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鼻炎/鼻窦炎相关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两种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方法纳入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新桥医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记录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对伴慢性鼻炎/鼻窦炎、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拟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给予氯苯那敏、减充血剂、鼻喷激素治疗1周;对有胃病史或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临床拟诊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 bid,联合胃动力药治疗2周。对以上针对性治疗后随访时咳嗽有明显缓解的患者,临床诊断为UACS或GERC。结果共114例入选本研究,拟诊GERC 47例,针对性治疗后确诊32例;拟诊UACS 67例,针对性治疗后确诊UACS 43例。确诊UACS与GERC的患者在年龄、病程、咳嗽严重程度、夜间咳嗽比例、有清喉症状比例、鹅卵石征比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GERC以女性患者多见(22/32),而UACS则以男性多见(26/43)(P〈0.05)。UACS患者咳痰的比例显著高于GERC患者(P〈0.05)。有咽部症状和体征的GERC患者(78.1%)比例显著低于UACS患者(97.7%)(P〈0.05)。声嘶和喉痛症状仅见于GERC患者,鼻后滴漏症状仅见于UACS患者。结论 GERC患者的咽喉部症状和体征与UACS患者有不同的特点。结合患者病史、咳嗽特点及并发的咽喉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可以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酸和非酸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 GERC)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况。方法分析41例单纯酸GERC和31例单纯非酸GER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多通道食管内阻抗-pH监测结果,比较酸GERC组、非酸GERC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反流症状积分、焦虑症状评分(generat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7)和抑郁症状评分(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的差异。结果两类GERC患者有相似的咳嗽特点和咳嗽症状积分,酸GERC患者的反酸(χ2=8.159,P=0.004)、烧心(χ2=4.108,P=0.043)发生率高于非酸GERC。非酸GERC组患者的焦虑比例最高(45.2%),其次为酸GERC组(41.4%),健康对照组最低(8.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015,P=0.000)。非酸GERC组患者的抑郁比例最高(58.1%),其次为酸GERC组(43.9%),健康对照组最低(12.0%),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17.529,P=0.000)。非酸GERC患者的RSI评分与焦虑症状评分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非酸GERC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酸GERC相似,伴随的反酸、烧心症状频率较低。两类患者均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症状,非酸GERC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针对此类患者制订心身结合的一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者。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繁多,最常见的有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和变应性咳嗽(allergic cough,AC)[1]。研究表明,CVA约占我国慢咳病因的1/3,  相似文献   

4.
目的慢性咳嗽常表现为对理化刺激因子呈异常增高的咳嗽反应,但不同病因间慢性咳嗽敏感性的差异及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0年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咳嗽专科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通过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确诊其常见病因,进行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以咳嗽阈值评估咳嗽敏感性,观察咳嗽敏感性与咳嗽病程、咳嗽严重度、肺通气功能、诱导痰细胞的关系。结果通过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后,纳入病例133例,其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4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6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1例,变应性咳嗽(AC)3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22例。另有同期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AC、CVA、EB、GERC以及UACS组患者的咳嗽阈值LgC5分别1.70±0.70、2.12±0.67、2.13±0.69、1.69±0.73、2.16±0.66,较正常对照(2.63±0.39)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其中以GERC、AC患者咳嗽阈值降低尤为显著(分别显著低于CVA、EB、UACS组,P均<0.05),其咳嗽阈值低于正常对照单侧95%参考值(125μmol/L)的比例较CVA、EB、UACS组为多(P均<0.05)。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阈值LgC5与咳嗽病程及日间咳嗽积分相关(r值分别为-0.280、-0.168,P均<0.05),但与肺通气功能以及痰细胞分类无关(P均>0.05)。结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患者辣椒素咳嗽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病因的咳嗽发病机制不一,可能与支配咳嗽敏感性的神经纤维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咳嗽患者对辣椒素刺激的咳嗽敏感性,探讨辣椒素咳嗽激发试验在咳嗽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2~9月门诊确诊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bility asthma,CVA)和胃食道反流性咳嗽...  相似文献   

6.
朱佳认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病因不仅包括鼻炎、咽喉疾病,还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有一定关联。中医治疗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变应性鼻炎(AR)导致的UACS以祛风抗敏、益气固表为纲;慢性鼻-鼻窦炎(CRS)所致UACS应以清胆泻热通窍、宣肺止咳为首要治则;咽喉部疾患为病因者以理气化痰利咽为大法;GERC所致者则主以降逆止咳。不离乎肺,不止于肺,兼顾鼻咽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东莞常平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制定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对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经验性治疗效果综合判断;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停药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12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明确诊断112例(93.3%),其中单一病因104例,前5位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感染后咳嗽(PIC)、变应性咳嗽(AC);112例病因诊断明确者经特异性治疗后治愈30例(25.0%),有效75例(62.5%),无效7例(5.8%)。结论:CVA、UACS和GERC是东莞常平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经针对病因的治疗后症状能够缓解。  相似文献   

8.
高阳 《西部医学》2017,29(1):64-69+77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亚急性咳嗽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而发现FENO在亚急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10月亚急性咳嗽患者200例,根据病因分成感染后咳嗽组95例(PIC)、咳嗽变异性哮喘组45例(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组30例(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15例(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组(GERC)组5例、双病因组10例,评估患者咳嗽症状程度、FENO 值、肺通气功能以及治疗反应性。结果 亚急性咳嗽中PIC组的FENO水平12(7 32)ppb低于CVA组205(13 32)ppb(Z=-3385,P<001),同时也低于EB组22(12 35)ppb(Z=-3732,P<001);但 PIC 组的FENO水平分别高于UACS组7(6 9)ppb(Z=-3011,P<001)、GERC组35(3 4)ppb(Z=-2115,P<005)、双病因组7(6 9)ppb(Z=-2336,P<001);而CVA组与EB组的FENO水平无显著差别(Z=-0739,P=0341);各病因组中,相对于 CVA 组FEV1(8819±1780)%,PIC组(11035±1436)%和EB组(10763±1429)%均显著升高,P<005;MMEF pred%在PIC组(9624±1727)%和EB组(9812±1472)%显著高于CVA组(5836±1667)%,P<001;FVC pred%和FEV1/FVC%在各病因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低于CVA组,CVA组、EB组的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结果显示 FENO 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亚急性咳嗽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支持 FENO 作为亚急性咳嗽经验性吸入激素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FENO≥19ppb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衡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5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295例,剔除不符合入选标准患儿16例,将其余279例按照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组(n=84)、学龄前期组(n=135)、学龄期组(n=60)。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诊断程序作出病因诊断。根据临床资料等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等主要病因构成比。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3组不同病因之间构成具有差异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UACS、CVA以及PIC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79例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为:UACS 79例(28.31%),CVA 91例(32.62%),PIC 90例(32.26%),多病因19例(6.81%);婴幼儿组病因以PIC为主,学龄前期组三大病因构成比大致相同,学龄期组病因以CVA为主;通过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分析表明性别、入托情况、烟草环境暴露等31个相关因素在不同病因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ACS危险因素包括家族成员吸烟(烟草环境暴露)、白天咳嗽、卧位时咳嗽、鼻塞等(P<0.05);CVA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过敏性鼻炎病史、家族哮喘病史、冷空气或异味刺激、过敏原等(P<0.05);PIC危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因素、抗生素使用(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不同,且相同病因在不同年龄段病程存在差异。UACS危险因素包括家族成员吸烟(烟草环境暴露)、白天咳嗽、卧位时咳嗽、鼻塞等,CVA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过敏性鼻炎病史、家族哮喘病史、冷空气或异味刺激、过敏原等,PIC危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因素、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止咳汤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UACS患儿106例,随机分组,采取自拟通窍止咳汤治疗的53例患儿纳入治疗组,采取传统西医治疗方式的53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治疗持续7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咳嗽症状量化评分变化、咳嗽症状主观评估及两组UACS患儿临床综合疗效。结果:UACS患儿治疗后其咳嗽症状积分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进行相应治疗后UACS患儿的咳嗽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达到临床控制的UACS患儿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多,且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自拟通窍止咳汤治疗儿童UACS疗效确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病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上气道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关联,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92例慢性咳嗽并同时有咽部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相关病史采集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后,根据针对性治疗结果进行相关疗效评价及病因学分析。结果对疑为CVA的49例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阳性率为28.6%(14/49),占全部病例数的15.2%(14/92)。18.5%(17/92)的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或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部分患者抗胃食管反流治疗有效。有鼻炎/鼻窦炎病史和/或症状的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33.7%(31/92)。51.1%(47/92)的患者仅有单纯的慢性咽部症状和体征。结论 UACS的病因不只与鼻炎/鼻窦炎有关,慢性咳嗽患者的"慢性咽炎"表现既可能是继发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鼻后滴流和胃食管反流的结果,也可能是独立的慢性咳嗽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浙江台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为经验性诊治该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就诊并有完整资料的慢性咳嗽患儿258例,遵循国内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作出慢性咳嗽初步诊断并按时随访,作出最终诊断。结果258例患儿中最终确定病因患儿239例(92.6%),其中单一病因咳嗽患儿204例,占85.4%;二重病因35例,占14.6%。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前四位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7例(41.5%),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59例(22.9%),CVA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5例(13.6%),UACS31例(12.0%)。幼儿组和学龄前期组患儿均以变异哮喘咳嗽为主,而学龄期儿童组以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为主。CVA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夜间咳嗽,UACS的临床特征主要为湿痰咳嗽。初诊就能确定病因诊断的比例为57.4%(148/258)。结论浙江台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CVA+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而且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不同。各种病因的咳嗽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经验性诊治儿童慢性咳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气道高反应(AHR)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内在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儿童慢性咳嗽患儿51例,所有患儿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查。对比不同病症患儿临床特征、AHR分级以及随访前后诱导痰和FeNO及其相关性。结果 CVA患儿第6个月中度分布[6例(11.76%)]比例明显低于初诊时[15例(29.41%)],第6个月极轻度[16例(31.37%)]及阴性分布[7例(13.73%)]比例明显高于初诊时[7例(13.73%)、0例(0.00%),P<0.05);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患儿胺累计剂量(PD20)水平显著低于支气管激发试验(BPT)阴性组,中度患儿比例[11例(45.83%)]明显高于BPT阴性组[0例(0.00%)],极轻度患儿比例明显低于BPT阴性组[1例(4.17%) vs 6例(75.00%),P<0.05];CVA+UACS组患儿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及FeNO水平[(0.9±0.1)%、(18±9)]均显著低于CVA组[(6.4±0.8)%、(34±16)],诱导痰EOS和FeNO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00)。结论 CVA患儿治疗过程中对AHR进行动态观察,可以对CVA的转归进行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1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否与其对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治疗作用相关.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应用第1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4 mg/次,2~3次/d)治疗(10±3)d后,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以咳嗽好转1/2及以上为治疗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初级而简易的慢性咳嗽诊治方法,并初步了解成都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引入“慢性气道炎症咳嗽综合征”(chronicairwayinflammatorycoughsyndrome,CAICS)的概念,CAICS包括慢性咳嗽的几个常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变应性咳嗽(AC)及不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等。随机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对其进行拟诊病因诊断,并通过经验性治疗,分析患者的咳嗽病因及疗效。结果共观察慢性咳嗽患者148例,平均年龄(43.0±13.0)岁。其中男72例,女76例,男女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9.7±10.7)岁及(45.0±14.2)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P〈0.05),提示男性患者发生慢性咳嗽的年龄较女性小。所有患者的平均咳嗽时间为(24.7±42.1)个月(2—360个月),总的拟诊率为96.6%(143/148),不明原因者5例(3.4%)。慢性咳嗽拟诊病因依次为(共186例次):总CAICS107例次(57.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40例次(21.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7例次(9.1%),其余病因16例次(8.4%)。其中单一拟诊病因咳嗽者95例(64.2%),二重拟诊病因者41例(27.7%),三重拟诊病因者3例(2.0%)。有12.2%的慢性咳嗽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AR),拟诊CAICS及UACS且合并AR者均为18%,而确诊CVA合并AR者为33.3%,其余病因鲜有合并AR者。提示AR与CVA、CAICS及UACS关系密切。该方法经验性治疗慢性咳嗽总有效率为83.7%。结论本研究显示成都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与国内某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CAICS(即累计CVA、EB、AC及不典型慢性支气管炎)、UACS及GERC是慢性咳嗽的三大主要病因。该方法简易有效,经济适用,可做为一种慢性咳嗽的初级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程度的异同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收集单一病因慢性咳嗽患者150例,通过咳嗽积分评价,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日间及夜间咳嗽程度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包括鼻后滴流综合征24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0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31例,变应性咳嗽30例及感染后咳嗽19例。各组间的日间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的夜间秋分明显高于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及感染后咳嗽组(均P〈0.01)。分别对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进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日间咳嗽积分有关(P〈0.05),性别与夜间咳嗽积分有关(P〈0.01)。结论不同病凶慢性咳嗽的日间咳嗽程度类似,但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咳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咳嗽。  相似文献   

17.
关宪廷  康晶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55-85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除肺部有明确疾病以外的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案。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哮喘学组2005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采取"5步诊断法"确定慢性咳嗽的病因,并针对不同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无明显肺部疾病的慢性咳嗽的病因43.75%为UACS;26.56%为CVA;6.25%为EB;20.31%为GERC;1.25%为其他原因所致。针对4种常见病因给予特定方案的治疗,91.07%获临床控制,总有效率达96.43%。结论无明显肺部疾病的慢性咳嗽绝大多数为UACS、CVA、EB、GERC所致,给予正确治疗90%以上病例,2~4周内可获得有效缓解。不需反复检查和大量抗生素治疗。慢性咳嗽误诊、误治现象明显,提请基层医师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82例(试验组),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同时,选取同期非慢性咳嗽有咳嗽症状的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病因素的差异,同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烟草暴露因素、空气污染因素、房屋异味因素、接触动物皮毛因素和冬春季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6.085,P<0.01);婴儿组首位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幼儿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学龄前组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学龄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患儿的病原学有一定年龄特征性,婴儿组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幼儿组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有一定年龄的特征性;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和生活环境因素可能为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