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浅谈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未涉及而设计实践中很需要解决的6度区建筑抗震设防的某些问题。对多层砖混房屋的构造规定延伸;底层框架砖混房屋的构造措施;底部多层框架砖混房屋的应用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底部框架砖混结构震害分析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于德成  李雪 《山西建筑》2008,34(9):121-122
针对底部框架砖混结构上层刚度较大、底层刚度较小的特点,分析了震区底部框架砖混结构破坏的原因,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底框砖混设计注意事项,为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串并联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混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以考虑楼板变形的影响假定各榀抗侧力结构和楼板均以剪切变形为主。计算结果表明底层抗震墙的布置对底部各层特别是过渡层砖墙的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建设中,常常见到砖混结构底层做框架的情况,因为底层的框架刚度度较砖混的刚度小得多,在地震时结构上下刚度不均匀,引起地震力集中于框架上,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底层框架的设计在“抗震规范”中明确给出了计算方法及严格的构造措施,对于底下两层框架,因其抗震性能差而未提及;本文以某工程实例,阐述这个砖混结构底下两层框架的设计过程中突出的几个问题,最主要是其抗震计算中的两层框架的抗侧移刚度;以及计算顶层框架梁、板上部荷载的取值等。  相似文献   

5.
底部两层框架砖房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底部两层框架砖房超越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有关规定,而这种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泛,根据底部二层框架上部四层砖混结构的1/5比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并对1/5比例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动力分析,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完全符合抗震设计要求,可以用于7度抗震设防区。  相似文献   

6.
底层为商店的住宅楼是常见的综合建筑,在多层建筑中占有相当比例。近十年南京的多层商店住宅楼中,大多数采用底框架抬砖混住宅。南京的设防烈度为7度,89抗震规范限制总高度为19米、6层,采用一层抬五层或二层底框架抬五层。由于框架和砖混住宅是不同性质的结构材料,二层砖墙与底层框架的侧移刚度值相差甚大;建筑物每平方  相似文献   

7.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3):32-34,41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薄弱楼层位置判别和破坏状态评定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刘文日 《四川建筑》1997,17(1):40-42,60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房结构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全框架加抗震墙(砖或钢筋混凝土)、二层及二层以上为粘土砖砌体、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多层房屋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底框这种结构形式由于提供了底层大空间从而满足了上述商业服务的功能要求,同时与纯框架结构相比,造价相对较低,因而这种底框建筑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城市临街建筑的普遍形式之一。然而,从结构抗震的角度来看,这种底层和上部各层(尤其是相邻层)层间刚度、层间极限承载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的差异,使底部成为薄弱楼层,在…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底部为两层框架、上部为 4层砖混结构的 1 5比例的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对模型和原型房屋进行了动力分析。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 ,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完全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可以用于 7度抗震设防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底框抗震墙结构突破传统结构形式对建筑功能的限制,在建筑结构的底层布置大空间框架,作为商店、车库等,上部布置抗震墙住宅、写字楼等建筑。这种结构优点在于房星的底部可提供较大较灵活的空间做商业,在上部可盖空间规整、不露柱子、造价低廉的砖混或剪力墙住宅。底框抗震墙结构从结构使用方面扩大了建筑的使用范围,因为适用性较强。本文针对底框抗震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分析,以供广大工程结构设计、施工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框剪层抗震墙数量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山锁 《工业建筑》2001,31(5):22-25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侧移刚度比限值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 0 0 11)规定的楼层侧移刚度比、层间弹性和弹塑性位移、抗震墙最小厚度、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等限值 ,探讨了底部框架砖房框剪层抗震墙的合理数量范围 ,并从实用出发 ,提出了抗震墙数量可采用两重或三重约束的简化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山西建筑》2011,37(23):51-52
以一底部为两层框架抗震墙、上部为四层砖混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GEN对不同结构方案的分析比较,研究了底部两层在静力和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规律,对提高同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廖继原 《工业建筑》1997,27(3):30-32
对上部有多层砖混,底层大空间无内柱的房屋,提出用刚架取代一般框架梁的新型结构形式,刚架设在框架上部的砖墙内,在获得较好的建筑空间的前提下,解决了底层无内柱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郭华  马三平 《山西建筑》2004,30(4):11-12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特点 ,结合GB 5 0 0 1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提出了底部框架层、过渡层、上部砌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点 ,从而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马新辉 《建筑工人》2004,(10):26-27
底层框架砖混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加抗震墙结构,二层及二层以上为砖混结构的多层房屋。多数临街楼房为商住楼,即首层采用框架结构,作为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采用砖混结构,作为住宅用房。但有些施工技术人员不清楚此类房屋结构的具体抗震要求,现针对此类房屋结构的具体抗震要求谈谈我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刘志强 《山西建筑》2007,33(10):94-95
介绍了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并从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侧移刚度比的控制、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各层抗震能力的匹配、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的适当加强等方面阐述了竖向不规则的解决问题,以保证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韩玉峰 《山西建筑》2003,29(2):24-25
结合工程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控制措施指标和设计方法,达到合理布置抗震墙,减少底层的薄弱程度,提高底层框架房屋的抗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0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及旧城改造的开展,一批临街建筑应运而生。为了适应临街建筑底层开店上部办公或居住的需要,多层底框砖混结构以其灵活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由于底框架是底框砖混结构,在地震荷载及其他荷载作用下,端节点本身的变形能力较弱,其吸收地震力的能力也相应较弱。因此保证底框端节点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正常工作,就成了地震区多层底框砖混结构房屋抗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地震区大底盘底商建筑质量监督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军 《建筑技术》2002,33(4):288-289
大底盘底商建筑就是将一层架空作为商场 ,建筑用地几乎全部占满 ,形成大底盘 ,然后在其上建造若干栋住宅或办公楼等建筑物。在地震区其结构形式常采用底层框架 -抗震墙、上部粘土砖砌体结构 ;或底层框架 -抗震墙、上部加气混凝土砌块承重体系 ;或者底层框架、上部框架结构。因受造价因素的制约 ,采用底层框架砖房者较多。底层框架砖房属上刚下柔结构 ,历次大地震证明其破坏相当严重 ,破坏均发生在底层框架部位 ,特别是柱顶和柱底。由于底层框架柱的破坏 ,使上面几层原地坐落 ,造成房屋全部倒塌 ,危害很大。本文叙述大底盘带地下室的底层框架…  相似文献   

20.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计算提出了一种实用方法.此法考虑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托梁与上部砖墙的组合作用,以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底部两层框架与抗震墙的协同工作;提出了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和侧移刚度计算公式.方法简便实用,可供设计此类房屋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