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热压成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献军  李涛  马培勇 《太阳能学报》2016,37(10):2660-2667
以粉碎玉米秸秆为实验对象,利用自行设计压缩模具,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预热温度、物料粒度、物料含水率、压缩速度和保压时间对其热压成型的影响,分别得出各因素对成型燃料品质和成型功耗影响的强弱关系;利用综合平衡法对成型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此方式下最优的成型条件为:预热温度100℃、物料粒度3~6 mm、物料含水率15%、压缩速度40 mm/min、保压时间80 s。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及成型技术(一)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何元斌按语:近年来,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发展很快,其产品良好的能源效益和商品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读者纷纷来信咨询,为此本刊从这期起刊登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付研究员何元斌同点就目前生物后压缩成型燃料...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及成型技术(四)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何元斌(接续上期)(二)机制炭的炭化工艺成型燃料棒在缺氧的条件下炯烧,即可得到机制炭。烧炭的方法很多,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敞烧法、坑烧法、窑烧法和炉烧法等多种炭化方法。但前3种方式应...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及成型技术(二)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何元斌图5对辊挤压成型部件结构示意图3.碳化成型工艺碳化成型工艺的基本特征是,首先将生物质原料碳化或部分碳化,然后再加人一定量的粘结剂挤压成型。由于原料纤维结构在碳化过程中受到破坏高分子组份受热裂解转...  相似文献   

5.
王明峰  叶国辉  蒋恩臣 《太阳能学报》2018,39(10):2884-2890
以桉树木屑为原料,在自制的成型模具上,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物料粒径、含水率、温度以及成型压强变化对物料密度和压缩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木屑在粒径较小时,颗粒间比表面积大,加强粘结剂和分子引力作用,成型效果较好;含水率增加会降低压缩功率,同时会导致成型质量降低,物料含水率为4%~12%时有较好的成型效果;提升物料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显著降低压缩功率,提高物料成型密度,温度也间接地改变物料含水率和粘结剂等因素来影响成型效果,在约100℃时成型效果最佳;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物料成型的质量,当压强达到100 MPa后,增加压强对成型起到的作用甚微,成型质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成型燃料致密成型机理及品质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械力将生物质压缩或挤压成为体积密度较大、热效率较高、便于运输储藏的固体成型燃料,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之一。文章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致密成型机理做出较为全面的探讨,并介绍了目前国外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品质评价的指标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规范,为加快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的发展和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稻壳压缩成型过程建模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的品质指标中,除燃烧特性外,松弛密度是成型燃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直接决定了成型燃料的使用、运输要求和贮藏条件。文章以生物质稻壳为研究对象,考虑稻壳成型过程中含水率和成型温度对松弛密度的影响,依据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稻壳压缩成型过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压缩成型过程的优化目标函数,旨在寻找成型燃料松弛密度最大时,含水率和成型温度两个控制量应满足的优化目标值。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有效模拟稻壳压缩成型过程特性,且当稻壳含水率为6.631 4%,成型温度为140.991 5℃时,成型燃料松弛密度可达到最大值1.281 6 g/cm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物质物料粒度、含水率,成型模具长径比、开口锥度以及保压孔长度对成型燃料品质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不同尺寸的模具制备成型棒料,以成型棒料的松弛密度作为品质评价标准。当成型模具锥度为10°、长径比为5∶1、保压孔长度为30 mm,物料粒度为3.5 mm、含水率为16%时,成型燃料的品质最好,对成型设备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成型棒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观测,对比分析了不同成型条件下成型棒料的微观形貌,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生物质燃料的成型机理,研究结果旨在为成型机成型孔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质压缩成型燃料是由木质剩余物——木屑、稻壳、树皮、树片、花生壳和秸杆等原料在高压条件下压缩而成的固体棒状、球状或其它型状的固体燃料,出于成型燃料着火容易、热效率高、含灰分低、比重大、便于贮存和运输、燃烧时发出的污染物少,是一种清洁卫生理想的燃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开始于40年代。70年代初,日本、美国都先后研制棒状和颗粒状的成型机、形成了几万乃至几十万吨的生产能力,并作为壁炉取暖及工业锅炉等用燃料。我国术质压缩成型燃料的开发研究起步较晚,直至1987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1 引言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断增加,浪费现象加剧。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并缓解能源日益短缺的矛盾,必须对越来越多的农业、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废料以及城镇垃圾等方面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因此,一种既能解决环境保护又能生产代用燃料的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压缩成型燃料已成为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新办的工业,在许多国家崛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压缩成型的各种燃料已先后在一些国家中作为商品销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为准确研究其替代化石能源的节能减排效益,分析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特性,并采用发热量比较法、物料衡算法、产排污系数法分别计算分析了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燃烧的节能效益、CO2减排效益、废气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燃烧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预计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炭折合1579.5万tce,减少CO2排放4011.93万t,减少SO2排放30.99万t,减少NOx排放4.06万t,减少PM排放175.29万t。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生物质成型燃料概念及种类通常,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指将干枯的草本类(如农作物秸秆)、木本类(如树枝)植物经粉碎后,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压缩成为一种固形物,所以也称之  相似文献   

13.
秸秆冷态压缩成型微观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不同压缩成型条件下对3种秸秆冷态压缩成型前后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秸秆原料和颗粒燃料在纵横截面微观结构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秸秆冷态压缩成型的微观结合方式,总结出压缩成型条件对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压缩速度取40mm/min、秸秆原料为玉米秸秆时,冷态压缩成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致密成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物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是能量密度较高、可储运、可转换和较少受自然因素制约、兼有矿物燃料属性的能源资源。它可以通过常温压缩成型、热压成型和碳化成型工艺转换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和碳化产品。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冲击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开发和高效转换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研究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和炭化技术及设备,美国、瑞典、芬兰、日本等国在该领域的科研与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80年代初,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七五”和“八五”期间有了较大发展,然而,真正要达到商品化阶段,尚需要和解决以下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①机组可靠性较差,易损件使用寿命太短,维修和更换不方便;②生产能力偏低,单位产品能耗过大;③对原料的粒度和含水率要求较高;④成型燃料的包装和燃烧设备不配套。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成型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玉米秸秆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以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在循环流化床中能够稳定燃烧,燃烧效率达到96.8%;尾气中HCl的排放质量浓度较高,SO2的排放质量浓度随着生物质的硫含量增大而增大;使用选择性炉渣作为床料同时加入黏土作为添加剂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和苹果树枝成型燃料燃烧过程中床料的黏结,黏土对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流化起到了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秸秆成型燃料作为试验对象,运用场发射投射电子显微镜(JEM-2100F)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压缩后的成型燃料致密程度显著增加,减少的是原生物质的孔隙率,其组织结构变得纵横叠加,且层与层之间的空隙较小,连接物无明显界线,结合紧密,断面的形成有相互牵拉的迹象;通过计算分析,玉米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的相对孔隙率为22.8%,因此,在燃烧过程中应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与燃料强制混合.研究为成型燃料燃烧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是成型燃料燃烧设备和加工设备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秸秆颗粒冷态压缩成型过程的比能耗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秸秆颗粒冷态压缩成型过程进行开式试验研究,将其压缩成型过程分为松散、过渡、压紧和推移4个阶段,回归了不同阶段的压力方程,采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整个压缩成型过程中的比能耗值。以小麦秸秆为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压缩速度、物料含水率2个因素与比能耗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压缩速度的影响比含水率大,且二者均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研究对象,在龙门液压机YM-10T上进行原料压缩成型实验,在INSTRON5564型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颗粒径向压缩实验,分析成型参数对颗粒品质(颗粒松弛密度、抗变形性和抗渗水性)的影响。考虑实际生产过程相关设备能耗、产量及运行状况,针对桉树加工剩余物原料,粒径范围1~2 mm、成型压力5~6 kN、原料水分10%~15%、成型温度90~120℃、保压时间6~9 s适合于颗粒燃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颗粒燃料冷态压缩成型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秸秆进行了不同含水率、压缩速度、模具长径比及开口锥度等不同条件下的冷态压缩成型试验,分析了压缩成型过程包括松散、过渡、压紧和推移4个阶段,不同阶段产生物料变形的原因各不相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压缩速度取40mm/min时,能够保证较高的最大压缩密度和较低的比能耗;当含水率取16%、模具长径比为5.2、开口锥度为45°时成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工业生产副产物木屑,压缩成型后替代煤等化石燃料在工业锅炉内燃烧。研究表明,压缩成型木屑能够在不改变工业锅炉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燃烧调整达到较好的燃烧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能够降低SO2和CO2等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