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牙周状况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孕前及孕期妇女口腔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PROM组,2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ROM组,28例足月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3组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部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布与表达,分析MMP-9与牙周状况的关系。结果PPROM组和PROM组胎膜MMP-9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绒毛膜中MMP-9表达与PD没有相关性(r=0.053,P=0.075),与SBI呈正相关(r=0.433,P<0.05),与PLI呈正相关(r=0.310,P<0.05)。羊膜中MMP-9表达与PD没有相关性(r=0.077,P=0.597),与SBI呈正相关(r=0.430,P<0.05),与PLI呈正相关(r=0.324,P<0.05)。结论MMP-9参与了胎膜早破及牙周炎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56例原位心脏移植并中度以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口腔卫生宣教组、治疗组、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组采用口腔卫生宣教措施,治疗组用牙周洁治联合口腔卫生宣教。在实施口腔干预措施前(基线水平)、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百分率(blooding on probing rate,BOPR),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口腔卫生宣教组的PLI(1.68±0.45),BOPR(37%)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LI(1.08±0.93),SBI(0.97±0.12),BOPR(25%),CI(0.67±0.49),PD(2.01±0.34)与口腔宣教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口腔卫生宣教组PLI(1.57±0.67),SBI(1.68±0.76),BOPR(34%)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LI(1.13±0.37),SBI(1.31±0.62),BOPR(24%)CI(0.87±0.58),PD(2.24±0.27)与口腔卫生宣教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位心脏移植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联合定期牙周洁治能有效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慧  姚本栈凌厉 《口腔医学》2014,34(10):787-789
目的 通过调查孕妇牙周状况和分娩结局,探讨牙周感染与早产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2年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孕妇674名,进行临床牙周检查,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追踪妊娠结局,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Spearman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①早产组孕妇牙周炎患病率(36.1%)高于足月妊娠组(21.4%);②早产组孕妇牙周指标OHI-S、SBI、PD、CAL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5);③孕妇牙周指标OHI-S、PD、CAL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孕妇牙周感染与早产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可能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做好孕期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服用PHT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停药亦不换药的情况下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检查。结果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的GHI、PLI、SBI、PD各项临床指标逐步改善,牙龈炎症逐步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持续好转;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104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15例,58颗患牙)和对照组(15例,46颗患牙).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后,以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以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经过3个月~1 a的临床观察,检查记录松动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程度(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4项牙周指标,以及固定夹板的完好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3、6、12个月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6个月后高于固定前(P<0.05).固定后3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A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的SBI和PLI较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用于重度牙周炎松动牙固定疗效确切,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不妨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6.
先兆早产孕妇的牙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先兆早产(TPL)孕妇与正常孕妇的牙周状况,探讨先兆早产孕妇的牙周状况、血清IL-6水平及与早产的关系。方法:收集诊断为TPL住院治疗的孕妇40例,同期定期产前检查但无产兆的正常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计算牙周炎位点(PD>3mm,CAL≥2mm)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相应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TPL孕妇中26例足月产(TPL-TB),14例早产(TPL-PB);对照组(Non-TPL)40例均足月产。TPL-TB和TPL-PB组间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TPL组的PLI、牙周炎位点率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兆早产组中,TPL-PB组的PLI、BI、牙周炎位点率显著高于TPL-TB组。分娩孕周和牙周炎位点率、B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先兆早产孕妇的牙周状况显著差于正常孕妇,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牙周感染是否为早产的原因之一,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中药制剂——牙周抑菌剂局部用药治疗急性牙龈炎、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医医院口腔内科门诊就诊的急性牙龈炎、牙周炎患者24例(170颗患牙)随机将患者左右两侧患牙分为试验组(牙周抑菌剂组,85颗牙齿)和对照组(碘甘油组,85颗牙齿),分别局部给牙周抑菌剂或碘甘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患牙牙周相关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进行测量,并对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的牙周相关指标及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前后试验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自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两组PD(t=3.257,P<0.05)、G(Iχ2=7.673,P<0.05)、SB(Iχ2=9.89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抑菌剂较碘甘油对牙周急性炎症者的PD、GI、SBI改善更明显;用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6,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7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8,P<0.01)。结论牙周抑菌剂较碘甘油对牙周急性炎症的消炎抑菌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索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重度牙周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以及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牙周基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检查时、治疗后3、6、1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通过组间比较来进行可比性分析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SBI、PD、AL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L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尤其是下前牙牙槽骨吸收大于根长1/2的患者,建议给予纤维夹板松牙固定术,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苯妥英钠(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禅城区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服用PHT导致牙龈增生的患者16例,在不停药亦不换药的情况下行牙周基础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进行牙龈增生指数(GH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等临床指标检查。结果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后1、3、6个月的GHI、PLI、SBI、PD各项临床指标逐步改善,牙龈炎症逐步减轻,牙龈增生状况持续好转;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PHT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10.
牙周检查指数与舌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周检查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和舌苔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全身健康牙周炎患者117例,检查和记录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以及舌苔的厚度和面积。其中4 6例完成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法显示,117例牙周炎患者PLI(2 .3)、BI(2 .8)和舌苔厚度(2 .2 )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 .387,0 .311,P <0 .0 1) ,PD(3.4mm)和舌苔厚度也呈正相关性(r=0 .2 18,P <0 .0 5 )。而这三个牙周指数与舌苔面积(2 .6 )均无相关性。4 6例牙周基础治疗后,PD、BI和PLI均显著降低(P <0 .0 1) ,舌苔厚度也从治疗前的2 .5下降为2 .2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 0 1,P <0 .0 1) ,舌苔面积治疗前为2 .7,治疗后为2 .6 ,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与舌苔厚度有相关性,尤其是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而与舌苔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教育对牙周参数和幽门螺杆菌(Hp)在牙菌斑中分布的影响。方法 自愿受检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统一指导漱口、刷牙并口腔洁治,抽样观察牙周参数和菌斑Hp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口腔健康教育后,牙周参数和Hp阳性率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其效果以洁治教育后最为显著(P<0.001),但正确的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最基本的方法。结论 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减少口腔疾病,对减小胃病的发病与复发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瑛  吕锦  陈锐 《口腔医学》2016,(8):737-739
目的探讨冠桥修复体患者使用冲牙器后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冠桥修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为修复体戴入时刷牙加冲牙器使用组,对照组为修复体戴入后单纯刷牙组。分别在戴入时及戴入后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袋内硫化物,并将测量结果应用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修复体戴入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牙周指数和牙周袋内硫化物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入后3个月,试验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袋内硫化物值分别为1.78±0.50,2.25±0.52,1.40±0.52,1.01±0.50,对照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袋内硫化物值分别为2.13±0.70,2.48±0.48,1.74±0.64和1.58±0.70,且试验组所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口腔冲牙器能够有效改善冠桥修复体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前牙后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炎导致的前牙松动病人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Superbond固定组)和对照组(钢丝结扎加树脂组),每组32例。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牙周炎症得到控制,消除咬合创伤后固定。每3个月复查维护,观察12个月。比较固定前后所观察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并记录两种固定方法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结果:实验组29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实验组PD变浅(P<0.05),SBI、GI、PLI、AL固定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D变浅(P<0.05)、SBI、PLI高于固定前(P<0.05),CAL、GI与固定之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美观性和舒适性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Superbond粘结系统作为牙周夹板固定松动前牙美观、舒适,可提高咀嚼力,对牙周组织影响小,不妨碍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吡氯铵含漱液预防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和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和对照组(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每组20例,正畸治疗开始后试验组使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进行含漱。观察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分别测定各指数牙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龈状况良好,牙周各临床指标值GI、PLI、SBI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1、2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牙周各临床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对照组上升更明显,与试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SBI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畸治疗3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和对照组牙周各临床指标值继续上升,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能有效减缓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患牙的牙周状况。方法选择楔状缺损下颌双尖牙138颗,分成A、B两组,A组排龈后再用单组分光固化复合体(Dyract)充填,B组直接Dyract充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以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及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为指标,评估楔状缺损修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A、B两组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A、B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龈沟液量、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牙周损伤,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与妊娠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水平与妊娠间的关系。方法以40例先兆早产孕妇(TPL组)和40例正常孕妇(Non- TPL组)为研究对象,检查全口牙齿的牙周状况,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BI),并计算牙周炎位点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 1β水平。对各项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PL组40例孕妇中26例足月产(TPL- TB小组),14例早产(TPL- PB小组);Non- TPL组40例孕妇皆足月产。TPL组和Non- TPL组、TPL- TB小组和TPL- PB小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PLI、牙周炎位点率和血清IL- 1β水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孕周和牙周炎位点率、BI、IL- 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IL- 1β水平与牙周炎位点率和BI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感染可能是早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