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知识果味派     
蓝色的血液不是谁都有,猜猜它是谁?可别回答是蓝精灵哦!丹顶鹤和鹤顶红是不是亲戚,这还要研究研究。模范老爸海马如何生儿育女,眼镜蛇是音乐爱好者吗?问题多多,知识多多。最可怕的是德国的一种龙虾,不要老公照样生孩子,如此繁殖有什么后果,让我们慢慢从头阅读。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P—3作为几种浮游动物与鱼类饵料添加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系采用福州菜地沟泥分离和培养出来的光含细菌P-3菌液作为饵料添加剂,培养发头裸腹(?)和花箧臂尾轮虫均有增产效果;培养短盖巨脂鲤鱼苗、革胡子鲶鱼苗和饲养鹤顶红金鱼均提高成活率,同时,可减少水体的换水次数。试验表明,此细菌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产“印字水果” ,就是根据植物叶绿素和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过程中 ,必需光照这个条件 (否则就不能合成 ) ,对水果的果皮进行特殊的遮光处理 ,就可将“福”“禄”“寿”“喜喜”“发”“顺”和“恭喜发财”“吉祥如意”“荣华富贵”“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等这些喜庆和祝福语“印”在水果的果皮上。生产“印字水果”时 ,首先 ,用电脑刻字机将“福”“禄”“寿”“喜喜”“发”“顺”和“恭喜发财”“吉祥如意”“荣华富贵”“年年有余”“福如东海”和“寿比南山”这些喜庆字和祝福语的字用黑色不干胶纸刻绘出来 ,字体可选…  相似文献   

4.
称善简曰圣”,缺处当补“副”字,“简”是实情的意思。“立制及众曰公”,“制”字当作“志”,是指的“无私”之志。“刑民克服曰”,“武”字当是“成”之误,“成”与“武”形近,易致误。“博闻多能曰献”,作“献”当不误,“献”是才能多的意思。“不隐无克曰贞”,“克”有作“屈”、“屏”、“藏”者,当以作“藏”是。“贞”当为“真”字之误,“贞”、“真’二字形近,易误。  相似文献   

5.
释“永”     
“永”的常用词义为“长”,但“永”的本义向来众说不一。“永”的甲骨文形体有四种形式,“永”是“泳”的本字,“永”借表“咏”义,“咏”与“谅”为异体字。“永”、“泳”、“咏”、“谅”音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由“礼”起,进至“仁”、“义”,它以“仁”为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对“仁”的界定,实为“仁”的主要含义。这是一种超越了“礼”和“义”的大公境界,是最高的“德”。而“忠恕”之道是达成“仁”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物(景)”、“事”,其中“情”与“理”为“意”、“物(景)”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相互联结,如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就有“异质同构”或“同形说”的解释。而这种“异质同构”说用于解释意象的形成,是被公认比“移情”、“投射”说更为精确的。因此以此为基础,将辞章四大要素进行联结,除了可就个别意象由“异质同构”推扩至“同质同构”外,也可再就整体意象拓大到“异形同构”与“同形同构”,加以呈现。而无论是哪一类的“构”,都有“单轨”、“双轨”与“多轨”的不同,以造成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苍山十九峰     
“云弄”“苍浪”“五台”峰, “莲花”“白云”一望中。 “鹤云”“三阳”“兰峰”峻, “雪人”“应乐”入遥空。 “观音”灵迹诚虚幻, “中和”“龙泉”有世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豚”字的甲骨文形体,并从我国古代文化的角度考释“豚”字,证明其为“阉割后的小肥猪”之意,重新辨析了“豚”字家族中“豚”、“豕”、“彘”和“猪”四字。“钝”和“臋”在音义上和“豚”有密切的联系,“钝”、“臋”和“豚”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1.
論一字異讀     
汉語里一字異讀的情形是常見的。比如“良好”的“好”和“爱好”的“好”,唸法不同;“强健”的“强”、“勉强”的“强”和“倔强”的“强”,唸法也各不同。有些字在古書中的唸法实在太多了,如“从”“差”“敦”“賁”“苴”之类都叫人难于掌握,即使在字典中查到了,也叫人眼花撩乱,难于抉擇。这些不同的唸法,或表現在声母上,如  相似文献   

12.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幽尼。曹雪芹为妙玉“树碑”的文字中写了一个大字:“怪”。而“怪”的表现,就是“傲”,就是“洁”,“傲”“洁”成癖,这就是妙玉的“怪癖”。这种“怪癖”在“金陵十二钗”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大观园的青年女子世界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样...  相似文献   

13.
学会运用定冠词“the”是很重要的。英文词句,往往因为有没有定冠词,意义大不相同。例如:“work by day”和“work by the day”,前者是“白天做工”,后者是“按天计算”。“the people”是“人民”,“people”是“人们”。“the”highet building”是“最高的楼”,而“a highest building”是“很高的楼”。街名一般不加定冠,但伦敦的街名有些带“the”。如“the”Oxford Road”,意义变为“通往Oxford(牛津)的大路”。我们往往感到定冠词难用得恰当,同一个词,在这里带定冠词,在那里却又不带。其实只要掌握了“the”的基本含义,掌探一些运用规律,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定冠词“the”的基本含义是“特指”。和中文的“这”或“那”字,意义有些相似。凡是说特定的东西,或特定范围的东西,就要加定冠词。如师生对话时说“我是你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1)单句里的命令句。意思是“只要是差使大家都得去干”。这句充分显示了口语特征。 2)“但”,音义同“只”,相当于现代口语的“只要是”或者“凡是”,偏正词组。早期白话里“但”这种用法很普遍,《水浒》里就很多。“但有的差使”是主语,“有的差使”是“但”的宾语,易言之,主语的内部结构是“判断词——宾语”形式。”“有的差使”的“的”是表示完成体的时态助词,相当于“了”,但具有口语特征。又,下文“下的车”就是“下了车”。谓语是主谓词组“无推故”,是“你等无推故不干”的紧缩形式,省去主语  相似文献   

15.
燕青原是一个风流放荡的“浪子”;“一丈青”原是一个歌妓。鲁智深原是一个飞飞儿“花和尚”;龚旺因“浑身上刺着虎斑”故有“花项虎”的绰号。王定六走跳的快,象神女“活闪婆”那样;白胜的绰号“白日鼠”,即“白日贼”。“病关索”、“病尉迟”之“病”与“赛”同义。张横是一个船工,故称“船火儿”;杜兴生得又丑又怪,象戴了个“鬼脸儿”的假面具。张顺的绰号“浪里白跳”是错的,应是“浪里白条”。  相似文献   

16.
华夏民族     
白族白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安顺和湖南大庸市桑植县也有少量分布。白族先民,汉晋时称“僰”、“滇僰”、“叟”、“爨”,唐宋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白人”或“百人”,明清称为“民家”。白族以白为善,故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纳西族称其为“勒布”、“那马”,傈僳族称其为“勒墨”。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以前各家对“话本”的含义的界定——“故事底本”或者“故事”,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这种理解忽视了其含义的历时发展——“话本”之含义在历时的发展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本”早期作“话”,从唐代到明清文献中的“话”、“话本”、“话文”的用例来看,“话本”、“话文”均为偏正结构,其含义均指“故事”,并无“故事底本”之义,“本”指“(故事)本末”,“文”指故事内容。指“故事底本”的“话本”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一些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合成词,当把语素拆开单用时,客家方言和普通话有不同的说法。如“差错”,客家话说;“这事做差了。”普通话说:“这事做错了。”“奇怪”,客家话说“奇”,普通话说“怪”。“疯癫”,客家话说“癫”,普通话说“疯”。“饥饿”,客家话说“饥”,普通话说“饿”。“穿着”,客家话说“着”,普通  相似文献   

19.
“直译”和“意译”是百年难题,“直译”和“意译”没有统一的定义。翻译理论界一直把“直译”和“意译”的重点放在对译文和原文形式的比较上,认为重形式的翻译是“直译”,不重形式的翻译是“意译”。深入研究发现,“直译”和“意译”与形式无关,与词义有关,此观点是“直译”和“意译”重新定义的基础,因此推出翻译方法不是“直译”和“意译”,而是“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音译”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术语,然而是一个错误的术语。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老师在向一个学生提问题,他问:“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位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不是。”“枪声有多大?”“80分贝至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确定。”老师已经有些急了:“这位同学,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学生回答:“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旁边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