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改良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开胸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室间隔缺损导管介入治疗始于1988年.我们自2003年应用与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O)构造相同的国产VS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方洁  庄海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73-3474
我院自2004年以来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32例,经过严密的监护,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08-2609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11年3-4月对25例VSD患儿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外科微创封堵术.结果:2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输血,无手术中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5 h.结论:外科微创封堵VSD较传统外科手术切口美观、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与内科介入治疗相比,不受X线辐射,适应范围广,术后远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掌握手术配合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护理效率,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室缺)介入治疗的效果,回顾性总结21例膜部室缺封堵术的临床应用。超声心动图显示膜部室缺直径4~8mm。选用Judkin右冠脉导管和泥蚯导丝,通过室缺建立轨道,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封堵器封堵。结果表明,20例治疗成功,1例嵴内型室缺术后封堵器脱落。20例随访1~8个月,无异常表现。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膜部室缺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彦  张丽  李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49-3449
心室间隔缺损(VSD)是指左右心室间隔的完整性遭受破坏,导致了左右心室的异常交通,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后天性,可经导管行心室隔缺损封堵术。目前采用美国AGA公司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封堵伞经胸骨下段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封堵室间隔缺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009年1~7月,我院用该方法治疗VSD患者52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 、可行性和初步经验.方法 85例患者术前均用经胸超声筛查.取前胸壁长2~3 cm切口,右心室前壁缝荷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 成功封堵83例,中转体外循环修补缺损2例.随访3~39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可作为适宜微创封堵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治疗时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溶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摘要 患者女 ,3 4岁 ,因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2 0余年 ,于 2 0 0 3年 2月 1 9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胸骨左缘第 3~ 4肋可闻及 4~ 5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缺损 (隔瓣后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隔瓣后 )。2月 2 4日下午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VSD封堵术。术中左室造影显示室缺为漏斗型 ,最窄处为 6 6mm ,底部约为 1 2 0mm ,用 1 6 0mm的封堵器封堵。术后反复行心脏彩超及X线左室造影 ,显示缺损处仍有少许左向右分流的血流束 ,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仍可闻及 1~ 2级收缩期杂音 ,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 3级收缩期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ASD、VSD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经股动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肌酐水平。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为96.7%(29/30),B组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A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为(50.45±10.46)min,短于A组的(68.79±12.5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6±3.46)d,短于A组的(8.78±5.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肌酐水平为(32.15±13.56)μmol/L,B组肌酐水平为(32.65±13.59)μ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VSD、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经颈静脉VSD、ASD封堵术保留了传统介入治疗安全、微创的优点,且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俊晓 《中国医药》2012,7(10):1209-1210
目的 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今我科成功封堵治疗96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9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共有28例心律失常,均表现为束支阻滞。术后共有30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7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中,2例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分析其发病原因,与封堵器直径≥10mm具有密切相关性,与合并膜部瘤及操作时间无关。结论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尽量避免选择过大的封堵器可能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和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D)治疗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8例V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国产组和AVSDD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1、3、6、12个月不同时点随访,残余分流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部分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好、效果好、费用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增加扩张器内的容量,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使其扩张产生"额外"的皮肤软组织,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转移覆盖创面的一种方法。我们引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头皮瘢痕21例,小耳畸形40例,鼻缺损2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的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5例,男78例,女47例。年龄3~59岁。60例为头皮瘢痕,40例小耳畸形,25例为鼻缺损。扩张器的容量为30ml、50ml、100ml、150ml、250ml,形状为肾形、椭圆形、球形。2 手术方法2.1 第一期手术:埋入…  相似文献   

15.
弹簧圈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1988年Lock等首先报道应用Rashkind双伞封堵器关闭肌部小型室间隔缺损及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缺损,随后有cardioSEAL封堵装置和Sideris纽扣式封堵器等应用于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而言,它的突出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不留手术瘢痕,且能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室间隔缺损(VSD)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位居第二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导管室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施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41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封堵术治疗的VSD患者50例,分别于封堵术前1 d及术后第4天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专业人员进行校正.结果 50例中,18例(36%)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其中偶发性早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次(77.3%),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Lown's 4级以上室性早搏5例次(22.7%).封堵术后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50例次,新发心律失常28例次(包括1例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患者),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吴轶凡  张玉兰  耿庆围  李青 《天津医药》2006,34(11):821-822,I0002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过去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而新近经皮导管Amplatzer封堵器(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ASO)闭合ASD及VSD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替代传统开胸直视修补缺损的治疗方法,是治疗ASD及VSD的常用方法之一。准确确定缺损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随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术前ASD、VSD结构形态及术后ASO形态进行初步研究.旨在评价此项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外科手术是VSD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损伤大,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体表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经导管法封堵V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的定位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和在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封堵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观察室间隔缺损处的封堵疗效及周边有无残余分流,对封堵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封堵的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置入后即刻听诊,杂音减轻或消失,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返流,同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和主动脉瓣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SD封堵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及随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