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氧化-混凝-吸附工艺处理酸性含砷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次氯酸钠作为三价砷的氧化剂,氯化铁作为混凝剂,PAM作助凝剂,用活性炭吸附的氧化-混凝-吸附工艺处理酸性含砷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砷残余量0.05mg/L,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化学混凝法和活性炭吸附是水处理的常用工艺,其中化学混凝法效率较低,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然而这两种工艺联用是否经济有效并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粒状/粉末活性炭吸附、化学混凝法、混凝-活性炭吸附3种工艺处理大明山水源水的效率和成本.结果表明:在各工艺的最优条件下,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的效率最高,其最优条件是不调节原水pH (pH=6.35~6.69),三氯化铁(40 mg/L)混凝,0.2 mg/mL粉末活性炭吸附.经此工艺处理后原水的色度(35度~37度)降为1.5度, 浊度(4NTU~6 NTU)降为0.5 NTU,COD(19 mg/L~22 mg/L)降为4.5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91.6%,79.4%,已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并且此工艺成本仅相当于单纯粉末活性炭工艺的37.2%.综上,选择混凝-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南宁大明山水源水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物对浮选剂的吸附机制研究,有助于提高混凝气浮的处理效率,采用热力学方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硫酸镁和酸性大红3R形成的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吸附等温线不符合常规吸附等温线类型,吸附热力学证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热为-11.09 kJ/mol,对比了混凝沉淀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上的红外光谱图,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特征吸收峰发生了移动,吸附热力学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均说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混凝沉淀物上的吸附形式是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4.
肉鸡加工废水经SBR工艺处理后,分别采用混凝和吸附-过滤两种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效果优于吸附--过滤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出水COD在30mg/L以下,达到杂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混凝——吸附法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导用混凝-吸附法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工艺研究,探讨了最佳实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废水经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90.6%,吸附树脂用碱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东江水源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及其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泄洪时期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进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混凝沉淀、高锰酸钾(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等工艺对东江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泄洪时,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 000以上,其中3 000~10 000和>10 000的有机物分别占30.8%和43.2%;连续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主要去除分子量>10 000的有机物.KMnO4与PAC联用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能提高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去除效果.KMnO4预氧化+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投量1.0 mg/L、PAC投量60 mg/L)对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为84.0%,比常规混凝沉淀工艺提高了54.2%.KMnO4预氧化+PAC吸附工艺可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泄洪期水质恶化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从出水水质改善和膜污染控制方面考察了KMnO4和O3及其联用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通过分析出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PVDF中空纤维膜的过滤阻力,对预氧化单元强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KMnO4/O3联合使用能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对有机物,特别是腐殖质类物质的去除,从而显著改善混凝-超滤工艺的净水效果,并减轻由膜孔吸附所引起的水力不可逆膜污染.  相似文献   

8.
超低浊度高色度地下水给水水源中色度主要由溶解性有机物产生,常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难以使处理后出水色度达标,为此,提出强化混凝-电解气浮过滤工艺进行除色研究.通过混凝药剂筛选及电极比选,确定最优的处理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强化混凝阶段,最佳药剂为聚合氯化铁(PFC),其最佳投药量为40mg/L;电解气浮过滤阶段,铝电极的处理效果优于铁电极,且在铝电极作为阳极的条件下其最佳滤速为5.5m/h,运行周期12h.其出水色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凝-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生产性实验研究.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少,可使出水稳定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湖水高藻期水质特征,以超滤膜为终端处理技术,前端有混凝-沉淀技术、预氧化技术或吸附技术,形成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超滤膜、高锰酸钾-混凝-沉淀-超滤膜和高锰酸钾-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碳-超滤膜3组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浑浊度均低于0.1NTU,藻类数量控制在2.5×104个/L左右,其它检测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高藻水中有机物以疏水性有机物为主,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效的超滤膜前段处理技术降低进入膜组件的疏水性有机物,缓解高藻期超滤膜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有效分析工艺设计的资源信息和实践经验是CAPP应用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制造工艺资源特征和工艺元信息的分析,对资源-任务匹配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定义,建立面向工艺特征的资源特征和任务表达模型,用工艺元和工艺模板表达工艺设计内容.研究以工艺元为基本单元对工艺元序列和工艺实例的资源特征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提出基于工艺模板资源数据库的工艺元和工艺资源特征匹配策略和实施算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艺设计中资源特征与工艺元的匹配.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为改进工艺任务分配的柔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围绕产品工艺设计的相关过程,在分析用户权限管理、工艺文件生成、工艺资源管理和工艺签审流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数据描述的CAPP软件系统开发,将工艺数据的访问权限细化到卡片中的列或格。系统采用产品工艺文件树和资源树的形式,对工艺文件的生成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通过对用户权限的划分,将产品数据、设计活动、相关人员和应用工具组织起来,达到对工艺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铝液变质、晶粒细化、浇注温度及聚苯乙烯模样等对消失模铝铸件针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干砂消失模铸造工艺冷却速度比树脂砂工艺和粘土砂工艺慢 ,更易产生针孔 ;若用0 .2 %Ti对消失模铸造铝液进行细化处理 ,则可以大大减少冷却速度慢对其针孔形成的不利影响 ,使铝件密度接近或达到树脂砂工艺的水平 .为减少针孔 ,应尽量采用低密度的聚苯乙烯模样 ,并应有一个适当高的浇注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LF和VD精炼过程泡沫渣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150t LF的全程埋弧操作试验。结果表明,实现LF的全程埋弧操作可以使吨钢电极消耗和电耗分别下降了26.6%和12.5%,而钢包的平均寿命却提高了26.8%,并能保证LF的精炼效果,使出钢至LF处理结束钢波的脱硫率达到69.9%;而钢液在VD的脱硫率可以达到38.6%。VD处理过程应当通过优化抽真空制度和吹氩制度以及在LF处理结束前调整钢包顶  相似文献   

15.
富氧曝气污泥性能及生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氧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当前废水生化处理较先进方法之一,各国都在推广应用。但它的生化机理及污泥性能研究报导甚少。本文通过对富氧曝气与空气曝气的生物相及污泥活性较系统地对比实验研究,得出富氧曝气在上述方面均优于空气曝气,并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6.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湿法烟气脱除NOx的研究进展,如碱液吸收法、酸吸收法、氧化吸收法、还原吸收法、生物法和络合吸收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目前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我国国情对我国烟气湿法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业务流程再造思想为核心观念,从流程角度对高校工资综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将工资综合管理流程中的相关文件、文字性说明转换为标准的数据格式,便于利用计算机管理和工资数据在各管理软件间的数据转换.通过对高校工资综合管理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工资综合管理流程再造的切入点,对工资综合管理业务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对过程元的它传导过程元和过程元集进行了拓展分析与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原理,对过程元与过程元之间的依赖和制约关系进行了分析.当对随机过程在某时刻的过程元进行可拓变换时,由于过程元之间的相关性,会导致与其相关的另一时刻过程元发生传导变换,从而得出它传导过程元和它传导过程元的传导概率函数的概念.将过程元和可拓集合理论相结合,给出了过程元可拓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过程中,过程变量的操作值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出现偏差,使生产过程不能工作在最优状态下。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优化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它运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数据,推出过程变量间相互关系和最优操作值去控制生产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始终工作在最优状态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甲亚胺法合成乙草胺的新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和较高的合成收率,但是如果在合成过程中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会产生凝胶物而影响产品的纯度和合成收率。为此,研究了用甲亚胺法合成乙草胺过程中可能出现凝胶物的原因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中间体甲亚胺的合成过程中,反应液的pH值大小是引起下一步仲酰胺合成时是否有凝胶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探讨了凝胶物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避免产生凝胶物的较佳工艺条件,得出了甲亚胺合成过程中采用控制反应液pH值的操作方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