍手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在《识字7》(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里学习了一首关于保护动物的拍手歌,大家能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吗?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活动目标1援积累描写美景的成语,提高搜索信息的能力。2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良好的听说习惯,掌握描写风景的基本写作技巧。3援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一览家乡的大好河山,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心理特征,以小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篇课文。教学目标1援学习生字。2援自读自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严监生形象。3援领悟细节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故事激趣:师: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个会算命的道士,这个道士自称能前算八百年,后算八百年。有三个进京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正规"的命题作文,虽然一二年级已进行了大量的作文基础训练——看图写话(或口语交际),但从命题作文的形式上来讲,三年级的确属于作文起始阶段。四年级也仅仅只是初步掌握了作文的一些基本形式。因此,三、四年级习作课指导是否有效,是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此谈一些不成熟的建议,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耀51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转换。2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索意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2耀83页。【教学目标】1援能正确地数出11耀20个物体的个数,认识11耀20各数。2援在实践操作中,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相似文献   

14.
A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4.初步感知课文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和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初步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8页例1。【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从物体的一个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古诗二首》(二)中第一首古诗。教学目标1援学会"独""暗"两个生字,认读三个字(其中"数"、"为"是多音字)。书写正确、工整、规范。能写出自己喜欢的诗句。2援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2.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  相似文献   

18.
教学时间:2002年4月教学地点: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分合的方法和策略。方法、过程:方法:游戏法;过程:合——分——分合——展评——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形象智能,亲近几何形体,初步形成"分合"的造型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说明《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0乘任何数都得0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为教学目标.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乘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P91例6、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初步理解与掌握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