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在大庆探区,地震资料处理在保真的情况下,中、浅层资料的主频已达50Hz以上,视频在70Hz以上,分辨率较常规二维地震资料提高一倍多。因此资料解释方法也不同于常规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正向着高、精、细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工作,在构造解释、储层岩性解释和物性解释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东濮凹陷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试验,已基本上摸索到一套适合该区高分辨率勘探的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方法,使勘探目的层反射波的视频率由以往的20Hz提高到40Hz,垂向分辨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3.
山地地区勘探精度日益提高,要求优化采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以确定构造和勘探目标。在对各种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一套山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干扰波调查、地震波激发和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等。通过实践,获取了较高品质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4.
车西地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文功  郭栋  赵玉华 《石油物探》2001,40(3):61-67,75
胜利探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车西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了车408、车22离分辨率三维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能解决常规三维难以解决的地质问题。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资料效果和应用效果分析,说明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地震反射法是以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将地下数千米作为勘探目的层。这种反射法是采用低频波进行的,以提高地震勘探深度为重点,所以对详探300m以上的浅层地质构造不甚实用。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震分辨率问题一直引领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地震分辨率与信噪比关系基础上,明确了地震资料品质定量表征方法。在剖析地震资料解释极限基础上,定义了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作为地震资料实际可解释地质细节的能力。厘定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高精度地震勘探的概念及差异。分析了影响地震分辨率的各种因素,并将其划分为地震子波内在因素和外在(地震、地质)因素两类。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分辨率的技术途径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油气勘探开发中井位部署主要依据地震勘探成果,但因受地震勘探分辨率和勘探精度的制约,据地震数据预测的圈闭形态、地层深度和储层特征与实际钻探状况会存在一定差异,或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需及时利用地震资料解释分析进行重新认识,提出解决方案。井位跟踪是解释人员及时获得并利用正钻井和测井信息,利用地震分析技术,对原有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确认或修正,采取相应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措施,获得新的地震成果,及时指导下一步钻探施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9.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利用井间地震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理论,建立关联低频地面地震与高频井间地震间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的理论模型,再利用系统辨识技术估计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系统特性,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实施补偿性高频恢复。应用该方法对精细地质模型不同分辨率的正演模拟资料及垦71井区实际井间及地面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保持原地面地震资料主要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高主频约10Hz,优势频带拓宽10~20Hz,取得了较好的地震资料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隐蔽油气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K凹陷是黄骅拗陷的一个最大次级凹陷。QK凹陷西斜坡地区已有30多年的勘探历史。由于该区以往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无法查清沙三段目的层内部的薄砂体分布规律,因此无法满足寻找隐蔽圈闭的需要。为此本文借助于层序地层学知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三维约束地震反演资料,探索一种勘探隐蔽油气藏的新模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主频由原先的25Hz提高到50~60Hz,经高分辨率处理后,浅层主频达到70Hz。沙三段目的层主频也达到40Hz以上。经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后的地震剖面,可以清楚地显示沙三段内部的上倾尖灭砂体,为识别隐蔽圈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地震波低频成分有助于提高地震反演与成像的分辨率及保真度。因地震震源与检波器响应的频宽限制及噪声影响,常规检波器记录中的低频成分难以被充分利用。通过地震数据低频评价、厘定有效频段,进而补偿并充分利用低频成分,可实现频带拓宽。基于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检波器自然频率,本文将常规地震记录频谱划分为常规段、低频可恢复段和低频不可恢复段三个频率区间,并将低频可恢复频段的下限定义为最低有效频率;根据不同地震仪记录有效低频成分能力的差异,提出了常规检波器低频有效性的功率谱密度比方法;利用有效低频初步评价成果,设计了野外联合采集试验和地震数据低频恢复流程。实际资料试验结果表明:对超低频的远震面波信号,4.5Hz检波器数据拓展至0.04Hz仍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对地震勘探中的井炮地震波信号,常规10Hz检波器数据的有效频带可拓展至2Hz。针对恢复低频后的地震记录进行地震成像和速度建模,得到的叠加剖面与波形反演速度剖面的精度和分辨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江苏水网地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苏地区水网密布,地质构造复杂,采用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数据采集,所得资料的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岩性圈闭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地层吸收衰减、环境干扰、激发和接收因素等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井深9m、高密度4kg炸药激发可以获得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记录;采用中频检波器接收的信号主频高、频带宽;采用垂直测线方向的6串2并,组内距1m,行距1m的矩形面积组合,可有效压制环境噪音,提高信噪比。现场处理采用地震信号增强、频宽拓展及速度分析等技术,使目的层的有效频宽达到了10~90Hz,主频达到了40Hz,大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排2块为勘探潜力较大的有利区带,以非构造油藏为主,二维地震测网密度大,无法精确识别描述圈闭,历经多年研究未获突破。为扩大勘探成果,进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采用小道距、高炮密度观测方式,提高了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采用小药量、小组合基距检波器组合,目的层主频由30Hz提高到了63Hz,有效频宽10~130Hz。研究发现了该块"类亮点"特征,配合拓频处理、多属性分析,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明显提高,陆续发现16个岩性油气藏,建成年产原油能力达47×104t。  相似文献   

15.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6.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直达波旅行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震厚度为3-5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空间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一直沿用二维的方法和流程,不能完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勘探目标的进一步细化,这种方法已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根据目前解释技术的现状,将常规剖面与三维所特有的切片资料紧密结合,以大网格的剖面为格架,用水平切片精细解释构造。初步总结出层位标定、骨架剖面建立、构造解释、数据拾取、网格化、平滑、时深转换、成图等一套较完整的三维资料解释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具有高效、直观、可检查的特点。该技术在滨东和宁海等地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攻关试验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双井微测井调查虚反射界面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辨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是地球物理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新方法。通过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假定,首先建立了地面地震信息与声波测井信息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系统辨识技术估计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系统特性,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补偿性高频恢复。对不同分辨率的正演模拟资料和实际地面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持原地震资料主要特征不变的条件下,主频为代表的优势频带提高约10~20Hz,频带拓宽约10Hz,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20.
阿姆河右岸区块盐下地震资料叠前保幅高分辨率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覆盖,目的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上覆的巨厚膏盐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能量吸收比较严重,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一般较低。为此,在分析CRP道集有效高频成分的基础上,采用共反射面元叠加进行保幅去噪,在去噪的道集数据上分析有效低频和高频信息的可靠性,拓宽地震信号的有效频带,使地震资料的振幅谱在有效频带范围内接近反射系数的振幅谱,从而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比发现,高分辨率资料比常规资料频带展宽20Hz以上,主频提高15Hz以上,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能有效分辨目的层内厚10m左右的薄储层,为构造精细描述和储层横向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