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改善宽带下行衰落相关信道下空时码性能,提出了基于空时编码和特征波束结合的方案.该方案结合了特征波束形成和OFDM技术,将空域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矢量作为空时码矩阵的加权矢量,使空时码在空间能量最集中的方向发射.利用特征波束形成和降维处理将衰落相关信道转化成2个发射天线N个接收天线的FIR信道.利用OFDM技术将FIR信道转化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平行子信道来承载空时码.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Alamouti码相比较,在不同多径数目及不同发射阵元条件下,该方案在信噪比提高的同时,误比特率性能曲线斜率下降更快.在发射阵元为6,多经数目为16的条件下,系统性能提升5dB.获得了更好的分集增益,并增加了等效信道总功率.  相似文献   

2.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系统发射功率,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针对多用户OFDM系统,将其信道分配和比特分配相结合,提出了更优的多用户OFDM自适应组合调制比特分配算法(MCABA)。根据信道特性的瞬时估计值,自适应地为各用户分配子信道和比特,在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使总的发送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以达到接近理论上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格状编码调制级联空时分组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方案,给出了在无线瑞利衰落信道中的系统性能上界和误码率仿真结果,该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分集资源,并且与单天线发送OFDM系统相比,系统能获得相当大的分集和编码增益,而与相同状态数的空时格状码的OFDM系统相比,也能有2dB左右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入受限影响下的空间机械臂的输出反馈全局渐进稳定控制问题,采用一类正切双曲线作为饱和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输出反馈抗饱和非线性比〖JP9〗例-〖JP〗积〖JP9〗分-〖JP〗微分(PID)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够实现饱和非线性影响下的空间机械臂闭环全局渐进稳定控制. 基于Lyapunov和LaSalle的不变集理论验证了闭环系统在平衡位置上的全局渐进稳定性,并确定保证全局渐进稳定的输入条件. 通过两自由度平面机械臂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将自适应技术应用于多用户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系统发射功率,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针对多用户OFDM系统,将其信道分配和比特分配相结合,提出了更优的多用户OFDM自适应组合调制比特分配算法(MCABA).根据信道特性的瞬时估计值,自适应地为各用户分配子信道和比特,在给定误码率的条件下使总的发送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以达到接近理论上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6.
欺骗免疫秘密共享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抵抗通常的攻击,用于密码体制的函数应具有高的代数次数. 基于Stinson的秘密共享模型,研究了无条件安全下的欺骗免疫秘密共享. 利用级联满足一定条件的线性函数,构造了代数次数大于2的〖JP9〗k-〖JP〗欺骗免疫秘密共享的定义函数,所给出的函数是关免疫度为k的平衡函数,而且满足〖JP9〗k-〖JP〗强扩散准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伪随机交织器,提出了一种比特交织编码调制-迭代检测(BICM-ID)下星座映射的新规则,并设计了新的8相移相键控(8PSK)星座映射. 通过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比较了各种8PSK星座映射性能,加性高斯白噪信道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根据新规则设计的8PSK星座映射好于其他星座映射.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相关瑞利衰落信道下的一种自适应选择重传(SR)ARQ算法,根据信道状态变化自适应的调整SR ARQ的发送模式即分组长度,利用信道状态和发送模式合并后的多状态马尔可夫模型推导了理想情况下和非理想情况下的自适应SR ARQ吞吐量的闭合解。给出了对应每个发送模式的分组长度的最优解和检测信道状态转移参数的最优解。仿真表明利用系统参数优化后的自适应SR ARQ和理想自适应SRARQ的吞吐量性能基本一致,比未经过参数优化的自适应SR ARQ的吞吐量性能在大范围信噪比下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联合考虑随机波束成形和自适应调制建立了MIMO-OFDM系统的自适应多用户分集系统模型,提出了随机波束成形QR接收机的子信道可变速率算法,推导了在最小化系统误码率情况下系统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用户数很小时使系统性能收敛到特征波束成形系统的性能;当用户数增多时,采用天线分配算法的多用户分集系统能获得比特征波束成形系统更好的性能;将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运用到多用户分集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实际吞吐量和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OFDM系统中当信道时延大于保护间隔时,采用信道压缩方法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信道压缩后目标信道某些频点产生深衰落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OFDM传输系统中双重自适应配置的多径干扰抵消方法。通过自适应配置与信道压缩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压缩后由目标信道频率深衰落产生的较低信噪比的子载波在频域均衡时的影响,在减少系统保护间隔开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误码率;通过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在无线信道条件下对算法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期望信号存在指向误差和多个相干干扰时Duvall结构波束形成器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稳健的宽带自适应相干干扰抑制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将Duvall结构波束形成器与最差性能最优波束形成算法结合,实现稳健的宽带波束形成,然后利用空间响应变化约束(SRV)将宽带波束形成等效为参考频点的波束形成,通过协方差矩阵重构,在相干干扰数目较多时,输出波束仍可以在相干干扰方向自适应地形成零陷。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多个强相干干扰,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OFDM系统中空时分组编码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预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使用空时分组码的实现方案:预编码STBC-OFDM系统,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最小距离球界的符号差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这种预编码系统极大限度地利用了系统中所有可用的分集资源,而复杂度变化不大,可获得的最大分集好处为:发送天线数与接收天线数以及可分离的多条路径数目的乘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级联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的空时分组码一正交频分复用(STBC—OFDM)系统,给出了系统模型,详细阐述了STBC-OFDM系统的编译码算法,最后通过MATLAB对级联LDPC码的系统与不级联LDPC码的系统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说明级联LDPC码的STBC—OFDM系统性能明显好于未级联信道外码的STBC—OFDM系统,在误码率为0.02时,获得约3.5dB的编码增益,且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性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被动攻击下的信息隐藏系统,建立一个具体的信息隐藏统计模型,从安全性、失真距离度量、信道容量3个角度全面分析该模型.信道容量问题的求解抽象成一个受到平均汉明失真距离和平均安全性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只要给定需要的参数就可以运用最优化理论得到最优解.最后求解出原始载体序列和秘密信息序列均服从均匀分布时的统计模型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传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大多基于高斯噪声模型的假设,当环境噪声包含冲击噪声时,信道估计性能将严重恶化.为了解决冲击噪声环境下的稀疏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向量混合范数的稳健变步长符号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高斯噪声和冲击噪声环境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切入点,针对TD-SCDMA系统,提出一种加入扩频序列的协方差矩阵求逆最小二乘恒模(SMI-LSCMA)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SMI-LSCMA基础上,利用特定用户信号的扩频序列信息来锁定该用户接收信号,使权值向量更快更准确的收敛.经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能力和较高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协作中继系统能量效率,提出了一种节能的跨层设计方法.在Nakagami-m衰落信道中,通过物理层自适应调制和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协议跨层设计,首先建立HARQ状态转移图,推导协作中继系统平均总能耗和中断概率表达式,然后提出最小化系统平均总能耗的跨层优化模型,并给出该跨层优化模型的穷尽搜索算法,最后对比分析了非协作HARQ和协作HARQ协议下的中继系统能耗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协作HARQ比非协作HARQ更节能,且通过自适应调节星座尺寸b的大小,最多可节省80%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IEEE 802.16e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协议,将数据链路层的子包传输机制与物理层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MC)有效地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自适应参数优化选择方法,该方法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的,研究了HARQ子包数目和调制编码方式的联合最优解.同时,还给出了考虑链路层HARQ协议的AMC切换门限准则.仿真结果表明,该参数优化方案能够更好地匹配信道的时变特性,在增加少量复杂度为代价的前提下,实现了系统吞吐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蓝牙异步数据分组的传输性能,研究了在不同信噪比情况下分组类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推导出了系统吞吐量与平均接收信噪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蓝牙自适应分组类型选择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接收信噪比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分组类型进行传输,给出了进行分组类型切换的信噪比门限值。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吞吐量在不同信道质量情况下均获得最大值,改善了在信道状态不佳时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