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儿童食品包装为载体,结合儿童的消费心理,总结了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食品包装设计的直接要求。在包装设计中以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化心理和喜欢新奇性为出发点,对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元素:造型、色彩、图形、文字、趣味性互动一一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仿生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仿生设计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概况,其次阐述现代儿童包装设计存在的缺陷,从色彩、图形、敏感度等角度剖析儿童食品包装的特点,并探讨出儿童食品包装的仿生设计方法与路径,最后得出结论,即仿生包装设计能够拉近儿童与食品之间的关系,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情感传递,期望此研究能够拓宽食品包装设计思路,丰富食品包装形式,带动食品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楚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食品包装设计元素的研究来揭示当代食品包装设计上的传统文化应用方式和包装与地方文化、食物文化的结合程度。总体将分为七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对于楚文化元素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怎样能够将地方食物文化与包装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食品包装结合,在包装设计上达到对于食物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宣扬。  相似文献   

4.
王健 《食品工业》2021,(2):I0072-I0072
食品包装蕴含美学、文化、构图等元素,视觉效应是运用视觉元素使受众产生审美效果。运用视觉效应设计食品包装,有助于提升食品包装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通过视觉冲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基于视觉效应的茶叶包装设计。在越来越讲究审美的时代,不少茶叶包装开始转向时尚吸睛风格,试图通过具有视觉效应的包装设计,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桂清 《食品工业》2021,(2):I0091-I0092
食品包装是一场关于视觉元素的美感设计,其中色彩元素必不可少,食品包装设计师往往依据消费者的情感心理以及色彩视觉的呈现规律来进行色彩元素的合理搭配。而网页设计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因此,网页设计可从食品包装中的色彩艺术中汲取创意灵感以及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包装设计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儿童食品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儿童食品竞争日益激烈。获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食品设计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适当的颜色应用可以使食品包装更具创造性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基于此,本文中立足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分析了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杨萍 《食品与机械》2016,32(9):99-101
安全性、趣味性以及人性化是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达成其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目标必须注意的方面。然而,目前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依然存在缺乏儿童视角、过度追逐利润忽视安全性、不能正确处理趣味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等阻碍这些价值实现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强调用户体验、将安全性置于首位,以及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趣味性等途径,以保证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相应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其薇 《食品工业》2021,(1):I0078-I0079
当今社会食品包装样式丰富多彩,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更能彰显食品包装的魅力。民族文化在历史沉淀下富有重要的含义和韵味,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结合民族文化元素,借助民族文字、图案,能够向人们传达真实的内涵,增加了食品本身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楠 《中国酿造》2020,(1):I0008-I0008
插画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字萌芽时期便应运而生,随后在时代的改变下,衍生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多变的艺术样式广受青睐;此外,还能深层次的表达情感述求和文化内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插画设计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内容,从传统出版行业延伸至多个领域中,例如食品包装设计引入了插画元素。经调查发现:带有插画元素的食品包装设计在国际比赛中频频获奖,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插画设计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加产品商业价值,还是增加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如何在包装设计中引入插画元素已成为设计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鸿达 《食品与机械》2017,33(10):115-118
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汉字具备了象形和表意的性质,书法作为一门表现汉字形式的艺术,书与画从来都是一体的。文章从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出发,把书法中的汉字视为一种变化无穷的传统文化符号或图案,作为传统食品包装中的主体设计元素与装饰底纹元素,可以巧妙、合理地将书法元素融入于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之中,并提出了中国书法在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夏俐 《食品与机械》2020,(10):106-109
文章以色彩的联想性为切入点,根据色彩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食品包装中的色彩元素,提升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色彩冲击力,并提升消费者视觉感受,在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同时,优化消费者的色彩体验,为品牌延伸提供色彩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张郁  陈磊 《食品与机械》2023,39(3):103-107,113
以传统节日食品包装设计的展示性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之下探讨其展示特质与体现方式。通过对传统节日与食品包装的展示性的概念进行阐释,归纳出传统节日食品包装设计展示性的特质,最后结合实际设计案例,探索包装展示性的设计体现方式。传统节日食品包装需顺应新时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及消费的发展趋势,其展示性设计的特征可从叙事性、场景性、互动性三点出发,在展示过程中需思考包装的主题要素、叙事方式和设计策略,强调包装开启使用时场景的气氛渲染和烘托,注重消费者在开启包装过程中,对包装的视觉、触觉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互动体验,并能使消费者从包装取出产品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增强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13.
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食品包装扁平化设计流程。通过对扁平化概念的阐释,结合马斯洛的用户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食品包装的五维扁平化设计因子及设计模式,构建了完整的食品包装扁平化设计流程。以口香糖设计为案例,验证了扁平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又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友好包装,是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废弃物可处理与再利用的包装。本文介绍了基于绿色设计的食品包装特点,分析了绿色包装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并在国际环保要求及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绿色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实例,深入分析了当前食品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绿色设计的食品包装价格相对昂贵,但是随着政策的制定及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进步,食品的绿色包装将更受消费者欢迎,并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食物过敏是指由人体免疫系统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常见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如特应性鼻炎等疾病,严重会出现休克等现象。儿童作为食物过敏易感人群,其生长发育极易受到影响,并且近年来全球儿童食物过敏人群逐年增长,因此对于儿童食物过敏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关于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资料仍然比较缺乏,通过查阅中英文文献,本文对儿童食物过敏的常见致敏食物、过敏机制、发病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邱族周  钱惠  刘云 《食品与机械》2022,38(7):138-143
以提升非遗食品包装设计的文化价值和设计思维,同时传播传统民居特色和非遗食品传统技艺为目的,从文化特色、建筑布局特色、建筑元素特色和建筑色彩特色要素着手,以闽东非遗食品中的福鼎白茶为包装设计对象,将闽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要素与当地非遗食品包装设计相融合,并赋予其包装设计意义和设计策略进行可行性设计。  相似文献   

17.
黄秋尘 《食品与机械》2022,(12):105-111,120
在梳理公益包装概念发展的基础上,以公益包装的商业实践为案例,分析目前食品包装参与公益的优势、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基于网络公益传播的食品包装设计思路,指出食品公益包装要遵循公益性、简便性、交互性和传播性等设计原则,通过整合新媒体、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场景,推动公益包装设计持续创新,促进公益包装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公益传播,以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掘既能满足消费者实用功能又能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交互式包装设计.方法:从基于情感体验的交互式包装设计概述出发,结合交互式包装设计实用性、整体性、情感永续的表达原则,在感官刺激、开启方式、情景交融三方面研究交互式包装设计交互关系的构建.结果:注重包装材料反应原理及敏感特质,使用快速反应码、电子元件与增强现实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图像识别技术在食品包装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像技术在泡沫塑料包装、铝塑泡罩包装和矩形纸质包装3种包装形式的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食品包装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预判。  相似文献   

20.
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包装,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数量化Ⅰ类理论,研究通过眼动指标提取影响消费者情感的关键设计要素;通过语义差异法得到消费者的感性意象评价;应用数量化Ⅰ类理论研究感性意象和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辅助进行包装设计。以茶叶包装设计为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准确可应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