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提高铝合金的性能,提出把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球磨工艺是复合材料制备的核心环节,研究了球磨工艺参数(球磨介质、球磨转速、球料比、球磨时间)对复合粉体形貌的影响,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球磨参数.利用热等静压方式制备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铝基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硬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球磨转速2...  相似文献   

2.
以氰化渣中的重金属铜为主要脱除对象,将机械活化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针对影响浸出的各球磨条件——球磨时间、球磨转速、球料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正交球磨浸出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影响脱除率的3个因素中球磨时间与球磨转速的作用较为明显,三者对脱除率的影响强度为球磨转速球磨时间球料比;同时对脱除情况进行最优化设计,得出修正后的最佳脱除条件为球磨时间2 h、球磨转速360 r/min、球料比20:1、浸出时间9 d、铜脱除率90.41%。  相似文献   

3.
干式搅拌球磨法制备片状锌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干式搅拌球磨法制备出片状锌粉,设计出制备片状锌粉的实验流程,通过试验确定球径、球料比、转速、球磨时间四个主要参数对球磨结果影响最大,并以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参数,试验中还得出助磨剂对球磨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几种关键因素对球磨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对溴氯苯为研究物质,用机械化学法对其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各球磨工艺参数对机械球 磨过程降解效率与脱卤效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气相色谱仪(GC)与离子色谱仪(IC)分别对处理过程 中底物浓度与卤素进行跟踪监测,考察转速、球磨时间、物料比以及球料比等工艺参数对底物降解 率及脱卤率的影响,并经优化获得相对最佳球磨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球磨转速 为600r/min时的处理效果最佳,脱氯率、脱溴率与降解率分别为78.15%,91.46%,99.9%.在球 料比(质量比)、物料比(摩尔比)的实验组中,综合考虑能耗问题、物质有效利用与降解效率等因素, 最优球料比、物料比确定为12.6∶1与102∶1.比较了几种脱卤试剂的脱卤效果,CaO作为脱卤试 剂时,脱卤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MoSi2的机械研磨相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ZJM10T型搅拌球磨机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机械研磨(MG)条件下MoSi2的同素异构转变及其非晶化,并对其转变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当球料比为10:1,球磨机转速为450r/min时,MoSi2粉末在机械球磨80h后,没有H-MoSi2生成,而当球料比为20:1,转速为600r/min时,机械球磨60h,已有少量的H-MoSi2生成,同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H-MoSi2的量逐渐增加,继续机械研磨,MoSi2合金粉末呈非晶化,试验结果证实相对高的能量有助于MoSi2的固态相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NiAl纳米晶粉末,研究了这种纳米晶粉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高能球磨处理,可以制备出晶粒尺度为3~4nm的NiAl纳米晶粉。工艺研究表明:影响球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球磨时间和球料比.最后研究了长时高温处理作用下的纳米晶粉的热稳定性并讨论了材料细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球磨过程中粉末的行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的球径,转速,球料比和球磨介质等条件下,对多种微细粉末进行了一系列球磨试验,结果发现,采用高转速,大球料比,合适的球径以及湿状态可以改善球磨效果,另外,单质粉末的晶体结构类型是决定其球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膜厚对芯料释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光学显微镜二次聚焦法测定出微胶囊膜厚,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出微胶囊芯料的释放速率,从而揭示出微胶囊膜厚对芯料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甲醛用量、复凝聚次数、复凝聚次数、芯料用量、搅拌速度、乳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微胶囊膜厚、表观扩散系数对芯料的释放速率影响极大,尤其膜厚对释放速率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甲醇制丙烯用分子筛催化剂因积碳失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行星磨对其进行了超细化处理,系统探讨了球磨工艺参数对超细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时间为9 h,球磨转速为360 r/min,球料质量比为5:1,直径分别为1,3,5 mm的研磨球质量配比为60%:30%:10%的最佳球磨工艺参数下,可以批量获得中位粒径为1.94μm的废弃甲醇制丙烯用分子筛催化剂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10.
用氮气雾化的HT9粉末和Y2O3粉末为原料,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ODS(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即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钢粉末,采用SPS(spark plasma sintering, 即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制备不同烧结温度下的ODS HT9钢,通过光学显微镜、XRD、SEM、维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等试验设备,研究不同球磨工艺(球磨时间及球料比)和烧结温度分别对ODS合金钢粉末特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30 h以及球料比为10:1时,粉末颗粒大小均匀且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在烧结温度1 000 ℃和1 050 ℃;ODS HT9钢中只有铁素体-马氏体相,在烧结温度为1 000 ℃时,其抗拉强度、致密度和硬度分别达到了955 MPa、98.6%和460 HV1;其抗拉强度和硬度比普通类似成分的316不锈钢分别提高了48%和52%,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刘林焱      谢俊      李先海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600-606
对比棒磨和球磨条件下,黄磷尾渣-0.075 mm、-0.045 mm所占百分比与磨矿时间的关系,确定球磨为合适的磨矿方式;在球磨方式下,考察磨矿时间对黄磷尾渣的粒度特性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基于Rosin-Rammler-Bennet(RRB)分布方程建立模型,结果证实黄磷尾渣磨矿特性符合RRB分布. 黄磷尾渣超细粉的特征粒径(De)和比表面积对混凝土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混凝土强度(凝结时间1 d)最大值在特征粒径为59.76 μm,比表面积为530.15 m2/g,黄磷尾渣掺量为25%时出现,为27.429 MPa.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球磨因素对碳化硼粒度分布的影响,并考察游离碳含量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碳化硼粒径分布曲线向粒径小的方向移动,当球磨时间达到60 h,粉体粒径细化程度减缓,继续球磨可进一步提高超细颗粒含量;当球磨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不同的球料比对粉体粒径分布曲线影响较小;游离碳含量随着球磨时间增加而提高,在20~40 h碳含量增加显著,之后增加缓慢;SEM电镜显示球磨前后粉体显微形貌发生显著变化;XRD分析显示球磨60 h后粉体中出现很强的游离碳衍射峰.  相似文献   

13.
采用Sol—Gel法和层层快速退火工艺,通过控制甩膜转速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单层膜厚不同的钙锶铋钛钕(C0.4S0.6NT)铁电薄膜。研究了单层膜厚对于C0.4S0.6NT铁电薄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单层膜厚有利于薄膜在(200)方向的择优取向,有利于薄膜的铁电性能。单层膜厚为60nm时,C0.4S0.6NT薄膜具有优良的铁电性能,2Pr和2Ec分别为24.155μC/cm^2、148.412kV/cm,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LiBH4-NdCl3储氢材料体系,系统研究了预球磨、球磨时间、球粉比和掺杂量等工艺参数对体系的影响规律,阐明NdCl3对LiBH4放氢过程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NdCl3对LiBH4放氢性能的改善作用是通过去稳定化反应进行的. 通过预球磨使NdCl3纳米化并能够提供额外的表面能,促进去稳定化反应的进行,从而有效地改善LiBH4的放氢性能. 最佳的球磨时间和球粉比与NdCl3的原始状态有关,应根据颗粒大小、晶粒尺寸、表面状态等因素做出最优选择. 增加NdCl3掺杂量能够提高LiBH4与NdCl3的接触面积,提升反应效率,进而显著提高LiBH4的放氢性能.  相似文献   

15.
将WO3、C和Mg粉末按摩尔比为1∶1∶3混合,在室温下用高能球磨法对其进行球磨,经XRD、SEM和TEM分析表明,在球磨到4.7 h时,WO3、石墨和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生成了WC和MgO粉末,之后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不断细化.球磨50 h后,得到WC晶粒度和颗粒度分别约为25 nm和100 nm的WC/MgO复合粉末.实验结果和热动力学分析表明,WC/MgO的合成是一个自蔓延反应过程,此反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液,无水乙醇为溶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 TiO2溶胶,采用液位沉降法在清洁的玻璃衬底上镀制TiO2薄膜。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1000)、p H、衬底温度对 TiO2溶胶在玻璃基板上附着性的影响;研究了液位沉降速度、容器倾角以及溶胶附着性对TiO2薄膜厚度的影响。考察了TiO2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PEG与 Ti4+的质量比为1,不调节pH的TiO2溶胶,在沉降速度为7 cm/min ,容器倾角为30°所制得的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光照3 h时其光催化降解率高达52.1%。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探讨了在大剂量条件下,添加剂加入量、种类、球料比、研磨时间、配置浓度对灵武煤制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制浆工艺条件是添加剂干基添加量0.3%,球料比8∶1~10∶1,研磨时间30 min,研磨转速22 r/min,配浆浓度69%.  相似文献   

18.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链段长度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在氯仿或者四氢呋喃中溶解后,其薄膜在乙醇蒸汽中退火的自组装行为。主要研究了混合比例、溶剂、以及蒸汽退火时间对薄膜自组装的影响。研究发现改变混合比例、蒸汽退火时间可以有效调控薄膜自组装的结构和尺寸,得到了一系列不同形貌和尺寸的自组装结构;相比氯仿,四氢呋喃更有利于混合体系薄膜自组装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9.
将W80Cu20(n(W):n(Cu)=4:1)混合粉末在QM-BP式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中球磨进行机械合金化,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W-Cu混合粉末组织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粉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混合粉末产生合金化效果不断增强,Cu固溶于W中,并且晶粒尺寸得到一定的细化.  相似文献   

20.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电沉积Tb-Mg-Ni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 NaBr熔体中,Ni(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Ni,测得在Pt电极上α为0.21和D0为1.15×10-8?cm2•s-1;Cu电极上α为0.18和D0为1.44×10-6?cm2•s-1.Tb(Ⅲ)和Mg(Ⅱ)不能单独还原为Tb和Mg,但是可以被Ni(Ⅱ)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Tb Mg Ni 合金膜.合金中Tb的含量随着阴极电势的负移先增大而后减小,随Tb(Ⅲ)/ Ni(Ⅱ)摩尔比增大而增大,Tb的最大含量可达87.88%;Mg的含量随着阴极电势的负移而增大,最大可达12.78%,在Tb(Ⅲ)/Ni(Ⅱ))摩尔比为3.4/1,Mg(Ⅱ)/Ni(Ⅱ)摩尔比为8/1时,Mg/Ni原子比为2/1,符合Mg2Ni储氢合金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