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情况,为护理人才专科化发展及专科护士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苏州市4家医院65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对专科护士相关信息的了解,92.2%临床护理人员支持设置专科护士岗位,30.6%临床护理人员有报名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计划,但由于名额有限和护理工作忙等原因限制临床护理人员参加专科护士进修.结论 加强对专科护士认知教育,大力发展专科护理,争取行政支持,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对临床护理专家工作领域和能力要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的工作领域和能力要求的认知情况。方法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对各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1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为自行设计。结果临床护理人员认为首先开始培养CNS的专科工作领域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专科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临床护理人员认为CNS的必备能力前10项主要注重于临床工作能力,但对于CNS科研、教育、管理和咨询的角色职能,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尤其对参与科研工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专家意见和保持继续教育学习等指标的分值相对较低。结论临床护理人员认为首先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领域以及专科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开始培养CNS,但对于CNS科研、教育、管理和咨询的角色职能,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尤其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探讨护理人员在职业教育前后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不同工作年限,对护理人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初和职业教育之后分别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并比较职业教育前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态度。结果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内容和护士的主要角色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职业教育前护理人员认为自身主要角色为医嘱执行者(30.75%),而在职业教育后,照顾者成为护理人员主要角色(34.11%);实施职业教育前后,护理人员对于夯实基础护理的认知态度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347,P〈0.01);对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障碍方面认知发生了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80,P〈0.01);对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态度和评价上也有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924,P〈0.01)。结论通过开展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的各种解读、改革、情景剧再现、人文和心理素养、专科技能等职业教育,护理人员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知和态度,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CNS)的愿景.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未来CNS的认知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护士中,49.5%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CNS,40.4%为一般,意愿不十分强烈.10.1%认为无所谓.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愿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为未来的临床护理专家自信心不足,对能否实现临床护理专家表示怀疑.希望护理管理者,加大宣教的力度,加快培养专科护士,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及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5.
护理教育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在良好的教育训练制度及环境下,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台湾临床护理人才的培育从护理的养成教育开始,当护理毕业生进入临床工作职场时,透过完整的"基层护理人员临床专业能力进阶制度""2年期护理师(护士)训练计划"及"各类专科护理训练",让新进护理师成为具有护理专业能力的资深护理师,继而朝向多元化的进阶角色拓展,成为临床护理专家或护理领导人才。医疗照护知识日新月异,为提供良好的照护,护理人员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习者与教导者均应终生学习,才能让护理发挥维护民众健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河北省护理人员对"网约护士"的认知现状及从业意愿,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的推进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及预调查编制《护理人员对于"网约护士"认知现状及从业意愿调查问卷》,对河北省内7家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71%的护理人员愿意成为"网约护士",因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的不同,其从业意愿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河北省护理人员对"网约护士"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护理人员上门提供护理服务是一个较好的举措,为社区居家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和相关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护士循证护理能力和开展我院循证护理查房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调查问卷"对临床科室21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院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水平普遍偏低,不同职称、学历、英语水平和职务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知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护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认知得分有差异(P0.05),护龄小于5年的护士比护龄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认知水平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能力总体偏低,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学习循证护理知识持积极态度,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护理管理者应从各个层面给予支持,积极制定相关对策开展循证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向秋红  吴贤琳 《全科护理》2021,19(35):5016-5019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实习初期角色模糊问题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角色适应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目的抽样,于2020年8月对258名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专科护生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角色模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护生角色模糊总分中位数为32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所学护理专业满意度、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实习环境是专科护生角色模糊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专科护生在实习初期能较为合理化对待个人角色,角色适应情况较好,但仍有少数护生角色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各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观察应用效果,即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对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应用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护理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意愿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护理意愿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40名各科临床护理人员发放艾滋病护理意愿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仅有34.41%的护理人员愿意为HIV/AIDS患者做全部护理,护理意愿平均得分为(31.35+8.44)分,影响艾滋病护理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害怕被传染,逃避患者,护理艾滋病患者太脏、太麻烦.结论 需要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提高对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护士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愿景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CNS)的愿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未来CNS的认知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中,49.5%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CNS,40.4%为一般,意愿不十分强烈。10.1%认为无所谓。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愿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为未来的临床护理专家自信心不足,对能否实现临床护理专家表示怀疑。希望护理管理者,加大宣教的力度,加快培养专科护士,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及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护理角色取向的认知状况。方法:用基于《条例》自制现代护理角色取向认知量表对精神科10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学历、职称、护龄及护理角色取向量表10项。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角色取向认知量表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角色取向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的自主性,使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可运用现代护理角色功能,准确落实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疆自治区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认知与意愿,旨在为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认知与意愿问卷,对新疆158名PICC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ICC专科护士对护士多点执业认知总得分为(33.11±7.62)分,护士能级、聘用类别、月收入、从事PICC护理工作为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可共同解释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得分总变异的45.00%。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意愿总得分为(84.93±9.27)分,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聘用类别、能级为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可共同解释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意愿得分总变异的23.60%。45.39%护士认为多点执业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法律保障;91.45%认为多点执业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82.89%护士认为通过多点执业,可提高自身职业价值;88.16%护士认为,通过多点执业可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增强职业认同感。结论新疆自治区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多点执业意愿强烈。加强对低年资、学历及低能级护士的教育,提高她们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和多点执业监督体系,明确多点护士的职责,以稳步推进PICC专科护士多点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立捷 《现代护理》2007,13(6):1532-1534
目的了解护士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CNS)的愿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未来CNS的认知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中,49.5%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CNS,40.4%为一般,意愿不十分强烈。10.1%认为无所谓。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愿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为未来的临床护理专家自信心不足,对能否实现临床护理专家表示怀疑。希望护理管理者,加大宣教的力度,加快培养专科护士,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及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养专科指导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培训,选拔培养专科指导师,专科指导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和群体的健康教育,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干预前后患者对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危险因素知晓率、自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科指导师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体现护理人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的认知、参与能力及参与意愿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参与意愿的因素。[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认知调查表、护理人员参与构建共享治理意愿调查表、护理人员参与构建共享治理能力调查表对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 0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的参与意愿得分为21.00(20.00,25.00)分,对共享治理的认知得分为68.00(62.00,75.00)分,对共享治理的参与能力得分为36.00(33.00,41.00)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的认知、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龄、职务、对共享治理的了解程度是护理人员参与共享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的参与意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从提高护理人员对共享治理的知识水平、认知程度以及护理人员自身能力水平的角度进行干预,促进共享治理的成功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的现状;探讨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23所医院的221名急诊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角色认知量表调查急诊专科护士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与角色认知现状;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SPSS 25.0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总分为(62.55±10.79)分,属于中等水平。角色模糊得分(30.09±6.49)分,角色冲突得分(32.46±8.45)分,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在文化程度、从事的最主要专科实践活动方式和年龄这3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高于大专学历者(P=0.002);年龄在31~35岁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高于≤30岁组(P=0.013);从事的最主要专科实践活动方式为临床实践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水平高于从事顾问者(P=0.027)。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夜班频率、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是急诊专科护士角色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其角色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夜班频率、职业认知与职业行为。  相似文献   

18.
总结护理专案行动对提升护理人员疼痛评估正确率的影响,认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知识认知水平,设计骨科专科疼痛评估尺,制作评估温馨提示卡,申请疼痛评估记录电子化,设置疼痛知识健康教育手册,能提升护理人员执行疼痛评估操作的正确率,提高疼痛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看法,分析现行护理质量考评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规范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性、半结构式访谈法对25名临床护士长、护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目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敏感性不高,过度偏重护理技术,不同专科的护理评价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依然欠缺。结论现存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欠缺单病种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不能适应专科护理的发展需求,亟待创建一套系统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护士离职意愿的概念及其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评估方法,以期为我国护士离职意愿测评工具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