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用超声检测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T2DM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与不伴SAS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成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IGT合并EH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不同情况下右侧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包括静息时肱动脉的基础内径(D0)、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2),并分别计算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EH对照组和38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三组ET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O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和EH均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两者有明显的协同破坏作用,IGT合并EH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时更应该提早干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观察尿微量白蛋白(MA)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伴MA尿的2型DM组(DM-MA组)21例、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DM组(DM-NA组)21例和健康对照组(NC组)18名。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DM-MA组及DM-NA组患者其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M-MA组患者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低于DM-NA组患者(P<0·05)。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尿MA对内皮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方法选择76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30名(Ⅰ组),糖尿病患病年龄<5年24例(Ⅱ组),>10年22例(Ⅲ组);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的回声跟踪技术(ET)基础上实现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检测技术,对患者肱动脉进行动态观察,间接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即比较静息状态下和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来反映内皮功能。结果Ⅱ组及Ⅲ组患者FMD均低于对照组(P<0.01),Ⅲ组患者低于Ⅱ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短期病龄即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这种受损随着病龄增加逐渐恶化,且高血脂是受损加重的重要因素,FMD可以对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超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勤  蔡运昌  李保罗  田翔  俞杉 《贵州医药》2003,27(7):598-601
目的 采用无创性血管超声检查方法探讨各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8例,根据血压值级别分为三组,所有受检对象均用二维超声测量基础肱动脉内径(D),并用脉冲多谱勒测量基础平均血流速度(V)。阻断前臂血流5分钟后开放血流,再重复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的D及V,测算肱动脉内径变化、内径变化率及血流量变化、血流量变化率,并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1)基础状态下各组间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差异无显著性;(2)反应性充血后上述四参数均为Ⅱ级组<Ⅱ级组<Ⅰ级组<正常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3)高血压病人血流量变化率与平均血压值呈显著负相关(r=-0.60,P<0.001),内径变化率与平均血压值亦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血压值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显著加重;无创性超声是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价廉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收集健康人员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及颈动脉硬化参数,分析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顺应性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系数、顺应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员;实验组患者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员;经检验,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顺应性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在冠心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异常的判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20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 12个月,对照组给药前、高血压组给药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给药前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 12个月后,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但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AⅡ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烯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冠心病组服用多烯康12周后检测。结果研究表明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多烯康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烯康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释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最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AⅡ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健康青年(17~25岁)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的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ET、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ET及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成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ET、AⅡ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晓真  黄梅  张梅  张运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20-1421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高频血管超声技术测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及内径的变化,根据患者左室几何形态参数,将治疗组分为左室肥厚组(A组)及无左室肥厚组(B组),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改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的最大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肱动脉的基础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改善高血压忠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内皮非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减轻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②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③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37-138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和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每组各49例,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的左心室功能、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显著改善左室心功能,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贝那普利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9-160
目的 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5例,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介入术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CRP、ICAM-1、IL-10炎症因子,比较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ICAM-1、IL-10炎症因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基础内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观察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青年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长期吸烟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变,利用高频超声检测不吸烟者I组28例;吸烟指数100~200II组30例和吸烟指数200以上III组28例,测定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血管直径的变化值,并检测各组的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表明,I组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百分比及NO浓度均明显大于II组;而II组加压前后血管直径变化百分比及NO浓度均明显大于III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吸烟量呈负相关(γ=-0·567,P<0·01),吸烟组血管直径变化率与血浆NO浓度显著正相关(γ=0·80,P<0·01)。结论:吸烟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吸烟量越多,下降越重。  相似文献   

18.
张磊  王琦 《中国医药指南》2005,3(4):416-417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单纯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测定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特异性标志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16例对照组,41例单纯性高血压组及32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患者的内皮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及并发糖尿病的两组患者的NO降低,ET水平增高;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高血压组及并发糖尿病组均减弱,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百分比与血浆NO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且与病程有关,并发糖尿病时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早期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明显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超声法检测FMN对于其判断病情、预后及对并发症的防治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