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5年由Klatskin首先报道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 ,占肝外胆管癌的5 8%~75 % ,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大多属晚期。本院自1996年1月至2 0 0 2年1月间共收治8例年龄>60岁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行胆道内引流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60~87岁,平均(71 3±6 3 )岁,其中>70岁者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黄疸和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受损4例。伴有心肺疾病4例,糖尿病1例。术前B超或CT均提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其中5例B超及CT均提示肝门部肿块影,增强CT显示肿块与门静脉浸润。2例有…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63例的影象分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58%~75%[1,2].长期以来,对于术前判断手术性切除、辅助性及介入性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影象学表现,试图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影象分型、治疗方式展开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我院199004/199804收治肝门部胆管癌63例,男49例,女14例.年龄41岁~68岁,平均51岁,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者13例,非切除的胆管内、外引流者50例,全部病例均行PTC,CT和(或)MRI,B超检查.6…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因发病隐晦 ,一般难以早期诊断 ,以致很少患者可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手术治疗 ,往往在 2~ 3个月内死于肝功能衰竭和化脓性胆管炎。目前常常采用姑息手术治疗这类患者 ,本研究旨在回顾总结我们在采用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姑息治疗胆管癌围手术期支持治疗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0~ 2 0 0 3年本科共收治 76例胆管癌 ,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5 8例行胆管空肠吻合、U管引流术 ;18例行胆肠吻合置放支架引流管术。其中男 48例 ,女 2 8例。平均年龄 5 8(2 5~75 )岁。临床表现 :均有进行性黄疽 ,上腹部隐痛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对6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切除手术,近期疗效满意。患者年龄37~68岁,均因进行性黄疸就诊。B超显示肝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肿块4例;分叉部狭窄2例。全部病人作PTC检查,均示肝内胆管扩张、尾例呈截断和鼠尾样改变。手术切除肿瘤后未见有肝蒂外转移,同时切除  相似文献   

5.
李炳辉 《山东医药》2008,48(21):68-68
2006年以来,我们应用肝门胆管盆式空肠吻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8岁;病程1~20个月,均因进行性黄疸收入院.人院后均行CT、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屏气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及联合应用动态增强MRI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的MRCP及动态增强MRI表现。结果:88例检查均一次成功,全部病例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门型胆管癌和肝外胆管型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l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和52.2%,结合动态增强MRI扫描,对肝外胆管型胆管癌定性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1.3%。结论:MRCP检查成功率高,对肝门型胆管癌和肝外胆管型胆管癌定位准确,结合动态增强MRI扫描,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韩宗明  许依春 《山东医药》2005,45(32):49-49
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对73例胆囊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胆囊癌,证实19例患者术前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3例患者中,男29例,女44例;年龄48~7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癌22例,疑为胆囊癌32例,胆囊息肉4例,胆管癌1例,胆囊炎14例、胆囊结石1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9例,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3例,胆囊切除+各种胆管支撑内外引流术22例.根治术27例.扩大根治术2冽。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73.97%,误诊19例(误诊为胆囊息肉4例.胆管癌1例,胆囊炎、胆囊结石14例)。  相似文献   

8.
ERCP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3):141-141,143
肝外胆管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误诊漏诊 ,术前诊断主要靠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 (PTC)、B超和CT检查[1]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3例肝外胆管癌的ERCP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以探讨ERCP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肝外胆管癌中男 2 7例 ,女6例 ,年龄 4 6~ 6 8岁 ,平均 5 6 72岁。临床表现黄疸2 9例 ,腹痛腹胀 2 5例 ,皮肤瘙痒 2 5例 ,乏力 2 1例 ,食欲不振 2 5例 ,发热寒战 4例。病理分型腺癌 32例 ,鳞癌 1例。1.2 方法  33例肝外胆管癌术前均行ERCP …  相似文献   

9.
合并胆管静脉曲张时施行胆道手术的体会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刘玉荣  付廷刚 《山东医药》2000,40(18):29-29
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管静脉曲张时施行胆道手术有一定难度 ,处理不当会造成术中大出血。近 1 0年来 ,笔者在胆道手术中共遇见胆管静脉曲张 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52 .5岁。术前诊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4例 ,漏诊 5例。本次手术原因 :胆囊结石 3例 ,急性胆囊炎 1例 ,胆总管结石胆管炎 3例 ,肝门胆管癌 2例 ,均为初次手术。术中见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硬变 ,病理证实为肝炎后肝硬变 6例 ,慢性酒精中毒肝硬变 3例。胆管及其周围静脉曲张最少 3条 ,多者成团索状迂曲难以计数 ,血管直径 3~ 8mm。术中…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肝外胆管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解剖位置特殊、肿瘤沿胆管生长、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犯肝实质等特点。目前HCCA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非手术胆道引流、新辅助放化疗、光动力学疗法等,但手术切除仍是其首选方法。关于HCCA术前是否需要减黄和门静脉栓塞及手术切除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对HCCA的临床分型、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肝门部胆管狭窄行EUS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EUS影像特征和淋巴结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58例患者,肝门部病变EUS表现为血流不丰富的胆管占位和(或)胆管壁不对称增厚,其中胆管占位45例(77.6%)、胆管壁增厚32例(55.2%),两者并存19例(32.8%)。EUS扫查发现血管侵犯共10例,其中侵犯门静脉3例、肝动脉4例,同时侵犯3例;术后病理发现血管侵犯共14例,诊断符合率为71.4%(10/14)。在53例患者中共扫查到101枚淋巴结,恶性淋巴结表现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与良性淋巴结相比,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形态学评分(11.41±0.6 比9.01±0.15,P<0.001),而两者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9±0.90)mm比(11.87±0.56) mm,P= 0.28]。以淋巴结EUS形态学评分≥12分为恶性诊断标准,EUS判断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93/101)、76.5%(13/17)、95.2%(80/84)、76.5%(13/17)、95.2%(80/84)。结论 EUS可显示整个肝外胆管及部分肝内胆管,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误诊作回顾性分析:本组男2例,女8例,年龄41岁~74岁.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10例,胆石症8例、阻黄玉例,胆总管占位(结石)1例.术中见肿瘤侵犯门静脉、肝动脉及肝组织形成8cm×8cm×6cm肿块8例,肿块堵塞肝总管,左肝管2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4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广泛转移3例.本组行右府管肠吻合术2例,剖腹探查8例.结果诊误原因:①早期缺乏特有症状,常表现上腹不适、隐痛、乏力、黄疸等,就诊于传染科或内科,以黄疸型肝炎治疗,本组5例.②合并有胆石症,胆道手术史掩盖了胆管癌的存在,本组9例.③肝门胆管癌B超显出率低,B超医生不能准确识别其声象表现.结论肝门胆管癌病因与胆石症有关或同时存在.凡有胆系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近期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或出现新症状须及时就诊.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宜进一步作CT,PTC,ERCP等检查,力争早期诊断,减少医源性延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部汇管区(左肝管、右肝管与肝总管汇合部)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肝胆超声探查,配合患者呼吸动作,在肝门区详细观察肝门部脉管,胆管的走行及分布状,肿块大小及边界,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和分布范围,远段肝外胆管显示状态,所伴行的门静脉及肝门部其它组织结构回声情况等。将异常所见照片记录,并与CT、MRI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54例汇管区胆管癌病例中,CT、MRI证实29例,手术证实25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结论汇管区胆管癌的直接、间接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汇管区胆管癌的判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肝门胆管癌是发生在肝总管和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近侧上1/3段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胆管癌中最高占40-76%[1].鉴于其预后、手术方式及术前影像学诊断与中下1/3段胆管癌不尽相同,应用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gray-scale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以下简称U/S)对肝门胆管癌作出评价[2-21].1肝门胆管癌的U/S检出率与符合率参照U/S对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指征.(1)依据肝内胆管扩张,首先判断和提示阻塞性黄疸符合率为100%.(2)梗阻部位判断,U/S提示肝门水平梗阻符合率100%,包括左右肝管汇合水平,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水…  相似文献   

15.
15例肝门区胆管癌的CT影象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CT在肝门区胆管癌诊断中价值.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分析肿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相对照,评价CT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和判断肿瘤周围累及范围的准确性.结果本组15例中术前13例CT诊断为肝门区胆管癌,确诊率为86.7%.CT表现6例CT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后2例轻度强化,其余无强化;8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增厚的管壁可有轻度的强化;2例因胆管壁均匀轻度增厚而误诊为胆管炎.CT发现肝脏浸润或转移8例,术中和病理确诊12例;CT发现肝动脉浸润1例,门静脉浸润4例,术中发现肝动脉受浸4例,门脉受累7例;CT显示1例胆囊受累,术中发现4例;CT明确3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5例可疑转移,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CT明确诊断;5例肝门脂肪浸润,CT仅显示1例;其他2例神经受浸,2例腹膜种植在CT上均不明确.CT在判断肿瘤周围累及范围的准确性为53%.结论CT在检出和识别肝门区胆管癌中有重要的价值,在判断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上 1 /2 ,左、右一级肝管的癌肿。由于其特殊解剖部位 ,极易侵及邻近的门静脉 (PV)及左、右干支等 ,故以往切除率较低 ,根治性切除困难。近年来 ,我们对 5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于术中应用了超声检查 ,弥补了术前检查和术中单纯探查的不足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40例、女 1 6例 ,平均年龄 53(37~ 72 )岁。均有典型肝门胆管癌临床症状 ,黄疸持续时间 1周至 4个月。术前超声检查 47例 ,示 PTC1 5例 ,CT32例 ,ERCP1 0例 ,MR8例。病理检查示高分化腺癌 1 6例 ,低分化腺癌 6例 ,粘液癌 4例 ,鳞腺癌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肝管高位切除及联合肝切除、肝肠吻合术及姑息性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切除率为72.4%(63/87),姑息性引流率为27.6%(24/87)。术后病理结果均回报为胆管细胞癌,63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R0)占69.8%(44/63),姑息性切除(R1、R2)占30.2%(19/63),姑息性引流24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例(2.3%),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13例(14.9%),术后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4.6%),其他并发症如发生腹腔出血3例(3.4%),腹腔感染5例(5.7%),肝性脑病8例(9.2%),胸腔积液7例(8.0%),切口感染或裂开者6例(6.9%)。随访患者5年,根治性切除术组的患者5年生存率(28.4%)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4.1%)及姑息性引流组(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复杂,连同尾状叶的左、右半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助于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并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刮吸解剖法在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上段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占肝外胆管的50-75%.1965年Klatskin报告13例源于肝门肝管分叉部的胆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故肝管分叉部癌常称为Klatskin瘤.现已达成共识凡侵犯肝门肝管分叉部的癌肿,不论其源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都归为肝门部胆管癌.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外科界的重视,由于肿瘤位于第一肝门,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紧密相邻,并且部分掩盖于肝实质中,手术显露比较困难,以致手术切除存在相当的难度和危险,因此国内文献多仅讨论高位胆管…  相似文献   

19.
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是肿瘤晚期表现,往往已经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徐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采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腹腔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7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5至201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恶性阻塞性黄疸伴腹水患者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56~76岁,平均66岁.梗阻原因:胆管癌3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浸润胆管1例,胃癌伴门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中度以上的皮肤巩膜黄疽,伴中及大量腹水、有陶土色便、肝区胀闷隐痛、消瘦乏力等,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76~436 umol/L,黄疽病史最长3个月,最短10 d.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 ,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残石率高达47.8% ,再手术率高达 2 3% [1] 。在治疗上困难较大。1 988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 ,我院采用肝切除及纤维胆道镜 (下称纤胆镜 )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1 95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5例 ,女 1 1 0例 ;年龄 2 1~83岁 ,平均 47.8岁。 1 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 ,合并胆囊结石 9例 ,胆总管结石 80例 ,胆囊、胆总管结石 1 5例 ,胆管腺癌 8例 ,肝硬化 2 3例。 1 95例术前均作 B超检查 ,CT检查 46例 ;术中胆道造影 33例 ,纤胆镜检查、取石 1 95例 ;术后有 T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