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V)所致的一组虫媒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V有4种血清型(DV 1~4);感染DV后可发生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最近几十年全球发病大幅上升,WHO估计每年世界上约有5000万DV感染者,其中50万人因患登革热需住院治疗,感染者中约2.5%发生死亡.目前登革热在非洲、美洲、东地中海、东南亚和西太平洋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受DV影响更为严重[1].  相似文献   

2.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病是流行的主要虫媒病之一。感染登革病毒(DV)1~4型中的任何一型将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从轻到重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度发热、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DHF)。DHF属潜在致死性疾病,如在DV感染早期及时住院、对症治疗能有效降低D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在DV流行区,早期预测DF患者发展成DHF的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在全球流行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一种流行热带和亚热带的虫媒病毒病。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本文结合国内的病例综述了登革热的临床特点。并详细地分析了东南亚和美洲等地区近年来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及引起登革热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些国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对于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治疗学等方面介绍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登革热病毒(dengue fever vims,DV)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从DF至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严重可致死。该病分布甚广,主要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DF病例正在迅猛增加,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1/3人口的健康安全。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约发生1亿例DF,50万例DHF,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虫媒传染病中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热和亚热带地区,近几年来,本病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卷土重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给人们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本文就国外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态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历史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国家曾暴发流行过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本文就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及国际旅行者应如何防止感染登革热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人群和入境船员中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和珠海市流行的登革病毒株的型别和序列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胶体金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登革热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并对其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来自东南亚国家船舶的船员血清中登革病毒IgM抗体检出率为4.40%,IgG抗体为20.33%,其阳性样本经RT-PCR扩增,结果为阴性。而对本室保存的2001年珠海散发的登革热患者阳性血清,经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出1株登革病毒,用登革病毒通用引物和Ⅱ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证实为登革Ⅱ型病毒;该分离株(DV2-1)的基因序列与其他9株登革Ⅱ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DV2-1)与GD08/98株、FJ11/99株、16681株位于相近的分支,其中与1998年广东流行株GD08/98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结论]2001年珠海地区登革热的散发流行为登革Ⅱ型病毒所致,推测其可能是输入性传染。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所致,其并发症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5亿人口中流行,登革出血热(DHF)已经是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地方性流行及儿童的10种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病死率更高。1956~1992年泰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3个国家报告DHF272393例,死亡15216例,平均死亡率5.6%。DHF还向另一半球扩散,1981年古巴报告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组急性传染病,它包括登革热(Dengue Fever 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 DHF)、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高热,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防治,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患者以突然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部分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1].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4.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及骨关节疼痛、极度乏力,部分患者可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登革出血热还表现有肝脏肿大、血小板减少、严重出血和休克.……  相似文献   

15.
登革热流行病学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登革热病毒感染是目前常见的由节肢动物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登革热病例正在迅猛增加,这种致命的传染病已威胁到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每年约发生1亿例登革热,50万例登革出血热,25000人死亡。而且在亚、非、南美的热带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登革热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从登革热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此病毒可通过蚊子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一种耐冷伊蚊可对温带地区儿童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体临床表现类型多样,包括常见的登革热到高病死率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目前,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由于人口数量和流动性增加及缺乏有效疫苗,登革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该文就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诊断技术和预防控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洲登革热人们知道登革热是加勒比地区的地方性流行病已有很多年了。最近以前只见登革2型和3型病毒,直至1977年初从牙买加的病例首次分离出登革1型病毒。这个病毒不久在全部加勒比地区扩散开来,在1977和1978年造成暴发,其后在1979年逐渐停息。在1977年牙买加、古巴、巴哈马群岛、多米尼加、海地等都报告最大病例数。1978年在波多黎各登革2型引起的一次暴发已发生大量病人,当时登革7型传到本岛给流行以新的势头。同年,由1型引起的暴发也发生于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斯及其他岛屿。在南美洲和中美洲,1977  相似文献   

18.
登革热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正链RNA病毒,根据包膜蛋白E抗原性不同分为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影响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5亿人生活在受威胁地区。该文对近年来登革热病毒培养、登革热病毒抗原、抗登革热病毒抗体、登革热病毒非结构蛋白、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登革热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尤其是快速诊断,应以核酸和/或非结构蛋白1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联合进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在东南亚流行往登革出血热起源传播和分布已经作了很多的讨论,早期认为流行性登革出血热是一种新病,但此病出现在登革热病毒已经流行多年的世界上的一个地区是很难解释的。最近,复习文献提示早在77世纪末病人临床的描述与登革出血热是不矛盾的,其地理位置是在东南亚以外,提示登革出血热不是一种新病。现在这些作者接受这一概念,同时也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证杭州机场截获发热患者为登革热,为口岸卫生检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离患者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登革热Ig M抗体;同时提取血清中的病毒核酸,采用登革热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RT-LAMP及RTPCR法进行检测,并进行核酸分型检测,同时对RT-PCR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登革1型病毒株进行比对,分析该病毒的来源。结果血清学检测登革热Ig M抗体为阳性,登革1型病毒RT-LAMP检测结果为阳性,经序列分析该病毒株与印度株(JN940920.1)最为接近,同源性最高,达到97%。结论杭州机场截获的输入性发热患者确证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该患者为浙江口岸首次发现的输入性登革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