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独蒜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因子。方法从种球大小、育苗基质、移栽月份、营养液配方等4个方面设计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独蒜兰组培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移栽的组培苗标准应达到:球茎直径≥0.6cm,百粒重≥20g,炼苗基质以腐熟木屑+蛭石(1:1)最佳,炼苗移栽时间以3~4月为最佳,1/3B5营养液促进组培苗生长效果最佳。结论筛选出适宜炼苗的种球级别以及最适宜的移栽时间、育苗基质和营养液,建立了独蒜兰组培苗炼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肇庆地区金线莲大棚春季种植所需的最佳光照设置,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地域特色药材金线莲。方法:以肇庆种质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根据野生金线莲的自然生长习性,用遮阳网设置3种光照梯度(Ⅰ.1 200~3 500 Lux,Ⅱ.500~2 000 Lux,Ⅲ.200~1 000 Lux)培养条件,研究栽培周期为3~7月份的金线莲生长情况。结果:历经春夏季90 d的栽培过程,金线莲的叶质量指标(叶数、叶面积及叶鲜重)和植株生长质量指标(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光照强度Ⅲ(200~1 000 Lux)处理的植株显著优于其他两个光照处理(P<0.05或P<0.01)。叶组织结构在光照强度Ⅲ的生长发育最好,栅栏组织中叶绿体分布浓密,金红色的叶脉网纹细胞结构发育明显,海绵组织细胞花色素苷积累丰富。总酚、类黄酮与花色素苷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呈现光照强度Ⅲ>光照强度Ⅱ>光照强度Ⅰ的趋势,低光照量更有利于金线莲有效物质的积累。结论:在广东肇庆地区3~7月份人工种植金线莲时,建议覆盖2~3层遮阳网(透光率15%~25%)进行严格遮阴,使其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维持在200~1 000Lux范围,以促进金线莲健壮生长,提高植株品质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艺措施对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金线莲瓶苗移栽农艺措施,以提高金线莲瓶苗移栽存活率和生长量。方法从栽种基质、移栽时间、每窝用种量、移栽密度等4个角度对金线莲瓶苗移栽的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 4月份移栽;基地先铺一层5cm厚的朽木,朽木上铺一层厚约2cm左右的森林腐殖土;用种量3株/窝;株行距10 cm×5cm。其存活率最高可达92.5%,5个月单株生长量最高达1.5g。结论峨眉山能成功引种移栽并收获5个月生长期的金线莲组培苗,该研究结果对改变投资者盲目引种不科学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生真菌对台湾金线莲栽培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在野外盆栽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台湾金线莲的影响。方法 :组培苗移栽 1年后收获 ,统计成活率 ,称鲜重和干重 ,同时测定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结果 :接菌的台湾金线莲成活率达 100 %。对台湾金线莲鲜重的增加有极显著差异 ,对干重的增加有显著差异 ,且接菌后 4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台湾金线莲的家栽过程中可利用内生真菌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金线莲快繁体系.方法 以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茎段不同部位、培养基、激素、有机物和活性炭对不定芽增殖、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并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 外植体以不含顶芽和长根的中间段茎节为好;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或B5)+BA3.0 mg/L +NAA0.5~1.0 mg/L,两个月增殖倍数达5.0以上;壮苗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3.0 mg/L+6-BA 0.5 mg/L+香蕉提取物20%(或椰子汁20%);试管苗移栽适宜的基质为菜园土1份+2~3 mm粗砂2份(或1份)+木屑1份(或2份),3个月成活率均达100%,且生长良好.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能实现金线莲幼苗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确定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福建省广泛种植的金线莲品种泰宁一号为实验材料,在金线莲道地产区契合金线莲原初生境的林下进行栽培,详细探究不同林下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金线莲的生物量和代表性药效成分的影响,为选取金线莲林下栽培合适栽培密度和最佳采收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在林下栽种密度处于4 cm(行距)×4 cm(株距)时,林下栽培金线莲的长势最佳、折干率高、多糖、生物碱和类黄酮等药用成分含量较高。通过详细分析不同采收期林下栽培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发现在林下种植金线莲180 d后进行采收,金线莲根、茎叶长势佳,生物量积累丰富,折干率高,同时总黄酮、多糖、总生物碱药用价值成分均达到较高值。结论:泰宁一号金线莲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 cm×4 cm,最佳采收时期为移栽后180 d。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培养基对福建金线莲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 比较6种基本培养基对福建金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观察并统计种子萌发率;利用正交设计研究萘乙酸(NAA)、6-苄基腺嘌呤(6-BA)对福建金线莲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叶片数、茎节数、根数、根长度、株高、鲜重等的影响。结果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福建金线莲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分化效果不同,种子在MS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60.38%,原球茎在1/2MS培养基上分化成幼苗效果最好;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福建金线莲幼苗生长影响无显著性差异,1/2MS+NAA 1.0 mg·L-1 +6-BA 2.0 mg·L-1效果较好。结论 适宜的培养基能够促进福建金线莲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内生真菌对福建金线莲栽培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在野外盆栽条件下内生真菌AR-18对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福建金线莲组培苗接菌移栽于草炭土或蛭石基质中,1年后收获,观察苗的生长势,统计成活率,称鲜重和干重,同时测定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在草炭土和蛭石基质上,接菌的福建金线莲苗成活率均达100%;真菌对福建金线莲鲜重的增加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1.77和1.83倍;真菌对福建金线莲干重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13和1.28倍。接菌后4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福建金线莲的家栽过程中可利用内生真菌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与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形态、产量、主要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线莲适宜栽培模式和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一次性成苗有机培养金线莲植株为材料,调节不同光照强度,采用林下仿生栽培和大棚种植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大面积种植,测定不同栽培模式金线莲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金线莲栽培过程中活性成分累积规律。结果: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茎粗、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大;两种模式(大棚和林下)栽培苗随着栽培月龄的增长,多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黄酮含量则逐渐增加。种植6月后,以林下仿生态种植的金线莲在形态和生物量都显著优于大棚种植,多糖含量比大棚种植高2.9 mg,但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的生长、黄酮和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金线莲的适宜采收期为林下栽培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王梦琼  崔俊茹 《北京中医》2009,(12):963-964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实现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以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花蒿组培苗;利用黄花蒿组培苗进行继代生根培养,并依次完成温室移栽和露地栽培。结果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分化率为100%,根的分化率可达85%;继代培养黄花蒿组培苗生根率最高可达99%,温室移栽成活率100%,露地栽培成活率为98%,且生长性状稳定。结论使用此方法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选黄花蒿组培苗及继代苗进行露地栽培,从而实现迅速扩大黄花蒿优良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且成本低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在离体条件下对羟脯氨酸的耐受性,为药用菊花引种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5种药用菊花试管苗为材料,接种子添加不同浓度羟脯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植株叶片内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并统计植株的受害指数和存活率.结果和结论:在高浓度羟脯氨酸胁迫下,亳菊和怀菊试管苗受害指数较低,成活率相对较高,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高,具有较强的HYP耐受性.滁菊和贡菊植株存活率低于毫菊和怀菊,表现为中等的HYP耐受性.杭菊试管苗存活率最低,HYP耐受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以13份金线莲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9个性状(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植株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数、高径比、植株鲜重)进行相关、通径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种源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变异系数为2.96%~12.59%,相关性研究表明植株鲜重与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植株鲜重有最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通过叶片鲜重和叶片数对植株鲜重有不同程度的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金线莲形态学性状分为“高产型形态决定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决定因子”。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金线莲株高、叶片鲜重和叶片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14.
金线莲栽培中多菌灵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醇提取,液液分配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菌灵在金线莲根、茎、叶及栽培基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标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不同多菌灵添加浓度下的回收率为82.9%~95.7%,RSD为2.0%~6.3%,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分别采用推荐剂量(1.0 kg·hm-2)和1.5倍推荐剂量(1.5 kg·hm-2)进行处理,2年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的半衰期为7.01~8.51 d,在根中残留趋势为先升后降,半衰期为4.93~5.71 d,在茎和叶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8~4.27,3.50~3.91 d。若多菌灵在金线莲植株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5 mg·kg-1,每年以1.0 kg·hm-2的剂量喷施4次,最后一次施药和收获时间的安全间隔期可推荐为28 d。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福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浓度配比对诱导福建金线莲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及金线莲组培苗芽发生及生长发育过程。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以金线莲无菌的茎段或茎尖为外植体,诱导腋芽增殖,定期观察记录芽发生过程,芽增殖情况,株高等生长状态指标。在筛选出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基础上进一步考察9种浓度配比对诱导芽增殖的影响,并培育成苗。结果含BA+生长素培养基诱导茎尖、茎段芽增殖数高于含KT+生长素、ZT+生长素培养基。其中在BA+NAA培养基上茎尖、茎段芽增殖数最高,分别为对照的3.62和3.56倍。在BA+IBA的培养基上诱导茎段产生丛芽数最多(14丛)。在BA+生长素培养基上的苗比在基本培养基、KT+生长素、ZT+生长素培养基上的苗粗壮,节间缩短,根短粗。在BA+NAA组合中,以BA 2.0 mg·L-1+NAA 2.0 mg·L-1的浓度配比诱导茎段芽增殖效果较好,为对照的5.29倍。再生苗转接到培养基中10 d后即可生根,25 d成为完整苗。结论在特定浓度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芽增殖的效果是不同的,其中细胞分裂素对诱导芽增殖起主要作用,MS培养基中附加BA与NAA或IBA的组合对诱导金线莲芽增殖具有较好效果。而当BA与NAA组合及在本实验供试浓度范围内,NAA是芽增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促进金线莲生长发育的优良内生真菌。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将金线莲试管苗与4株分离自兰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在5种供试培养基上共培养,根据菌苗共生特点筛选适宜的双重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将17株分离自兰科植物的真菌与金线莲苗共生培养,以鲜重和增高为指标,筛选可促进金线莲生长发育的内生真菌。结果17株真菌中有1株显著促进金线莲苗增高(P<0.05),3株极显著促进金线莲苗增高(P<0.01),最高促增高可达对照的2.04倍,其中2株为金线莲有益真菌。结论双重培养基和金线莲有益真菌的筛选为研究内生真菌和金线莲的共生机制及人工栽培金线莲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氮、磷、钾元素缺乏对西洋参根系分泌物中具有自毒作用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影响.方法:以二年生健康西洋参幼苗为试验材料,设计Hoagland全营养液以及分别去除氮、磷、钾元素4个处理进行水培试验,2周后收集不同处理的培养液,用XAD4和XAD7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其中不同极性的根系分泌物.Folin-Ciocalteu试剂法测定不同根系分泌物中总酚酸含量,HPLC测定香草酸、对香豆酸、肉桂酸3种单体酚酸含量.结果:与全营养条件相比,缺氮或缺钾情况下西洋参根分泌物中总酚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磷的缺乏可导致西洋参根分泌物中总酚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缺乏3种元素之中的任何一种均可使香草酸、对香豆酸、肉桂酸在根系分泌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氮、磷、钾的缺乏可导致西洋参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发生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8.
遮荫对掌叶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掌叶半夏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栽培生产和林药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测定不同遮荫处理(遮荫率分别为0%,40%,60%,80%)下掌叶半夏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4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指标是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含氮化合物变化程度不同。与全光对比,A,B,C处理的葫芦巴碱和胸腺嘧啶含量增加,A,B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也增加,而C处理的腺嘌呤和6-氧嘌呤含量减少。结论:中度遮荫下,能够提高4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适宜在一定遮荫条件下栽培,适宜林(果)间作。  相似文献   

19.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Aanthopanax senticosus (A. senticosus) Harms is a classical adaptogenic agent used in China. It has been applied as an analeptic aid to improve weakened physical statu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A. senticosus on inflammatory disease process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lies fed with standard cornmeal–yeast medium were used as control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s contained 10% of A. senticosus aqueous extracts (root or fruit) in standard medium. Survival rate was performed by feeding a vial containing five layers of filter paper hydrated with 5% sucrose solution contaminated with pathogenic or toxic compounds. Imaging of the guts was viewed under the microscope. Death cells were detected by 7-AAD staining.

Results

The A. senticosus extract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attenuated the death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promoted the express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 genes, and de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melanotic masses. Moreov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frui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oot extracts.

Conclusions

A. senticosus extracts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on Drosophila gut immunity and stress response, a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prevention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duced by pathogenic and tox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