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以便提高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等检查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护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6、12、18、24个月复发率对照组分别为5.7%、11.4%、22.9%、34.3%,观察组分别为0、2.9%、8.6%、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2.9%、Hp清除率为65.7%;观察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7.1%、Hp清除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6%、观察组为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减少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10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采用一般性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观察组53例联合应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和溃疡消失时间明显提前,用药周期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临床复发率,值得继续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蛋白酶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2年6月于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消化科就诊后确诊为Hp感染阳性的PU患者123例作为阳性组,Hp感染阴性的PU患者115例作为阴性组,并选取同期因参与胃癌筛查项目需作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的健康个体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R(PGⅠ/PGⅡ)水平;比较Hp阳性组与阴性组不同溃疡类型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分析PU患者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阳性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溃疡类型PU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GR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GR小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不同溃疡类型患者治疗前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256、0.419,均P<0.05)。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后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PGR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患者Hp感染与胃蛋白酶指标水平变化有关,Hp感染呈阳性时胃蛋白酶指标水平随之升高。通过检测PU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可为临床诊治PU患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10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胃溃疡和7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将所选患者分为Hp阴性组(50例)和Hp感染组(82例),采集两组胃黏膜标本,采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在需氧、厌氧情况下分离培养细菌,结合Hp感染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进行两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的对比,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而又简便易行的Hp检测方法。方法对168例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例,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168例消化性溃疡Hp配对检测结果为^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2.0%,Giemsa染色法阳性率52.3%,经^14C检验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检查无创,可作为有消化性溃疡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常规枪杏币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对常规治疗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19例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419例胃病患者中Hp感染172例,感染率为41.1%;Hp感染以胃溃疡患者最高为54.8%、其次为十二指肠球炎为53.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42.7%、慢性浅表性胃炎为35.4%、复合性溃疡为33.3%和胃癌为25.0%;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6%、31.4%、12.2%、5.8%、1.2%、0和0。结论胃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对呋喃唑酮和四环素未检出耐药菌株,可作为首选药物;Hp对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有较弱的耐药性,可作为备用药物;Hp对甲硝唑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应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和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88例为调查对象,同时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的检测和Hp感染的检测,并对Hp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的IgG水平与Hp感染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30.15%,Hp阴性组与阳性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阳性率分别为23.25%、89.74%,Hp阳性组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阳性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与Hp的感染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饮食结构的调整降低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抗Hp三联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根治Hp治疗并阻断Hp的传播,以达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消化性溃疡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辅以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对其治疗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 选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治疗致消化性溃疡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护理组在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同时辅以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26例,感染率为32.5%,对照组感染24例,感染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护理组患者血清中Hp-IgG浓度(1.02±0.24)U/ml明显低于对照组(1.41±0.36)U/ml;治疗后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结论 临床在进行常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辅以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血清中Hp-IgG抗体的浓度,并且显著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积极根除Hp,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药物、饮食调理及出院指导。结果经系统、全面的有效护理后,120例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及时正确地做出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治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治疗1个月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确诊Hp根治情况,同时行胃镜复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钳取两块胃窦部黏膜作Hp辅助检测.比较2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出血等消化道症状.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观察组患者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 对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及时正确地做出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的可能,同时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Hp根除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除菌组和非除菌组,除菌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0.5g+呋喃唑酮0.1g口眼,2次/d,1周后泮托拉唑改为40mg,1次,d,共治疗6周。非除菌组单独给予泮托拉唑,剂赶方法同上。分别于6周及1年后复查胃镜。结果除菌组和非除菌组比较,6周后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7.6%和91.7%,P〉0.05)。6周后溃疡愈合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溃疡复发率比较,除菌组低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和59.3%,P〈0.01),Hp根除率除菌组高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和3.7%,P〈0.01)。结论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相关性,根除Hp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7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除菌组和非除菌组,除菌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0.5 g+呋喃唑酮0.1 g口服,2次/d,1周后泮托拉唑改为40mg,1次/d,共治疗6周.非除菌组单独给予泮托拉唑,剂量方法同上.分别于6周及1年后复查胃镜.结果 除菌组和非除菌组比较,6周后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7.6%和91.7%,P>0.05).6周后溃疡愈合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两组溃疡复发率比较,除菌组低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7%和59.3%,P<0.01),Hp根除率除菌组高于非除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7%和3.7%,P<0.01).结论 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存在相关性,根除Hp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 (He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临床上只有少数 Hp感染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近年来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Hp的 Cag A、Vac A这两个致病基因上。国外文献报道 Vac A基因表达产物为能使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的空泡毒素 ,其中又以 Va-c A s1/ m1型毒素活性最强〔1〕 ,Vac A阳性 Hp菌株感染不仅与溃疡病相关 ,而且可能与溃疡病的治疗效果、预后有关〔2〕。检测了 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 Hp Vac A抗体水平 ,旨在探讨 Vac A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在门诊或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确诊为Hp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在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前、干预后,随访3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随访结束,观察组血清SOD升高及MDA含量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总分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化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以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10例,所有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用尿素14 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所有标本的组织学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大小、患者生存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组织分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患者生存时间、淋巴结转移中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性质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会独立对胃癌预后产生影响,感染阳性的患者临床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忠华 《现代医院》2013,13(7):36-38
目的针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初治患者,评价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Hp根除治疗一线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含铋剂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220 mg+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 g,2次/d,疗程10 d;B组:含铋剂四联疗法,疗程14 d;C组: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 g,2次/d,疗程10 d;D组:标准三联疗法,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血、尿、粪常规及生化、肝肾功能检查,治疗期间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评价Hp根除情况及活动性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共计138例6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研究。各组Hp根除率分别为:A组91.4%,B组93.8%;C组71.0%,D组73.5%,相同疗程的四联疗法Hp根除率显著高于三联疗法,四联疗法10d疗程与14 d疗程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分别为:A组91.3%,B组90.0%,C组72.2%,D组75.0%,四联疗法10 d方案和14 d方案均达到90%以上的愈合率。在安全性方面,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介于22.6%~26.4%之间,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治疗后复查血、尿、粪常规及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含铋剂四联疗法经济安全,Hp感染初治根除率高,是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选取65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四联组(A组,n=350)和三联组(B组,n=300)两组。B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法完成治疗,A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的四联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行为期3年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分析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后溃疡愈合、Hp转阴、溃疡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后随访的3年内A组失访16例,B组失访11例。2治疗前两组各症状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年各积分症状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均以治疗后1年症状积分同治疗前对比差异最为突出,虽治疗后2、3年症状积分略有增加,但与治疗后1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A组治疗后1、2、3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0.4%和87.4%,明显高于B组的71.6%、69.9%和67.8%,对比差异明显(P<0.05)。4治疗后A组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7.7%、92.8%和6.3%,明显优于B组的88.0%、77.3%和12.4%,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A组发生率为2.0%,与B组的1.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四联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的影响,为临床诊治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且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四联疗法干预,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枸橼酸铋钾口服14 d,雷贝拉唑口服8周,治疗完成后依据Hp根除情况分为Hp根治组(123例)和Hp未根治组(35例)。记录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根除的影响因素。结果Hp未根治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比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高于Hp根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未根治组血清25(OH)D水平[(18.43±7.61)ng/ml]显著低于Hp根治组[(24.57±9.4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D正常组Hp根除率(86.36%,57/66)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组(71.74%,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失败相关(OR=2.570,95%CI:1.190~2.614,P<0.01)。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根除率有一定关系,尤其是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与Hp根治失败有关,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基于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基于雷钡拉唑的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5.0%,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NO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NO都有明显上升(P<0.05),2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减少血清NO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