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肉苁蓉饮片中京尼平苷酸、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和管花苷B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采用SPSS 19.0软件对24批次肉苁蓉饮片中8种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京尼平苷酸、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和管花苷B的进样质量分别在0.098~9.800μg、0.105~10.520μg、0.104~10.440μg、0.095~9.530μg、0.099~9.860μg、0.108~10.780μg、0.118~11.810μg、0.099~9.8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RSD=1.86%),99.2%(RSD=1.50%),96.5%(RSD=0.99%),94.8%(RSD=1.75%),102.5%(RSD=1.13%),97.2%(RSD=1.46%),105.1%(RSD=1.39%),96.8%(RSD=1.97%)(n=6)。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与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呈显著正相关(P<0.01)。2’-乙酰毛蕊花糖苷与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有效,专属性强,有助于全面评价肉苁蓉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抗宫炎片中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资生堂反向C18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依次为280 nm(去甲异波尔定)、218 nm(盐酸益母草碱)、332 nm(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流速1.0 mL·min-1。结果 去甲异波尔定、盐酸益母草碱、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金石蚕苷、异毛蕊花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69~93.79、1.06~21.21、16.04~320.9、4.79~95.79、18.78~375.6、2.05~40.97μg·mL-1(r均≥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102.00%,RSD为1.32%~1.73%。结论 所用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抗宫炎片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14):1970-1974
目的:优化管花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为该药材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管花肉苁蓉中的毛蕊花糖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Inertsil-ODS-3V,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溶液(40∶60,V/V),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0 nm,进样量为10μL。以毛蕊花糖苷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对浸泡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提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毛蕊花糖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8.65~932.4μg/mL。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3%、液料比8∶1(mL/g)、浸泡2 h、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3次平行验证试验所得毛蕊花糖苷的提取率分别为78.21%、76.95%、79.34%,与预测值76.76%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9%、0.25%、3.36%。结论:优化所得管花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该化合物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肉苁蓉标准汤剂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依照标准汤剂的制备要求,制备14批肉苁蓉标准汤剂,采用HPLC法测定标准汤剂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计算其转移率,测定汤剂的出膏率和pH值,并建立肉苁蓉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结果 14批肉苁蓉标准汤剂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平均转移率分别是22.99%、...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肉苁蓉中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季节采收的肉苁蓉中4种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XD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B),梯度洗脱(0 min,30%A;30 min,40%A;35 min,30%A;40 min,3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和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获得良好分离;进样浓度分别在20.4~816μg·mL^(-1)(r=0.999 9)、4.60~184μg·mL^(-1)(r=0.999 9)、26.0~1 040μg·mL^(-1)(r=0.999 9)、10.4~416μg·mL^(-1)(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97.4%、101.2%和99.0%;精密度试验的RSD(n=6)不大于0.24%;重复性试验的RSD(n=6)不大于2.27%。秋季采收的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肉苁蓉苷A含量较高,分别为1.036%~4.400%和0.213%~0.834%,12批样品中4个指标成分总含量为1.259%~5.65%。春季采收的肉苁蓉中4个指标成分中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含量较高,分别为0.512%~2.384%、0.11%~0.804%,12批样品中4个指标成分总含量为0.551%~3.12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不同季节采收的肉苁蓉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可为肉苁蓉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寄主为囊果碱蓬)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盐生肉苁蓉栽培品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果菊苷(echinacoside,1)、肉苁蓉苷A(cistanosideA,2)、毛蕊花苷(acteoside,3)、异毛蕊花苷(isoacteoside,4)、2′乙酰基毛蕊花苷(2′acetylacteoside,5)、管花苷B(tubulosideB,6)、1O[2(4羟基苯基)乙基]6O(E)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utigosideA,7)。结论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6为在该种植物栽培品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王丽楠  陈君  杨美华  陈士林  石钺  齐云  刘同宁 《中国药房》2007,18(21):1620-1623
目的:考察不同初加工温度对内苁蓉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333nm为测定波长,以松果菊苷为对照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UV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含量;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肉苁蓉"项下HPLC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中主要成分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不同初加工温度下肉苁蓉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苯乙醇苷的含量以自然晾干和干燥箱内40℃干燥的结果为高;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苯乙醇苷的含量大部分有下降的趋势。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以自然晾干为最高,但不呈规律性的变化。多糖的含量以干燥箱内40℃和60℃干燥的结果为高,其中以60℃干燥的结果为最高;其后,随着初加工温度的升高,多糖的含量下降。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苯乙醇苷的含量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且上部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总量大大低于药材下部的含量,最大相差约27倍;多糖的含量也以药材下部为高。秋季药材中的多糖含量比春季药材(上部有少许中空)的含量高。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肉苁蓉的初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兰州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兰州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与其他肉苁蓉药材进行比较。方法采用ZORBAX-SB 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柱温为30℃。结果毛蕊花糖苷在10.06~402.4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2%,RSD为2.58%(n=9)。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兰州肉苁蓉的毛蕊花糖苷含量与正品肉苁蓉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能同时测定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连翘酯苷B和毛蕊花糖苷的HPLC法。方法采用Cosmosil 5C 18-MS-Ⅱ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2 mL·L^-1磷酸乙腈溶液-2 mL·L^-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4 nm;分析时间:35 min。结果各指标成分分离度良好,桃叶珊瑚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连翘酯苷B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4.49~35.92,0.29~2.32,0.09~0.70,0.30~2.42和0.17~1.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9.80%~103.13%。结论首次建立同时测定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连翘酯苷B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HPLC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太白洋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任荣军 《中国药师》2015,(8):1404-1406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方法: 以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为考察指标, 建立两者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校正因子计算另一个成分的含量,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同时测定肉苁蓉中2 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控制肉苁蓉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荒漠肉苁蓉、沙苁蓉药材的特征图谱,对不同基原肉苁蓉进行鉴别研究,为同属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zobar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A)-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7 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学成分,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松果菊苷( echinacoside,1),管花苷 A (cistantubuloside A,2),类叶升麻苷(acteoside,3),8-表去氧马钱酸(8-epideoxyloganic acid,4),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 O-β-D-glucopyranoside,5),异类叶升麻苷(isoacteoside,6)。结论首次对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肉苁蓉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毛蕊花糖苷为参照物,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色谱条件如下:Shim-pack VP-ODS色谱柱(150min×4.6mm,5μ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50:50),B为0.05mol/L乙酸钠缓冲液(冰乙酸调pH值至4.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nm。结果: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共标示出肉苁蓉27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序列鉴定肉苁蓉属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苁蓉的干燥肉质茎是常用中药材, 药典收录基源植物有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两种, 但是市场上经常会与黄花列当、草苁蓉、盐生肉苁蓉及沙苁蓉等混用。本文对不同类群肉苁蓉及混淆品的叶绿体psbA-trnH基因间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 获得了该区间的完整序列, 用K-2P法建立了系统进化树, 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相符。所得结果显示, psbA-trnH片段序列在肉苁蓉及混淆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 肉苁蓉属各种的种间遗传距离从0.077% 到0.743%, 种内遗传距离从0% 到0.007%, 种内和种间存在明显的“barcoding gap”。肉苁蓉属各种与黄花列当的遗传距离为0.979% 至1.149%, 与草苁蓉的遗传距离为1.066% 至1.224%。研究结果表明psbA-trnH基因间区可以作为条形码来鉴定肉苁蓉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妇康丸中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10μL.结果:在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苁蓉配方的毒性。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的相关规定,进行银杏苁蓉片的急性毒性实验和90d喂养实验。结果银杏苁蓉配方的大鼠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5g·kg~(-1)·bw~(-1),属无毒级;将受试物掺入饲料中,自由摄取连续90d,大鼠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均无异常改变,各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均在本实验室正常指标值范围内,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各脏器的病理组织检查亦未见明显病变,未观察到有害作用(NOAEL),剂量为0.7g·kg~(-1)·bw~(-1)。结论可以判断银杏苁蓉配方为无毒物,未见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17.
用LC/ESI-MS/MS研究肉苁蓉与其代用品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LC/ESI-MS/MS方法对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正品肉苁蓉中鉴别出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而盐生肉苁蓉中只含6种;管花肉苁蓉中只含5种, 而且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含量也有差别。结论 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区别各种肉苁蓉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骨化三醇前体对照品,进行方法研究,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化三醇软胶囊中骨化三醇前体的含量。方法:采用C8色谱柱,以乙腈-Tris缓冲液(配制1 g·L-1的3-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用磷酸调节pH为7.0~7.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1·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40℃,进样体积20μL。结果:骨化三醇前体定量测定方法专属性良好,骨化三醇质量浓度在1.275~25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骨化三醇前体质量浓度在0.142~2.12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骨化三醇和前体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064μg·mL-1和0.035μ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0.032μg·mL-1和0.12μg·mL-1,精密度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100.0%,选择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对不同批次的骨化三醇软胶囊进行测定,前体平均含量分别为6.06%、5.08%、6.1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骨化三醇软胶囊中骨化三醇前体的测定,可为具有相似结构的骨化醇类药品控制前体限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半枝莲中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萜C和半枝莲萜F含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7 min,48%B→100%B;7~8 min,100%B;8~8.5 min,100%B→48%B;8.5~10 min,48%B),流速0.2 mL·min-1,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结果: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萜C、半枝莲萜F质量浓度分别在0.3344~13.38、0.2231~8.923、0.1624~6.496、0.1988~7.954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皆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2%、98.6%、99.9%、93.3%,RSD分别为4.2%、6.2%、4.6%、6.3%;27批样品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15.44~168.4、14.98~118.23、13.31~62.40、12.37~117.67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半枝莲中主要二萜烟酸酯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尿激酶中分子组分比测定的分子排阻色谱法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并对2种方法的方法学验证与样品测定结果比较。方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采用TSKgel G2000SWXL色谱柱(7.8mm×300 mm,5μm),以0.1 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3.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50μL;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30.2cm,有效长度20.2 cm),分离电压为15 kV,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进样端为正极,5 kV压力进样20 s。结果:通过对分子排阻色谱法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的方法学验证与样品测定结果的比较,证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分子排阻色谱法: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尿激酶质量浓度在0.05~5.1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分别为1.5μg·mL-1与5.1μ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5.1μg·mL-1与16.9μg·m L-1;8批样品中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尿激酶相对含量范围分别为87.0%~96.4%与3.6%~13.0%。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尿激酶质量浓度在0.1~5.2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分别为2.5μg·mL-1与51.8μ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7.5μg·mL-1与155.4μg·m L-1;8批样品中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尿激酶相对含量范围分别为88.2%~97.3%与2.7%~11.8%。结论:分子排阻色谱法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都适用于尿激酶中分子组分比的测定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