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方国家水稻区域试验近15年参试品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1-2015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北方稻区参试品种数量稳中有增,区域试验规模不断扩大;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产从2001年的9.08t/hm 2增加到2015年的10.11t/hm 2,增加了11.3%。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发现,北方稻区必需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穗数做基础,同时协调好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北方水稻区域试验品种优质率平均在60%以上,品质总体较好;早熟中早粳和中熟中早粳品质优于黄淮粳稻组和晚熟中早粳。从主要米质指标上看,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好,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差,是影响北方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北方稻区平均每年有32.7%的品种达中抗稻瘟病及以上水平,同时每年约有40%的品种因稻瘟病抗性不达标被淘汰;而且年度间稻瘟病抗性品种比例波动较大,说明北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不强、不稳定,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品种松辽5号以日本优异水稻品种秋光×早锦×陆誉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世代田间选拔培育而成。具有熟期适宜、株型理想、受光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佳和综合性状优异的特点。通过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分别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5.2%和0.3%;稻米品质有7项指标符合部颁优质稻米一级规定,3项指标符合部颁优质稻米二级规定。松辽5号是吉林省乃至北方中晚熟稻区较为理想的接替品种。  相似文献   

3.
水稻粘糯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权 《种子》2005,24(2):87-88
利用水稻粘糯不同米质类型品种杂交,使其后代产生植株性状和稻米品质的双重分离.经多代的定向选择和米质鉴别,育成具有粘稻高产多抗和糯稻米质优良的籼型粘稻优质软米新品种铁特占1号,供大田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开展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2019-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鹏优6553、陵两优179、广味丝苗1号和美香银占2号4个品种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建议参加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88~1989年度北方水稻区试中早粳早熟组的丰产、稳产、抗病、米质等10个性状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参试6个品种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法定量评价一个品种综合性状的优劣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宜尽快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辽河平原稻区不同产地稻米品质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 a 7点共23份次的试材,研究了辽宁省辽河平原稻区相同品种异地栽培产生的稻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米质存在差异,但差异大小与年份有关;不同品种异地栽培引起的米质变化大小不同;整米率、垩白率、垩白面积3性状受产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栽培地区,对2011-2020年长江上游通过国家水稻区试审定的品种的现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和抗性性状数据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为长江上游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上游参与国审的不育系59个,三系杂交稻占审定品种的85%;区试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生育期则有逐渐缩短趋势;优质稻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1.0%,而米质达到一等的水稻品种只占8.2%。  相似文献   

8.
利用品种丰产势对1990~1991年度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作了初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结果准确、计算简便和便于比较等优点,应用于水稻新品种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稻米品质改良越来越成为现代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探明新选育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稻米品质潜力将为其在水稻优质育种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对50份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的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鉴定,并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品质表现进行了分类评价。供试材料均表现较高的糙米率(≥74.19%)、精米率(≥67.83%)、较大的长宽比(≥2.79)和低水分含量(≤13.03%),多数选系具有适宜的直链淀粉含量(17.00-22.0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组,其中第I组的综合米质性状最优;典型判别分析获得2个典型判别函数,分别可解释89.5%和7.2%的方差变异,主要反映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等指标。新选育的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在糙米率、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方面具有优势,垩白粒率和长宽比是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品质改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将为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在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中的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3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旱直播栽培模式下,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分析测定直播稻的叶片光合、稻谷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灌溉,节水灌溉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率分别下降3.66%和4.37%,灌浆中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5.78%和5.69%。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表现不同,对于‘新稻567’和‘新稻568’两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分别下降了6.21%和3.8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8.9%和5.37%;对于‘新科稻31’,节水灌溉处理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了3.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了19.59%和27.84%。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含水率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产量和品质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因不同灌浆时段而异。提高灌浆中后期光合速率,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有所下降。综上表明,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米质调控上因品种而异。因种设定不同的土壤水势灌溉标准,对发展节水型直播稻生产和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沿黄稻区是我国优质粳米生产基地,随着水稻简化耕作栽培方式的发展,直播稻因其简单易行的优点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目的]为研究沿黄稻区直播稻稻米品质与常规插秧稻米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6个直播水稻品种和8个插秧水稻品种以及7种优质商品稻米,对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性状进行系统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整体上,直播稻的精米率高于插秧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值低于插秧稻,高于商品稻米;蛋白质含量高于插秧稻,低于商品稻米;除此之外,相对于插秧稻和商品稻米,直播稻品种的崩解值最大,消减值最小;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插秧稻品质,高于商品稻米。[结论]综合所有品质性状指标发现,在选取的6个直播稻品种中,新稻568、郑稻201和新稻567在河南沿黄地区直播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都与常规栽培的优质稻米相当,因此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在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通过直播简化水稻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12.
1 概况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使水稻育种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金桥。试验结果是品种审定推广的依据。北方稻区大多光照条件好,气温日较差大,单产居全国之首,是我国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北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还在于及时地沟通北方各省、市、自治区之间最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应用信息,最大限度地扩大良种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良种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为正确引种和区试点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病虫害,抗性品种的筛选是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作者通过对1987年南方稻区区试品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产品登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水稻稻曲病危害日益加重,从而受到农业科技部门关注。分析其主要因素为水稻品种更新、耕作制度改变和施肥水平提高,逐步使稻曲病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不仅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同时稻曲病米粒及米糠对人畜有毒性。虽然选用抗疫品种、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减轻稻曲病的危害,而掌握施药适期及时使用农药防治,仍是有效控制稻曲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从而登记防治稻曲病的产品相应扩展。稻曲病危害加重后,为相关杀菌剂品种扩大了市场容量。据统计至今  相似文献   

15.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雷等于1992年秋从中晚熟水稻品系M142田中选出12个变异株,经室内考种分析和米质初检, 选留6株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米质优的单株.1993~1994年,以"J20~25"编号进入鉴定圃,并以辽粳5号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J22"株系表现综合性状好,其米质、抗性和产量均优于对照.1995~1996年,以"P43"编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7年,在辽宁省内设点生产试验的同时繁殖原种.1998~1999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000年进行省生产试验;1999~2000年,参加国家北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国家北方生产试验;1998~2002年,在辽宁、华北及西北适宜稻区设点进行生产试种.由于该品种在试验、试种中表现米质优、丰产性好、抗性强、适种区域广等特点,2003年2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3月开始在辽宁、华北及西北中晚熟及晚熟稻区示范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0,18(1):59-61
1 水稻1.1 辽盐9号: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选育,1997年辽宁省审定。在辽宁全生育期157d左右,与中丹2号同熟期。米质主要指标均达到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均为中抗以上,并具有耐肥、抗倒、耐盐碱、耐旱、耐寒及活杆成熟、不早衰等特性。1996年至1997年北方稻区试单产488.0kg/667m2,比对照中丹2号增产10.8%。1998年北方稻生产试验单产476.7kg/667m2,比对照增产4.4%。适宜在辽宁、西北及华北中丹2号熟期稻区种植。1.2 辽盐糯10号:北…  相似文献   

17.
以汕优63和武香粳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稻米主要米质性状和淀粉粘滞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粒重和最小垩白时的结实期处理土水势是相同的,均为-20 kPa,在此土水势下,强势粒和弱势粒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变化,改善了营养品质,米质相对较优;(2  相似文献   

18.
我所地处冀中南稻区,该区南北跨4个纬度,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类型区复杂,分布零星,生产上的品种繁多,需要我们做技术工作的去总结、选择、推广。多年来,我所通过北方水稻区试及省区试,不断引进,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推动着水稻生产上品种的更新换代,而每次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促进水稻生产一上一个新的台阶。总结我们的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紧紧抓住促进水稻生产上新台阶这个中心,做好水稻生产品种更新换代的超前工作,瞄准市场抓准抓狠抓快水稻品种的选择与应用。主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黄软秀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晚造广东省区试,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极显著;2012年晚造复试,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不显著。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株型好,抗倒力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23。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新组合金农3优3号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金农3A与金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该组合201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2011年续试,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2006)。该品种糙米红褐色,具有产量高、米质好、营养高的特点,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2012年,福建省上杭县种子管理站引进该品种做烟后晚稻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