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在双基地雷达电子干扰效能研究中的弊端,提出了基于R站不确定的双基地雷达电子干扰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双基地有效干扰需对双基地可行配置区域内所有具有威胁价值的R站布站点均能保持有效作用这一假设,选取有效干扰比作为指标,估算对未知R站的干扰可能性,并给出了计算所需的相关模型;评估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基地雷达的干扰难点,提出一种基于航线布站的分布式干扰方法。介绍了基于航线布站分布式干扰的基本思想,设计了干扰机的布设及控制方式,给出了分布式干扰条件下,双基地雷达R站目标发现概率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R站未知情形下,基于航线布站的分布式干扰仍可对双基地雷达形成较好的干扰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般分布式干扰持续干扰能力较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基地雷达R站未知且T、R站信息融合,使得传统的假目标干扰很难对其形成理想的干扰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多假目标干扰方法,其基本思想为:利用区域覆盖干扰增强双基地R站的杂波背景,在其视域内形成随机假目标;利用常规有源假目标干扰方法在T站形成密集假目标,造成系统的虚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干扰暴露区及干扰扇面等传统评估指标对静态干扰部署可以进行有效评估分析,对机动干扰掩护难以进行准确描述分析.为有效评估电子对抗航空兵随队支援干扰能力,以准确进行航空兵突防编队配置及干扰力量需求分析,引入干扰掩护区的概念,并建立相关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3条电子对抗随队支援航空兵突防的运用启示.  相似文献   

5.
针对组网雷达工作的复杂性,为快速有效地判断出网内各雷达辐射源的威胁程度,论文以电子干扰机掩护战机突防为背景,当干扰资源有限时,针对如何选择优先干扰对象,研究了战机突防过程中的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问题,论文充分考虑各雷达的战术威胁度、探测威胁度及其在组网系统中的重要性,构建了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量化模型,提出了基于AHP的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等级评估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突防飞机的位置构建了干扰效果评估指标,综合考虑突防飞机在整个突防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时的干扰效益,利用概率加权法确定最终的目标函数,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出干扰分配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干扰效果评估指标可以很好地解决干扰资源分配问题,对实际作战指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多基地雷达是对抗隐身、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和综合性电子干扰等雷达四大威胁的一种有效体制。 该系统是以JY-9和××4雷达为主站的混合式脉冲追赶式双基地雷达。接收站综合运用了微带阵列天线、MMIC接收机、中频采样  相似文献   

8.
多假目标干扰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假目标干扰作为欺骗式干扰的一种重要干扰样式,由于其机理简单干扰效果显著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介绍了多似目标干扰的机理,提出了威胁等级因子、RF、PRF捷变因子、战术行动因子以及模拟逼真度因子等多个效果评估指标因子,建立了多假目标数目标准化模犁,并利用单目标突防被击中概率模型和突防成功目标数模型对作战效果做了评估,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和国外相关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干扰吊舱支援干扰的方法,基于支援式干扰下的雷达探测距离模型,分别讨论了干扰吊舱配置在不同距离、高度、角度上时对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影响,以研究干扰吊舱的配置位置,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了在协同航空兵突防时干扰吊舱的配置位置,总结出干扰吊舱支援干扰时的配置原则,对干扰吊舱的作战运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干扰条件下T/R-R 型双基地系统的航迹起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条件下双基地T站可观测信息具有不稳定性,传统基于有源定位跟踪系统的航迹起始算法将不再适用于T/RR型双基地系统。为提高恶劣环境下的跟踪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干扰条件下双基地系统航迹起始算法。该方法在传统逻辑方法基础上,利用R站观测信息起始目标航迹。针对双基地系统定位精度随目标空间位置变化较大的特点,设计了能够自适应调整的初始波门,保证了系统能以较高概率起始目标航迹;同时改进了点迹与可能航迹的互联规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虚警概率。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接收站位置未知使得传统的干扰手段很难对双基地雷达形成理想的干扰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文中从战术角度出发,对双基地雷达的分布式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以发射站、接收站联合发现概率为效能指标,对不同布站方式下的双基地雷达分布式干扰效能进行评估.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空域分布特性是分布式干扰对抗双基地雷达的优势;通过战术设计,提高分布式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接收站未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扰决策准则下的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修和  陈永光  张艳艳  沈阳 《电子学报》2004,32(12):2063-2066
针对双基地雷达具有的四抗优势,本文基于决策准则研究了不同干扰方式下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能力.从能量角度出发推导了双基地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建立了双基地雷达探测区的计算模型,探论了悲观准则和乐观准则下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自卫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干扰对双基地雷达干扰暴露区的影响,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并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双基地雷达的布站和抗干扰能力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验证了双基地雷达比单基地雷达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压制性干扰下的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基地雷达由于其收、发站分置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和压制性干扰带来的热噪声的变化出发,推导出了对双基地雷达进行分布式压制性干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分布式干扰下各种干扰情况对双基地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并与自卫式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式干扰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对双基地雷达实施分布式压制性干扰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雷达在电子对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T-R型双基地跟踪雷达,分析了系统的特殊性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时间同步、频率同步和空间同步技术,分析了传统的单基距解算方法的不足,讨论了基于调整发射站触发脉冲和接收站测距同步脉冲两种距离解算方法,对双基地雷达测量值的校准方法进行了描述,最后对双基地雷达的定位准确度及采用联网多基地雷达系统提高距离的定位准确度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联网双(多)基地雷达的数据融合,可明显改善基线附近的单基距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从双基地雷达方程出发,提出了双基地雷达探测目标的判定式,给出了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抗自卫式有源压制性干扰和抗远距离支援式有源压制性干扰的数学模型,在基于区域网格剖分的方法上,对两种干扰条件下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的探测范围进行了仿真,并与单基地雷达在两种干扰条件下的探测范围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在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隐身飞机雷达波具有前向、侧向散射大,后向散射小的特点,从隐身飞机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差异分布入手,针对航空集群收发分置协同探测编队构型问题,建立集群收发分置协同探测数学模型;基于空间分割法,对影响集群雷达探测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接收机方位角和收-发雷达之间的基线距离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收发分置模式下,集群中任一节点都能形成一定的探测能力;将接收机部署在0°附近,基线距离约为5 倍单机迎头探测距离时,收发分置协同探测面积取得最大化,达到雷达单独作用下的5.5 倍,此时最远探测边界距收-发基线的距离和探测区最大宽度都取得较大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子干扰和隐身目标的威胁日趋恶化的趋势,本文研究了电子对抗环境下T/R-R型双基地雷达如何运用数据融合实现对隐身目标的三维跟踪问题.按照无-弱-较强-强的干扰强度变化,提出了双基地雷达采取不同观测子集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技术,对不同干扰方式下双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测量误差以及双基地雷达截面积的计算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电子战环境下双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测量模型,给出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双基地雷达反隐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