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胰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9年Bbabbit首次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junction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JPBD)以来,发现它与许多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石症、胆囊癌、胰腺炎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术后胆道造影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junction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JPBD)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的一种先天性解剖异常,可引起许多胆、胰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认识仍然不足,现对其胆道造影表现进行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3.
不断加深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胆管合流异常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 又称异常胰胆管连接(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据1991年日本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通过的诊断标准,PBM是指解剖学上的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4.
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囊黏膜病理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囊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胆囊疾病患者中的胆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切片,以比较其病理形态的差别。结果3年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13例胆囊疾病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随机抽取的13例经以上检查明确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胆囊疾病患者比较,胰胆管合流异常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31.13±4.22)%;而对照组则为(23.78±6.57)%;精确卡方检验显示胰胆管合流异常组与对照组之间胆囊黏膜增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胆囊疾病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高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胆囊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自Babbit[1]1969年首次报道胰胆管合流异常以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报道有增加趋势[2]。人们发现它与许多胆道疾病及胰腺疾病,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囊癌、胆石症、胰腺炎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ERCP、PTC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胰胆管合流异常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I1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基本概念解剖学上胰胆管合流异常是指胰胆管共同通道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造成共同通道过长,使十二指肠乳头部括约肌的作用不能影响到整个合流部,胆汁、胰液互相逆流而引起胆道及胰腺的各种疾病。其分型主要有:①胰胆管合流异常型(P-C…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胆汁淀粉酶检测联合胆道造影诊断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出成人胆系疾病患者中的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病例,观察其胆囊胆汁淀粉酶活性及术中胆道造影结果.结果 4年内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7例胆系疾病患者合并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5例患者胆汁淀粉酶>10000 IU/L,2例患者胆汁淀粉酶分别为1850 IU/L及3890 IU/L;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显示共通管长度≥10mm,1例未显示胰胆管汇合部.其余218例经相同检查提示汇合部长度<10 mm者胆汁淀粉酶均<1000 IU/L;其中164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共通管<10 mm,54例未显示胰胆管汇合部.结论 术中胆汁淀粉酶检测联合胆道造影可考虑用于手术中诊断胆管非扩张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  相似文献   

8.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自1980~1994年间经影像学检查完整显示胰胆管汇合处及乳头开口处共计253例,证实胰胆管合流异常28例,其中4例合并有胆囊癌,无胰胆管合流异常225例中5例合并有胆囊癌。28例中3例胆囊癌发生于正常的胆总管,1例胆囊癌发生于胆总管扩张。本文就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分型及其与胆囊癌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胆道疾病时的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969年Babbitt 首次报告胰胆管合流异常(下称合流异常)以来,国内文献报告甚少.随着影像检查的发展和进步,合流异常并非少见,合并胆道病交的研究亦引起外科医师的注意.我院外科于1979~1990年,经PTC、ERCP、术中造影及术后T 营造影证实,胰胆管在十二指肠壁以外合流,其共同通道长度≥1.5cm 为合流异常,共32例.本文就合流异常特点与胆道病变的临床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道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道疾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季福,施维锦由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PT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的病例增多。自从1969年Babitt首先提出AJP...  相似文献   

11.
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概况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富存 《腹部外科》2010,23(3):181-183
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及实验科学的发展,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愈加密切,使得PBM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将PBM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胰胆管合流异常症(an 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the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PBD,或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多种胆道与胰腺疾病的共同原因,隐藏在胆道癌、结石、穿孔、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背后,尽管对其已有数十年研究历史,但目前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仍不够充分,诊断及治疗较困难,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胰胆管合流异常症是指在胚胎时期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胰胆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在解剖学上,胰管与胆管于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畸形;在机能  相似文献   

13.
汪健  郭万亮 《肝胆外科杂志》2012,20(6):470-471,478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是由于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汇合、共同通道过长致使十二指肠乳头部Oddi括约肌不能控制和调节胰胆管汇合部,从而引起胰液、胆汁反流[1],最终产生一系列胆道和胰腺疾病。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胰、胆胚胎形成时  相似文献   

14.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腺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月期间经影像学检查确认的72例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病例。结果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发生率为2.7%。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率为2.5%、术中胆道造影发现率为2.8%、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发现率为2.4%。72例中胰管汇入胆总管型43例、胆总管汇入胰管型29例。本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5%,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74%。结论具有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很高;反复发作胰腺炎而无明显诱因时,应考虑有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存在;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之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的变化.方法 对照观察4年间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中的胆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染色切片,比较两者间增殖性的差异.结果 4年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检出17例胆囊炎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其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32.05&#177;5.17)%;而另17例经检查明确胰胆管汇合部正常之成人胆囊炎患者则为(24.16&#177;6.33)%;精确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胆囊黏膜增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囊炎患者胆囊黏膜增殖性在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者高于胰胆管汇合部正常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超声显像、CT、MRI的逐渐推广,使小儿肝胆外科引起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科的专业化发展,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以下就引起急腹症的几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作一简述。一、胰胆管合流异常已经证实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几乎均存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研究发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大部分患儿其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降部以远,并伴有更长的共同通道,提示该疾病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背胰和腹胰的旋转融合异常有关。有报道胰胆管合流异常有28.6%曾表现为急性胰腺炎,研究表明合流异常的胰腺炎发生与共同通道的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方法对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术前进行的MDT讨论及病例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因"上腹疼痛约10 h"入院,入院时影像检查发现存在明显的胰胆管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共同通道长约1.8 cm,但胰胆管汇合处明显受Oddi括约肌控制,胆汁淀粉酶值较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经MDT讨论后对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还是胰胆管高位汇合仍有疑惑,行左肝外叶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反复查胆汁淀粉酶值升高更为显著,再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胆汁淀粉酶值则明显降低,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异常。结论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诊疗指南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有冲突且不够精准,胰胆间反流严重程度及胆汁淀粉酶值的变化可能更具有诊断价值;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能适用于少数特殊类型胰胆管合流异常。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430030)王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过去一直认为系胚胎期胆道本身发育异常所致。1973年,Babbitt通过胰胆管造影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此病的重要因素[1]。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  相似文献   

19.
胰胆管合流异常致胆总管扩张症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致胆总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减少胆道肿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3例,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手术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反复发作胆管炎是主要临床表现,ERCP检查发现胰胆管合流部压力高,胆汁中淀粉酶>10 000 U/L可确诊,治疗应彻底切除扩张之胆总管,胆肠吻合术。结论胰胆管合流异常致胆总管扩张症是潜在恶变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本组病理证实为38.4%,临床诊断和治疗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四唑氮蓝 (MTT)比色法检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对人胆管癌细胞 QBC939增殖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前列腺素 E2 (PGE2 )比例。结果 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与正常对照组胆汁比较明显促进胆管癌细胞 QBC939的增殖 (P<0 .0 1) ,这种促癌活性可被 COX- 2选择性抑制剂 celecoxib拮抗。细胞周期分析用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处理 2 4 h的 QBC939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 (P<0 .0 1) ,S期细胞比例为 32 .2 4± 1.33% ,比正常对照组 (10 .5 6± 1.4 7% )明显增高 (P<0 .0 5 ) ,G0 / G1期细胞比例为 4 9.72 %± 4 .13% ,比正常对照组 (74 .81± 5 .10 % )明显降低 (P<0 .0 4 2 ) ,但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对 QBC939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 (P=0 .882 )。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胆汁具有潜在的促癌活性 ,这种促癌活性依赖 COX- 2和 PGE2 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