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孙舞者     
包成海 《家庭保健》2012,(16):80-80
1993年,家住合肥市航道局小区的张保娥和老伴都已退休,等着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孙子明明降生了。张保娥抱着孙子总是亲了又亲。但慢慢地,一家人发现明明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医生确诊明明患的是先天性愚型,民间俗称痴傻儿。  相似文献   

2.
衰老还是疾病——正确认识老年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女士近来忧心重重,已经70岁的母亲,记忆力越来越差了,常常是刚说过的话转眼就忘。明明要进屋取东西,遇上邻居才说上几句话,进屋后就忘了要取何物。这让她十分担心:这样下去,母亲会不会演变成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3.
43岁的王女士是一家商业银行的业务主管,一向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然而,在单位组织的一次健康查体中,王女士被查出患上了子宫肌瘤。因听人说子宫肌瘤将会癌变,王女士从此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惶惶不可终日。她很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大伯的儿媳妇今年刚满50岁,身体一直不错。然而,前几天儿媳妇单位组织体检,儿媳被检查出右肾有一个囊肿。尽管儿媳自身无任何不适感受,可刘大伯还是比较担心,肾上有囊肿本身就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听说还是遗传病,刘大伯还没有抱上孙子,要是以后孙子也出现这个病该怎么办呢?刘大伯不放心,去医院找专家咨询,才知道是自己搞错了。原来,...  相似文献   

5.
父母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减少生病,尽量少用药物。在孩子生病时,很多父母感到棘手的问题是不知道孩子生什么病。他们对发烧的原因不清楚,但时发烧本身是否会烧坏脑子很担心,对药物的效果不注意,却被药物的副作用吓得够呛,对腹泻、呕吐或发烧时出现的脱水等更是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6.
发呆也有益     
《健康必读》2007,(3):58-58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开会的时候,聊天的时候,自己会有一段时间愣神,耳朵明明听着别人讲话,脑子却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在发呆。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冯永熙表示,发呆是正常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偶尔发呆无伤大雅,还有利于健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长寿》1995,(7)
“越老越糊涂?” “脑子只会越来越坏?” “步入老年后记忆会首先丧失?” “老年人无法学会新事物?”——不是的:  相似文献   

8.
娇弱的宝宝总会生一些小病.于是妈妈们不免会担心:“发高烧会不会烧坏孩子的脑子?吃消炎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9.
68岁的刘大妈最近记忆力越来越差,常常丢三落四。比如做菜时明明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出门时明明锁了门,半路上又觉得门没锁;上街去买菜,不是忘了拿篮子就是忘了带钱;本来去接孙子另带买瓶醋,孙子接回来了,醋却没有买;在大街上遇到老熟人打招呼.她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悠悠 《家庭保健》2014,(11):66-66
王大爷最近经常忘事,家人担心他会越来越糊涂,所以时不时地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的脑子活络活络。这天,王大爷在客厅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视机。儿子见状,赶紧问道:“爸,现在是什么天啊?”  相似文献   

11.
明明三岁了,近一年来长得特别快,妈妈看着很开心。可最近一段时间,明明晚上睡觉前总嚷嚷腿疼。揉一揉,过一会儿就不疼了,睡一觉,白天又能蹦啊跳啊的,但隔三差五到了晚上还是腿疼,这让明明妈很是担心。于是,明明妈带着疑问来到医院……  相似文献   

12.
房颤与中风     
年近七旬的王婆婆,十多年来经常感到心慌、脉搏忽快忽慢,偶尔还会有头晕症状。由于感觉不是很严重,休息几天就好了,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后来由于家庭装修忙碌劳累,王婆婆的心慌、胸闷、头晕发作  相似文献   

13.
徐榕 《健康人生》2008,(3):16-16
明明的爷爷到现在也想不通:年仅4岁的孙子怎么会和自己一样得了高血压呢?高血压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吗?原来.明明最近总是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心慌。送明明到医院做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心脏肥厚、扩张,疑为心肌病。入院后发现明明的血压为160/120毫米汞柱.又做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项云 《健康人生》2010,(6):35-35
王婆婆60岁了,最近得了一个抗衰驻颜的秘方:吃胎盘。为了能经常吃上胎盘。王婆婆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中积极收集“情报”,只要听说谁家媳妇要生了,就高价预约。王婆婆总是把胎盘剁碎了包饺子,觉得既方便又好吃。她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5.
雅菊 《医药与保健》2003,11(3):20-21
白天明明已经觉得很累了,可一躺下来,脑子却分外活跃,各种繁杂的念头不断变幻,数数、深呼吸等各种手段都试遍了,却越来越清醒。出门后,明明记得房门是锁上的,还特意来回拽过,煤气阀门也已关好,并把开关看了又看,可等到人到了外面,却还要禁不住担心:房门真的锁上了吗?煤气阀门真的拧紧了吗?最终还是忍不住要跑回去看个究竟。在单位里做事,有时也挺烦恼。看文件,领会其精神,看第一遍,是这么理解的,看第二遍,又那样理解,等到第三遍,可能又冒出另一种理解。想问问别人,却想:这种事都要问他人,人家会怎么看自己,不问吧,又怕在工作中造成失误。……  相似文献   

16.
正年近耄耋之年的李老太,近来很是困惑。每次儿女跟她说话,她明明听得见,却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说话的意思。她一直担心自己脑子出了问题,家人也以为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日前,在一次听力检查中才知道,她的这种“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现象,其实是老年性耳聋引起的。老年人耳聋,往往一开始是高频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响  相似文献   

17.
《jkrs》2010,(6)
<正> 生活实例:王婆婆60岁了,最近得了一个抗衰驻颜的秘方:吃胎盘。为了能经常吃上胎盘,王婆婆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中积极收集"情报",只要听说谁家媳妇要生了,就高价预约。王婆婆总是把胎盘剁碎了包饺子,觉得既方便又好吃。她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8.
正年近耄耋之年的李老太,近来很是困惑,每次儿女跟她说话,她明明听得见,却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说话的意思。她一直担心自己脑子出了问题,家人也以为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日前,在一次听力检查中才知道,她的这种"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现象,其实是老年性耳聋的一种表现。老年性耳聋的特点在临床上,将这种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性、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称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一开始是高频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而平时日常的讲话能听到;之后会逐渐引起中、低频听力下降。有的患者分辨能力也会下降,也就是能听得见别人讲话,但  相似文献   

19.
孙东 《健康人生》2003,(6):23-23
在我面前的这个小男孩,外表看来并无异常,带他来咨询的父母却已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快帮帮我这孩子吧。他整天没精打采,脑子慢,是不是心理上不太正常了?”母亲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相似文献   

20.
<正>王小姐自从记录密码的笔记本丢失后,总担心小偷会破译秘密,从此再也不把密码"记录在案",而是强迫自己用脑子记忆密码。为了防止忘记,她一有空就背读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