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洼—海外河油田储盖组合测井解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油区小洼-海外河油田储,盖层及其测井响应特点,若孤立地对储层进行评价解释,则出现较我难以解决的问题,据此,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该区储盖组合进行测井解释研究。目的,为该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井资料在小洼油田盖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针对辽河油区小洼油田储、盖层及其测井响应特点,在取心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定量评价盖层封盖质量的参数,建立了该区盖层封盖质量类型的评价标准及权值。通过实际应用,同时计算盖层质量参数与储层解释参数,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集成和归纳了储、盖层的多种信息,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盖层质量、物性封闭和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质量盖层及其储盖组合特点和关系,阐明了油气层分布规律。将测井采集的大量信息,系统、有序地转变为有利于盖层精细评价解释的信息,扩大了测井资料的应用领域,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测井综合评判技术在某地区储盖组合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测井技术,对某地区20余口井主要含油气目的层段储盖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及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并建立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岩性精细岩评价总体上与我钻井取心及地质蝇资料一致,储层物性、含油性及盖怪质量评价解释结果与与相应的试油结论吻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区不同质量盖层及其储盖组合特点和关系,阐明了该区油气层分布规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方法;利用LOGES测井综合处理系统,对3700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与解释,得到了盖层的定量评价参数,并在阐述储盖层特征的基础上,地储盖组合进行了评价,目的:为前河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建立了储盖层定量评价标准,并将储盖组合划分为差劣储盖组合和良好储盖组合,结论:白垩上统九佛堂组下段(九下段)为差劣储盖组合,虽然油气显示普遍,但一般不能聚集成藏;白垩系下统九佛堂组上段(九上段)为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段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东段具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本区发育的寒武—奥陶系的烃源岩和一套高丰度的石炭系油源岩,为该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物质基础。发育以奥陶系潜山风化壳为储层、志留系泥岩以及石炭系下泥岩段为盖层和以石炭系砂砾岩段、生屑灰岩段作储层、下泥岩段及中泥岩段为盖层的多套储盖组合。储层分布稳定,储集条件良好,盖层保存完好,良好的储盖条件为油气富集创造了条件。麦盖提斜坡经历了寒武—奥陶纪北倾斜坡和自石炭纪以来南倾斜坡的发展过程,处在构造活动的枢纽部位,既有利于油气聚集更有利于油气的后期保存,是有利的油气聚集成藏区。麦盖提斜坡东段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圈闭、石炭系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应为进一步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塔东地区志留系储盖组合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应用测井评价系统对塔东地区志留系储集层物性,盖层封闭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储盖组合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塔东地区志留系储盖组合关系较差,不利于油气大规模聚集,但对整个塔东地区油气运移,聚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南段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条件十分优越,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烃源岩生烃期、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配置合理,具备形成多层位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条件。主要发育地层、岩性和复合等隐蔽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为:纵向上,主要储盖组合类型控制了隐蔽油气藏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受凹陷地质结构控制,不同构造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认为同沉积断裂带之下的有利储层发育带,即陡坡和缓坡坡洼过渡带是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8.
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国平,石强,王树寅.储盖组合测井解释方法研究.测井技术,1997,21(2):98~104根据油气藏成藏理论,油气藏形成之后,上覆盖层质量的变化会严重影响油气的聚集。大量事实证明,一些钻孔显示很好的层段曾经有过油气聚集,但由于后来盖层封闭性能变差,油气大量散失,形成了现今的残余油气藏。因此,测井解释不能仅对储层进行研究,还要对盖层封闭性能进行评价才能准确解释其含油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观点,并建立了封闭、开启型油气藏测井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六区、七区、九区上盘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油藏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油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方法,通过烃源岩评价、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识别、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分析,揭示火山岩内幕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上盘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油源充足;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储层是最有效的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储层物性属中孔低渗储层,火山岩内幕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主干断层附近;盖层为致密的火山岩隔层或致密沉积岩;圈闭类型多样;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同沉积主干断裂构成;石炭系内幕油气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油气主要聚集于主干断层附近石炭系内幕各种有利圈闭内。研究成果对该区石炭系内幕火山岩油气勘探和评价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油气成藏理论、充分考虑盖层封闭性能对油气聚集,保存的作用,认为测井解释不但要对储集层进行评价,还要对盖层封闭性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观点。  相似文献   

11.
HJ断层位于冀中拗陷RY凹陷北部,是控制HJ洼陷的东边界正断层,长期以来解释为"一刀切",即纵切基底至新近系。综合研究地震时间剖面、水平切片后发现,HJ断层并不是"一刀切",而是被4条横断层切割为几段。结合储层分布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油藏模式———断缝带油气藏,太古界花岗片麻岩上部是良好裂缝储层,盖层是覆于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储层之上的以泥岩为主的古近系砂泥岩段,断面是供油渠道。因此断缝带油气藏具备相应的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可以成为油气勘探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藏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托纳木地区位于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为羌塘盆地相对稳定的构造区,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地表油气显示主要为裂隙型沥青、“油浸”灰岩和油页岩,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大规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备形成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储集层和盖层分析表明,托纳木地区储集层中等,盖层中等-有利。依据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将托纳木地区生储盖划分为Ⅳ1、Ⅳ2、Ⅳ33个二级组合,其中Ⅳ2 组合最为有利,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Ⅳ1组合较为有利,而Ⅳ3 组合相对较差。托纳木地区生油条件优越、成熟度适中,储集层类型多、物性较好,盖层发育,表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注气地质特征和水驱开采特征。同时,借鉴雁翎油田注氮气驱油试验成果,进行了注气驱油机理和流体界面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注气采油方案,并分析了地下储气库与提高采收率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任11裂缝性底水油藏的盖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形成次生气顶和富集油带,具备注气提高采收率和建立地下储气库的地质条件。同时表明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与建设地下储气库相结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区块延长组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储盖配置良好,形成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该区储层为低孔低渗特低渗为主,主要目的层含油普遍,油层厚度大,但油层产量悬殊,单井产量明显受孔渗条件直接影响。区内构造简单,主要以岩性圈闭及岩性+低幅度构造复合圈闭为主,西倾单斜构造对油气聚集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泥岩欠压实形成的过剩压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裂缝、微裂缝及连片发育的砂体为油气纵横向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Khuff组成藏组合是波斯湾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二叠系Khuff组储层和层间硬石膏盖层构成了成藏组合的基本要素。下志留统Qusaiba段热页岩是Khuff组成藏组合的烃源岩,其分布广、有机质含量高,在晚白垩世大面积成熟生烃,而大部分圈闭形成早于主生烃期,且基底断裂发育,充当了烃类由Qusaiba段热页岩向Unayzah组砂层运移的垂向通道,Unayzah储层充当了主要的油气平面运移通道;面积广阔、沉积相稳定的Khuff组内碳酸盐岩和硬石膏旋回层序既提供了储层,也提供了成藏组合内绝大部分气田的优质盖层。同时,储层的原始物性好,鲕粒、球粒、生物泥粒灰岩及粒屑灰岩都具有很好的印模孔隙和粒间孔隙,此外,后期的淋滤作用加上白云岩化产生的晶间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质量。在大部分区域内,后期断层活动并没有破坏盖层的封闭性,天然气资源的散失量小。Khuff组成藏组合的未来勘探地区主要分布在Qusaiba段烃源岩的成熟区内,最有潜力的地区为层间硬石膏与Qusaiba段烃源岩成熟区重合的部分,包括波斯湾水域、波斯湾西北部及加瓦尔油田以南地区。大型低幅度构造的识别是将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中东地区油气勘探生产的经济门限较高,相对较小规模的油气藏的开发要依赖高气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盆地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其油气的形成与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分布可以指导其他裂谷型盆地的勘探。根据IHS及C&C提供的相关数据,结合生油层、储层、盖层及圈闭特征方面的研究,对北海盆地及邻区已发现的57个大油气田进行分析,得出南北海盆地气源岩为上石炭统威斯特伐利亚阶煤系地层,北北海盆地主要油源岩为上侏罗统到下白垩统沉积的KimmeridgeClay组(英国)、Mandal组、Draupne组(挪威)和Farsund组(丹麦)泥页岩;主力储层分别为南北海盆地的赤底统砂岩,北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内中侏罗统Brent群砂岩及中央地堑内的上白垩统白垩;南部区域盖层为上二叠统盐岩,北部区域盖层以泥灰岩为主。北海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受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储集体的发育及其分布;盐运动及同裂谷期断裂作用产生的相关盐构造和断块背斜、掀斜断块圈闭的发育;区域性盐岩及泥灰岩盖层的有效封盖。这些有利条件共同作用下,北海大油气田在整个区域上具南部产气、北部以油为主的特点;局部上,受有利储层Brent群分布位置和中央地堑区域盐构造运动影响,大油田集中富集于维京地堑西北部与中央地堑中部挪威区域。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南部火成岩分布预测及成藏条件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南部火成岩的岩性有侵入岩类、火山熔岩类及火山碎屑岩类。其孔隙类型为孔隙、微裂隙、裂隙。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具备形成工业储层条件,而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和裂缝为主,在好的熔岩相带,可形成良好的储层。应用航磁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该区火成岩分布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松南火成岩成藏具有以下有利条件:充足的油源供给是火成岩成藏的必要条件;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良好的储层相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条件;良好的盖层条件是油气成藏前提。在龙王构造完钻的农47井,成藏条件较好,有希望获得工业油藏。  相似文献   

18.
源一盖共控论是在“源控论”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经验,参照全球其它地区的资料,依据“系统论”的原理提出来的。其主要内涵是:盖层、特别是区域盖层和烃源一样是油气系统及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条件,优质的储集层、畅顺的通道、规模可观的圈闭是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富集油气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沉积盆地只要具有了活跃而充足的油气源和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就有希望成为富含油气区。指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源条件和封盖条件非常优越,可成为我国21世纪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